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易懂,所以在中國流通最廣。如果說是念經,大概要以念經人數來說,念《阿彌陀經》的人最多。真正相信《彌陀經》裏面講的"有世界名曰極樂",相信有極樂世界,這是佛說的,決定不是假的,"有佛號阿彌陀",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他就發願求生淨土,就一心念這個佛號,這叫事持。而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這是理論,對于西方世界這道理他並不懂,他只相信真的有這個事就行了。這樣的人能不能往生呢?能往生。
但以決志願求生故。 堅決地志願求生淨土。如子憶母。無時暫忘。
這是說他求願往生的心非常懇切,像兒子時時刻刻想著他的母親。這是古時候的比喻,現在兒子不想母親的人很多。現在年頭跟從前不一樣了,從前,尤其是長年在外面旅行的人,時時刻刻想到自己家鄉的父母、故舊,或常常有思鄉。現在人沒有了,現在人把故鄉都淡忘掉了。這是一類講事持的。
理持者。信西方阿彌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
爲什麼那個往生的人他不動心呢?他把這個世間通通舍掉了,這個世間與我不相幹了。好也好,歹也好,與我都不相幹。我只是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乃至于身體與我都不相幹。你贊歎它,毀謗它,不相幹。我借這個身體念阿彌陀佛,我要生極樂世界。不但你毀謗贊歎不相幹,打它罵它也不相幹。爲什麼呢?不帶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去的時候這丟掉了。諸位要記住,沒有這個功夫就去不了。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起碼的功夫,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功夫,最低限度的功夫。心真的定了,願真正懇切了,連身體都不要了,何況身外之物呢。所以看到榮華富貴,決沒有一絲一毫羨慕之心,沒有得失之心,那才叫功夫成片,才叫做一心不亂。這叫事一心,不亂是不爲見思所亂。這個見思要記住,見惑裏面,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思惑裏面,貪嗔癡慢疑。這是講這十大類,細分無量無邊。通途的法門,不要說斷見思,伏見思都非常困難。只有在什麼時候呢?入定,所以定是叫定共戒。入定自然就不犯戒了,他身心定了。所以定當中就有戒,戒裏面沒有定,定裏面有戒。換句話說,定能伏見思,能伏煩惱,不能斷煩惱。伏煩惱看你伏的程度,伏的功夫愈深,你將來生天的等級愈高。天有二十八層天,這看你的定功,功夫高的就往上升,淺的就在下面,但是不能出叁界,出叁界要斷見思煩惱,定只能伏不能斷,所以出不了叁界。四禅八定叫做世間禅定,意思就在此地。淨土這個法門叫帶業橫超,有伏煩惱的這一點點功夫就能往生。伏煩惱要定,所以叫念佛叁昧。我們這裏不說定,叫念佛叁昧。念佛叁昧就是定,就是平常講的功夫成片,最起碼的往生條件。所以真正求願往生的人,要把這個世界真的放下,不要把這個世間拉拉雜雜的東西放在心上。世出世間法如果放在心裏面,統統是障礙。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臨命終時最後的一念或者最後十念是阿彌陀佛,那就決定往生。但是這個機緣相當不容易,所以說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有些人平常念佛念得很勤快,臨終不念了,臨終貪戀這個世間,那就壞了。還有臨終業障現前,這都是麻煩事情。什麼業障?病苦是業障,業障的事情多了,太多太多了,障礙你臨終不能念佛。這都是要在平常要知道預防的。什麼方法預防呢?修福。臨終不得善終是福薄,往往在那個時候把佛號忘記掉了。所以一定要修厚福,深厚的大福,臨命終時沒有病苦。平常不念佛,是因爲他沒有聞到佛法,臨終的時候,這個時候忽然聽到佛法,聽到之後就發心,就發願,這樣的人能往生。但是這樣的人,真的是萬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這也不是沒有原因,前面說過,多生多劫的善根在這個時候現前,都不是偶然的。所以我們不可以僥幸,僥幸沒有不失敗的。何況臨命終的人遇到佛緣能往生,他至少要具足叁個條件。第一個條件,他神志清楚。這就很不容易,很多人一病的時候就糊裏糊塗,他什麼都不知道,家親眷屬都不認識了,那個人你教他念佛他沒有法子了,他不能往生的。所以頭腦要清楚,就是臨走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大福報。第二個,在這個時候遇到善知識,遇到一個人勸他念佛求生淨土。臨終那一刹那,怎麼會那麼巧碰到這個人,這個難得。第叁個條件,他一聽就沒有懷疑,立刻就接受,馬上就照辦。所以即使一句佛號,他這一句佛號裏頭信願行這叁個條件圓滿具足,他才能往生。這很不容易。所以底下說:
縱下下品逆惡之人。並是夙因成熟。
宿世的善根成熟,哪有偶然的。我們凡夫眼睛看到是偶然的,其實不偶然。他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善根這個時候成熟,
所以一切諸佛度衆生了生死、超越叁界,一生之中圓滿無上菩提,就是這個念佛往生的法門。除這個法門之外,沒有第二個法門,所以這個法門叫獨一無二。你要相信,你要接受,一切諸佛都恭喜你,你這一生成就了。你要不肯接受這個法門,不認真學這個法門,雖然在佛法裏面也用功精進,諸佛看起來,點點頭,也歎息:不曉得你到哪一生、哪一劫你才能有一點成就。這是我們要深深警惕的。爲什麼呢?我們自己本人就是。大乘經看多了就知道了,我們這一生當中,有緣遇到佛法,遇到大乘佛法,特別是遇到淨宗法門,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無量劫來所修積的善根。無量劫的修行到今天還是這個樣子,這個結果。無量劫修行的結果,這自己清楚,自己明了,這很可怕。那麼換句話說,無量劫之後呢?大概還跟今天差不多。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一投胎、一輪回,前生的事情忘得幹幹淨淨,就像這一生一樣,一切都要從頭來起。好處,那可以說是善根福德深厚,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法門,那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你看我們這個世間學佛的人有多少,修行人有多少,幾個人遇到這個法門,幾個人能夠相信、能夠接受這個法門?這就明了了,我們過去生中比他的善根福德深厚,遇到了,他們沒有機會遇到,遇到他也不相信。這就證明,我們的善根福德比他深厚。但是要想想,這一生錯過了,無量劫之後我們的成果大概跟這一生差不多,我們的機會必定也會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法門再不相信,再不接受,那就無量劫之後再加無量劫。這生死輪回太苦了,何必去受這些冤枉罪呢?這是諸佛如來爲什麼要勸勉我們,世尊在這裏一而再、再而叁地勸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利益太大太大了。
持一佛名。即爲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
我們臺灣的同胞過年的期間,你看許多寺院庵堂,拜萬佛忏,拜萬佛;拜千佛是叁千佛。拜千佛,拜萬佛,實在講佛是無量無邊,不知道漏掉多少。十方佛,恒河沙數,你才拜一萬尊,你想想看你漏掉的有多少。怎樣才能夠叫一尊佛都不漏呢?念阿彌陀佛,一尊也不漏。這個事實,知道的人不多。爲什麼說我們念一尊佛阿彌陀佛就把所有一切諸佛都念到了呢?我們在這個經裏面看到了,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尊佛不念阿彌陀佛。我們念阿彌陀佛,所以一切諸佛都念到了。沒有一尊佛不講《阿彌陀經》,所以我們念這部經,這部經的經題底下就有了,《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一切諸佛,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我們念這一部經,一切諸佛都護念,豈不是統統都念到了嗎?所以拜阿彌陀佛,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統統都拜到了,一個也不漏。這個真是大喜事啊。這是蕅益大師給我們略說這五樁事情不可思議。
此皆導師大願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導師就是阿彌陀佛,"大願行之所成就",他的大願大行這些事情,我們在《無量壽經》裏面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西方極樂世界怎樣來由的,大經就是《無量壽經》,同修們都念得很熟,蕅益大師這一提起,我們想《無量壽經》上所說的,就會很清楚,很明白。彌陀名號是這樣得來的,故名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這是將這個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說出來了,我們真正能夠體會到念佛的殊勝。古大德常教給我們,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一個佛,這個相應的這個佛,不僅是極樂世界導師阿彌陀佛,實在是與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相應。這種功德利益哪裏去找啊!還有什麼法門能夠跟它相比?實在是沒有了。我們把這個道理搞清楚了,這個事實真相認識明白了,我相信這一句阿彌陀佛你不會中斷了。不止一天一萬、兩萬,不會中斷啊。爲什麼呢?一切利益裏面沒有比這個利益更殊勝了。你不明了,那個歡喜心生不起來。這個世界悉檀的歡喜益必須真的明白了,真搞清楚了,歡喜心才生得出來,然後這一句名號就不會中斷了。
又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亦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這個說法確實是很少聽到的,蕅益大師爲我們說出來,我們細細去思惟,確實很有道理。這個行人,就是發心修學淨土法門的這個人,這個修行人。信願持名這四個字,是淨宗修學的關鍵,這就是修行的原則,非常重要。要真正深信切願,懇切的願望求生淨土,一心執持名號,我們能夠這樣的修學。全攝這個全,當然不是部分,是完全的,是圓滿的,就是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這個我們自己要修,那就太難太難,不知道要修到哪一生哪一劫,真正可以說是無量劫的修行。現在我們不必費這麼長的時間,我們可以把阿彌陀佛無量劫的修行功德,就用信願持名這麼一個巧妙的方法,把它變成我們自己的功德了。那麼我們想想,這個是不是事實呢?如果要是事實,這個便宜就占大了。 實在講,十方世界無量的菩薩修行,修得那麼辛苦,還不能有阿彌陀佛幾分之幾的成就。這個修淨土的人,以信願持名,很短的時間,這個殊勝的功德利益就超過一切聲聞、緣覺、菩薩。這個是事實。何以知道是事實呢?《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以及本經的內容講的很清楚,這…
《爲什麼一定要念阿彌陀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