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己修善因,善果相續就是福。
由此可知,一切法沒有“斷滅相”,只有“相續相”,只有“變化相”。這才與自性性體相應。因爲“體”是永恒不生不滅的,因此它所現的“相”也是不會消失的。“相”只有轉變,不會消滅。十法界的相沒有了,一真法界的相就現前。這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二)
有人說,學佛一定要“求解”,求解一定要“多聞”。四弘誓願中,“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個說法是對的。又有人說,學佛不須要多聞,一句佛號就能成就。這句話對不對?也是對的。我們到底要遵循那一種?《金剛經》上說得好,佛不但無有定法可說,佛實在是無有法可說。因爲無有法可說,所以前面兩種說法都對。
我們要問自己如何遵循,首先必須省察自己的根性,以及自己的生活環境。我們學佛,所願、所求的是什麼?如果根性利,環境的障緣少,有善師、有良友,應當從“廣學多聞”下手。如其不然,反而不如在這一生中,決定求生淨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再做廣學多聞功夫爲妥當;然後乘願再來,廣度衆生,滿足大願。因此,前面兩種講法都有道理。
真實的成就,決定在“往生”。往生必須建立在信、願、行的基礎上。若能真信、切願、老實念佛。又須要建立在“深解義趣”的基礎上。由此可知,廣學多聞最要的是深解義趣。即使受持這句六字洪名,也必須要“深解義趣”。念佛叁資糧的功夫才得力,才能決定往生。
我們看近代倓虛法師在《念佛論》裏講的幾個往生例子,就可以證明,這幾個人都不是廣學多聞下手,而是從“一門深入”-一部《彌陀經》上成就的。所以,學一部經或學多種經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深解義趣”。也就是真信、真願、真能做到、真求往生,這個“真”字最爲可貴。這也是夏蓮居居士在《淨語》裏所謂的“真幹”,凡是真幹的人,沒有不成就的。廣學多聞如果不真幹,如果不深解義趣,還是不能了生死出叁界。
這些事實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警愓,千萬不要讓這一生空過。佛法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念佛往生淨土;古人所謂此乃無量劫中希有難得的因緣。願與大衆同修努力,珍重!
(二叁)
凡夫有執著就有六道輪回,有妄想就有十法界。由此可知,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現象,實在是由“業因果報相續而産生的幻相”。這就是佛經上講的“緣起性空”。業因果報就是“緣起”,所以它的真相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佛在經上常以夢幻泡影,如露如電來做比喻。這個比喻非常之好,與事實真相很接近。現代人看電影、看電視,如果能留意的話,一定能悟明這個事實真相。自然就不會再起“分別、執著”,自然就能“看破、放下”。
看破放下之後,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現象還有沒有?還是有。因爲你放下了,別人還沒放下;你不執著,他還有執著;你不打妄想了,他還打妄想。這是經上所講的“共業”與“別業”。別業是個別的。個人解脫了,超越六道十法界,證得一真法界。但是以往跟我們共業的那些衆生,他仍然迷惑顛倒,貪戀世緣。所以,六道十法界的現象依然存在。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末後將這個現象也說得很透徹,“衆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即“業果相續,永遠不斷”。所以,菩薩成佛之後,一定是興起大慈悲心,倒駕慈航,來叁界廣度衆生。乘願再來的,他對于六道十界的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是乘願再來,來去自由,不受六道十界的束縛。雖有種種示現、說法,正如古德所說的,他們無不是“大作夢中佛事,啓建水月道場”。從夢中佛事、水月道場,我們就能體會到諸佛菩薩在業因果報的幻妄境中,所謂的遊戲神通。
學佛的人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不曉得事實真相,就是沒有看破。沒有看破,要他勉強放下,實在是太難了!所以看破要從這裏看破,也就是真正了達六道與十界的事實真相,了解這些現象是“業因果報的相續相”。《楞嚴經》上說得好,這種現象乃是“當處出生,當處滅盡”。因此,諸佛菩薩的應現是“隨衆生心,應所知量”。從這兩句,我們也能領會《金剛經》上所講的“即非、是名”的真意。就是“無作而作,作而無作”;“無說而說,說而無說”。這是諸佛菩薩應世的真相。我們能體會到,就應當認真的學習。先把錯誤的觀念轉過來,再把錯誤的行爲改正過來,如諸佛菩薩應世一般。那就是“轉識成智,轉凡成聖”。要在會轉,會轉就是會修,就是真修。無上菩提之果決定能證。
(二四)
學佛就是學覺悟。要學做個覺悟而不迷惑的人,這才是真正學佛。覺悟要從那裏覺起?第一要深信因果,第二要通達一心。
什麼是“深信因果”?信有叁界、信有六道輪回、信有佛道可成、信有淨土可生、信善有善果、信惡有惡報、信業因果報相續無盡,這就是“深信因果”。這其中的義理、境界、深廣無限。如果能明了、能覺悟,則對人間富貴、貧賤,吉凶、壽夭等這一切現象,自然沒有疑惑了。自然就有所造作,而能在人世間得到真正的幸福、快樂與美滿。所以,覺悟一定要從“深信因果”入門。
學佛在行持上必須遵守佛陀的教誡“嚴持戒律”,這句話的深意是,教我們對佛陀的教誨要深深的理解,記在心中,並認真的依教奉行。“持戒”包括守法的意思。世間的法律、道德、風俗習慣,每個時代不同,每個地區不同,所以要入境隨俗。也就是說,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社會、人群。社會人群所有的規約,我們都要尊重、遵守,才能與人和睦相處。
什麼是“通達一心”?這是佛法的精華,也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應當讀誦大乘,深解義趣,才能明了盡虛空遍法界不離“一心”。但了一心,因果執著,正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師所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就是一心。一部《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將“通達一心”顯示無遺。此經甚深,必須細心體會,才知道清淨心中本無菩提可證,亦無淨土可生。于無生、無證之中,方便莊嚴,如夢如幻,一刹那頃,成佛已竟,度生已竟,是謂“通達一心”。因爲離此一心,別無因果;但能通達一心,就能不昧因果。所以,既能深信因果,又能通達一心。則能入佛知見、入佛境界。
《金剛經》上講的,離四相,離四見。離一切法、非法、非非法,而行布施。布施就是方便莊嚴。如是空、有兩邊不住,往生淨土,決定是上品上生。世間有不少學者,他們有智慧,又有福報,但是仍然對世緣貪念不休。也就是行門中多生障礙,以致于沒有方法超越輪回。我們細細觀察原因之所在,就是沒能深信因果,沒能通達一心。因此,依然執著,依然迷惑,未能真正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相。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無住生心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