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净心、恭敬心、慈悲心来修学,就能做到事事圆满。由此可知,心若不真诚、不清净、不恭敬、少慈悲,那就很难做到圆满。理、事都不圆满。三福具体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后面的十句:“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三条十句若不能尽心尽力去实践,“孝养”就有亏欠。“净业三福”若不能认真修学,奠定良好的修学基础,所修的任何法门就很难成就。因为这三条就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在“净业三福”上认真学习,然后参禅可以得定,念佛可以得事一心,得理一心,决定往生见佛。
(十八)
佛在经典中,为我们说明十法界、六道轮回的真相,将其中的因果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而我们在古人典籍里,笔记、小说中,看到更详细的记载。何况现前看到许多的事实-在我这一生中亲自遇到的,听一些长者们所说的,真正是因缘果报丝毫不爽。绝对不要看到有些人做了好事,没有善报;有些人做了恶事,没有恶报;于是乎对于“因果报应”的事,就认为是迷信,是无稽之谈,那就大错了!
“因缘果报”的事理非常复杂,何况果报通三世。我们只要细心观察,这些事实就摆在眼前。一个细心、冷静的人会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所谓“不是不报,是时辰未到”。今生做恶而享受富贵的,是他前生所修的福报没享完;今生造恶的恶报没有成熟。今生心善、行善,而穷苦潦倒、生活困苦之人,是他前世“不善之因”的果报还没有受尽;而今生所修的善心、善行,还没有成熟。这些事,如果细心观察是不难见到的。即使是出家修行人也不例外,我一生中遇到两三位,修行很认真,持戒很严,功夫也都还不错。可是往年造作的一些罪业,果报依然是不免。也就是说,他造了很重的罪业,而所修行的功夫抵不过他的业障;所以有种种病苦的折磨,生活、修行都不得自在。由此可知,小小的恶行都有恶果;小小的善行也有善果。绝对不可“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那又错了!对于六道、十法界的事实真相了解得多,认识得清楚,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自然然就知道收敛了。
谚语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也是真实不虚,绝非耸人听闻。古人所说的句句都是事实。今生生活困苦,虽有善心、善行而不得志,要知道眼前所受的是果报,“因”是过去生中所造的。不可以因行善没有得到善果,就退心了,就灰心了。不要以为别人作恶,却得大富贵、大安乐,须知那是他前生所修的善报。因此,我们不羡慕别人的富贵,也不必自己懊丧,应当振作精神,深信佛陀的教诲,深信因果、断恶修善、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人中上上之人,无与伦比!功德、果报,真实不可思议。
(十九)
古今社会制度不同,若论利弊,我们仔细观察,确实古代的制度要比现代社会利多弊少。现代的民 主制度不能说不好, 民 主制度是所有制度中最好的。但是民 主制度要达到正常的运作、效果,必须要建立在高度的伦理道德基础上,建立在人人守法的精神上,这个制度才能发挥它的优点,带给社会美满的效果。如果伦理道德与守法的观念精神都缺乏,甚至完全没有,则 民 主制度就变成一盘散沙,形同无政府的状态,如此绝对不是人民之福。这是我们必须辨别清楚的。由此可知,中国古圣先贤与佛家都非常重视“伦理观念”。
中国古代大家庭的优良传统,在顾炎武的《日知录》里记载的很多。其中的张公艺先生九世同堂,相当不容易!这么大的家族上上下下几百人。中国像这样的大家庭处处可见,正如《红楼梦》小说所写的。当时的皇帝曾经问他:“你如何治理家庭,使上下能和睦相处?”张老先生很有趣味,写了一百多个“忍”字送给皇帝,皇帝看了也笑著说:好!顾先生说:“美则美矣,而未尽善也!”要怎样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所以古人说,能理家就能治国。家有纲常、有纪律、有法度,所以中国人常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古代中国大家族的家规确实非常完善而严格。治家跟治国没有两样,所以儒家的教育: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就是治国之本。春秋时代诸侯之国,当时国家相当于现代的一个都市、乡镇,大国就是现代的都市,小国就是现代的乡镇。诸侯就等于是县市长、乡镇长。“平天下”就是让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能公平相处,这是“平”的意思。天下诸国相处都能得到公平的原则、共存、共荣,在中国古籍里还是看得到。
现代社会崇尚小家庭制度,过去大家族相处的观念、规矩、法度,以及精神之所在,已被淡忘了。如果我们认真研究,而把它运用到现代工商业的公司、工厂里,进而扩展到政党、政府、国家。那是一个大型的社会,这就是现代的大家族,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世人没有留意到,中国人也把这件事情忘掉了,可是世界上还有聪明人,就是日本人。
日本人把伦常、道德、纲纪、法度,这些过去中国大家庭优良的传统,他们都能应用在公司里。从最高的领导人到下级的员工,就是一个大家族,所以他的工商业在全世界能有这样蓬勃的发展,任何国家都无法跟他抗衡。原因在那里?一般人以为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过去用在日本军国主义,现在应用在商场上,这是没错,但不是根本。根本之道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伦理基础应用在工商团体里,这是他们成功的真正因素,也就是发挥现代大家庭优良的传统、团结的精神,同甘苦共患难,同心协力。过去家族的目标是荣宗耀祖。今天日本工商业的目标是在全世界建立永久良好的信誉。这使我们不能不佩服日本人聪明,不但能保守而且能发扬光大,把传统精神变成新时代的产物。这的确是可大可久之道。
如果日本人再有真智慧,真诚广大的慈悲胸怀,宏观世界能利益一切众生,造福一切众生,那就是佛菩萨再来。如果目标只为自己国家或一个小集团的利益,那依旧是六道凡夫,夫子所谓“其余则不足观矣”!
(二十)
相宗说“转识成智”;性宗说“明心见性”;净宗讲“一心不乱”,都是修行证果的最高指导原则。如果要圆满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破“二执”。“人我执”就是六道轮回的根源;“法我执”就是十法界的缘起。所以,我、法二执要是破了,不但超越六道轮回,十法界也超越了,这样才能契入“一真法界”。《华严经》所云: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西方净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都属一真法界。这是大乘法常讲,返本还原修行证果最终极的归宿,也就是真实的大圆满。修行下手处,《金刚经》上的教训非常重要!佛教我们一定要“离相、离念”,正如经上所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换句话说,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无论修学那一种法门,都离不开“离相、离念”的原则。小乘八个位次-四向四果、大乘五十一个位次,都是就离相离念功夫浅深差别而说的。这桩事,世尊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的确是指导我们、做人、做事,生活,幸福美满,自在快乐的最佳方针。贵在我们自己能善巧运用,就是真正的修行。愈是运用得恰当,运用得纯熟,不知不觉就契入佛菩萨的境界,就是“转识成智”,就是“转迷成悟”,就是转凡夫的生活为诸佛菩萨的生活。
凡夫的生活是“六道轮回”;诸佛菩萨的生活是“游戏神通”。凡夫活动的空间非常有限,而诸佛菩萨活动的空间,乃是尽虚空遍法界。大乘经典里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仰慕不已。佛告诉我们,这个境界决不是诸佛菩萨的专利,乃是一切众生,人人都有份的。只要自己真正觉悟,真正回头,依教奉行,没有一个不能成就的。而修学的方法,金刚般若所说的是纲领,净宗经论所说的是细目。抓住纲领,依照细目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这就是诸佛菩萨教我们最捷径、最稳当、最圆满的超凡入圣,成佛之道。
(二一)
自古以来,做人做事最要紧的就是“诚信”。世间法尚且如此,何况佛法。学佛如果没有“真诚”,没有“信”,决定不能成就。佛在大经里告诉我们,“信为道源功德母”。净宗尤其重视“信、愿、行”,为成就往生的三个必须条件。在《弥陀经》中,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不但经文正宗分明白显示“信、愿、行”三大段,即使在序分、流通分里也具足了“信、愿、行”三段。而一切经开端,首先是“证信序”。由此可知,“信”于修学弘传是多么重要。中国古人说,人无信则不能立足于社会,这是我们必须明了的。我们对人、对事一定要从“诚信”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样的道理,我们以智慧观察一桩事,这桩事若是“善事”,就决定没有疑悔之心,应当尽心尽力去做。世出世间法,克实而论,就是因果的“相续相”。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因果果因非常复杂。所以,佛在华严上说,世界众生是无量因缘的相续相。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因果循环,因果相续。离开“因果”,实无有一法可得。我们明了这个道理,知道事实真相,才能体会到“万法无常”、“万法一如”。
佛在大乘经上云,“一切法,相有、体空,了不可得”。我们所见到的相,都是因果的相续相。相续相能持续多久,决定于因缘。因缘相续,果报就相续。譬如以财富来说,每个人都想发财,都想保持财富,而实际上是决定保持不住的,因为一切法了不可得。但是要让财富相续的时间长一点,可不可能?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不断的修财布施的因,则财富的果报就不断的现前,这是真正明白事实真相的人。
这个道理明白了,其它一切事理则可以此类推。如果因缘错了,果报就不能现前,就变质了。这都是事实真相,即世间人所谓的真理。唯有佛菩萨对这些真相看得清楚,彻底明了,为一切众生说出。我们能真诚的信守,就能自求多福。福从那里来?自…
《无住生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