..續本文上一頁是每個人都感到迫切需要解決的。我們學佛的人,對于佛法稍稍有粗淺的認識,都能“深信因果”。其實世出世法都不出因果定律。俗話常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我們在一生中,會遭遇什麼樣的困難,也是命中注定的。
我初學佛的時候,朱鏡宙老居士告訴我一樁往事。他說,1932年“一二八事變”的前叁個月,當時他還很年輕,在蘇州一家銀行裏擔任經理的職務。平常沒事,就與幾個好朋友在一起聚會。其中有兩位是中國人講“走陰差”的,也就是通靈的人,就是夜晚時,他要到陰間城隍處當差辦事。在閑聊時,這個朋友有一個疑惑,說最近上海城隍送了一批生死簿過來,他是接辦這樁事的。他翻閱生死簿,感覺很迷惑。其中名字都是五、六個字的?中國人的姓名縱然是複姓,有四個字的,但是沒有五個字的。然而送來一大堆名冊都是這類的,令人大惑不解。朱老居士等人聽了也想不出原因來。過了叁個月之後,日本人在上海發動“一二八事件”。在這次戰役裏雙方都有很重的傷亡。這才恍然大悟,才知道那一份生死名冊,就是當時在上海戰爭中陣亡日本人的名冊。
在陽間,當時蘇州是縣,上海是特別市(院轄市)。但是在陰間,蘇州都城隍就像是省主席(省長),上海還是縣。所以,上海那邊有什麼事發生,都要來向蘇州都城隍報告。于是朱老居士告訴我們,世間人在一生中縱然遇到災橫,都是命中注定的。換句話說,即使是在戰爭裏死亡的也是命中注定的。你看,戰爭還沒有爆發,叁個月之前就把應該在這次戰役中死亡的名冊,早就送到蘇州都城隍那裏去了。這全是事實,絕不是他編造的故事。由此可知,我們一生中的際遇,縱然遇到橫逆也是命中注定的。
命中注定的災難,可不可以幸免?答案是肯定的,決定可以消災免難。所以,消災是因爲你有災才消,消災免難有它的理論與修學方法。災難之“因”,是過去生中所造的惡業,這是無法消除的。可是業因要形成果報,當中一定要有“緣”。“因”無法消滅,但是“緣”控製在自己手中。所以佛法講“緣生論”,不講“因生”而講“緣生”,就是緣我們可以控製。如果不希望惡的果報現前,我們在這一生中必須把惡緣斷掉。
我們提倡“四好”:存好心、做好事、說好話、做好人。這就是消災免難,改變命運的具體修學法,就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才是真正杜絕惡緣,使惡因沒有機會形成惡果。這是合情合理的說法,當然也是事實。可是必須知道,如果不能超越叁界,只在這一生把惡緣堵住,使惡的因不起現行,來生能不能再一次的把惡緣消除!要是沒有把握,惡業的果報還是有可能會遇到,所謂“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何況果報通叁世,未離叁界,決定不能避免。
要想永遠斷絕惡業的果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超越六道輪回”。超越六道輪回對凡夫而言,唯一可行的就是“念佛求生淨土”。由此可知,念佛必能消業;念佛必能轉業。因爲超越叁界是第一等的大事,小小的消災免難都變成小事。大的業能轉;小的當然不必提,一定就附帶轉了。由此可知,真實的結論是“淨念相繼”,“老實念佛”就能消一切災,免一切難。這是最有效的修行方法。所以,念佛人不必再用其他的方法:如拜梁皇,拜水忏,打水陸等等。正如慈雲灌頂法師所雲,極重的惡業,所有一切經忏都消除不了的,最後這一句“阿彌陀佛”淨念相繼,就能把它消除。從消災來說,念佛的力量超過所有的法門。如果能夠深信不疑,依教奉行,這人就真正有福。有福的人必是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李炳南老居士教人念佛求生淨土,是唯一徹底的消除災厄之法。
(十二)
悟泓師近日讀美國布來恩-魏斯醫生寫的《生命輪回-超越時空的前世療法》(中文譯本),內容是說他用催眠的方法給病人治病,收到很好的效果。他發現近代有不少的病人,患了嚴重的憂郁症,一切醫療藥物都不能得到治療效果。于是他用催眠的方法,追溯發現病人的憂慮、恐怖、不安等等症狀,與他過去生中所造的業有密切的關系。這種催眠的方法可追蹤到過去一世、二世、能追蹤很多世時,發現他所造的業因,與現前的疾病有密切的關聯。他把原因找到了,告訴病人。病人了解之後,就能看破。而後他的憂慮、恐懼、不安都放下了,所以不需要醫藥,無需要醫療,他的病就治好了。這醫生用這種方法治好了許多病患,于是寫出他治療這些病例的報告-“超越時空的前世療法”。
泓師告訴我,書上所說的與佛法所講的“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因此,這位醫生對于因果報應深信不疑。他不但相信“因果報應”,也相信“輪回”的事實。其實他所發現的只是當然的事相,其所以然的原理,他還是沒有發現。他只知道有因果報應,有輪回,而輪回是怎麼來,這個問題他無法突破。古印度,許多高級的宗教家,他們皆有很深的禅定功夫,所以對于六道裏的情況相當理解,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然而輪回究竟是怎麼回事,怎樣産生的?他們始終也沒有能克服。而釋迦牟尼佛示現在人間,實在也就是因爲這一個因緣。所謂“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換句話說,世間人可以解決得了的,用不著佛菩薩再來;世間人實在無法解決的,佛菩薩則不能不出現在世間,幫助大家解決問題。所以,真正的答案在佛家經論裏。
佛告訴我們六道輪回的真相。世間這些人用催眠的方法,還不算是第一手的資料;真正禅定功夫見到的是“現量境界”,那才是第一手的發現。說到定功,世間人的定力比不上阿羅漢;阿羅漢的定力比不上菩薩;菩薩的定力當然比不上佛。所以,佛對于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是現量境界。也就是說,是他現前的境界,而不是推想,不是比量得來的。
佛告訴我們“因緣果報”的道理,完全是真實的。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我們的心自然就平了、定了。無論處人,處事;無論家庭、事業、朋友;或者是順境、逆境,一切恩恩怨怨都與前世有密切的關聯。如果我們都明白,自然就看淡了,也就“看破”、“放下”了。能夠再進一步修學佛法就不難獲得清淨心。如果有緣遇到淨宗法門,以清淨心念佛,一定能得到“一心不亂”,自在往生,不退成佛。此中關鍵就看世人有沒有福分遇到大乘佛法,修學淨宗法門。這也是《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能深信“因緣果報”,可以說是修學佛法良好的基礎。這是我們應該要鼓勵的。
(十叁)
有一些同修,在日常生活裏面對境界時,不知該怎麼辦?其實這就好像平時熟讀兵書而在戰場上不會打仗一樣。問題出在那裏?就是俗話說的“食而不化”。平常經論看得多、讀得多,也念佛、也參禅。但是就不曉得怎樣過日子,怎樣去工作,不知道如何處事、待人、接物。也就是說,他所修學的在生活上完全用不上。對于佛在經論上所講的道理、原理原則,他沒能透徹的理解與消化。
我們一般人講“消化”,即是佛法裏講的“消歸自性”。能消歸自性就得受用,就能完全運用在生活上;不能消歸自性的話,實在講沒有用處。這是李老師從前講的讀死書。讀死書的稱爲“書呆子”;死學佛的就變成“佛呆子”。這樣的修學不是經論有問題,而是自己修學的態度與方法出了問題,必須知道如何去修正。修正的方法:第一、對經典的理論,修學的原則,以及一切的境緣,都要清楚、明了“境”就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第二、一定要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金剛經》一開端,釋迦牟尼佛就示現給我們看。其意義極深廣,一般人確實很不容易看得出來。世尊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其中無量劫來的修因證果,都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如穿衣、吃飯等等。正是《華嚴經》上所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一樁事。比如穿衣,世尊就能將它從初發心到證得究竟圓滿佛果,在這一事相上表現無遺。這是真正不可思議。
說得更詳細,更明白的是《華嚴經》裏“善財童子五十叁參”。這五十叁位善知識跟釋迦牟尼佛表演的沒有兩樣,也都是把他所修所學的理論、方法完全應用在生活上。所以,活學活用,顯示極高的圓滿智慧,才能得大自在。我們學佛要在這個地方學。淨宗學會成立之後,我們在行門上訂了五門功課,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必須遵守的五大綱領。也就是《觀無量壽佛經》裏的叁福、六和、叁學、六度、普賢菩薩的十願。我們要能把這五條綱領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依照這個架構,把經論中的道理、教訓,填補在這個架構上,那就是真、善、美、慧的人生,而達到生活最高的藝術境界。這是佛法給予人們最高的享受。就是經上所講的“住真實慧”,“惠以真實之利”。
(十四)
倓老法師《念佛論》裏,近代往生的叁個例子。以及他在香港佛七中的開示,他親眼見到念佛往生的例子。這是佛法裏“叁轉法 輪”中的“作證轉”。我們見到、聽到、不能不承認。早年在臺灣,有臺南將軍鄉的老太太,念佛站著往生。臺北李濟華老居士預知時至,爲大衆講了一個半小時的開示,與大家告別,下臺之後在客廳沙發上坐著往生。現在舊金山的甘老居士,當天參加念佛會親眼所見。
我們特別節錄出這幾位近代往生的實例,其中每一個人都走得那麼自在潇灑,真正讓學佛的人羨慕不已!我們也想有他們的成就,這是真實的成就。絕對不像世間功名利祿的成就,都是虛妄不實在的。就像《金剛經》上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決定不實。唯獨念佛往生是真實的成就,是無與倫比的成就。學佛的人,尤其是念佛人,不可以不知道,不可以不求取。
這些往生的人看起來都是極平凡之人,他們能做到,我們爲什麼做不到?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菩薩,就是作佛。這的確是“當生成就的佛法”,“希有難逢的因緣”。希望大家不要錯過這個機會,而在這一生中同生極樂國,…
《無住生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