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凡聖同居土。同居土是"增上善業所感",增是增加,上是往上。這個增上的善業,就是我們所說的"止于至善",這個善達到了極處,沒有比這個更高了,這種善業所感得的凡聖同居土。至善,善到了極處,我們普通的凡夫能修嗎,能成就嗎?什麼樣的善才是增上的善業,也就是至善的善業,第一善業?這一點我們不可以不知道,那就是信願持名。所以真信,切願,老實念佛,就是增上善業,世出世間的善業沒有比這個更善的。爲什麼呢?因爲這一個善,能叫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橫出叁界,往生淨土,不退成佛。諸位想想,還有什麼善能夠跟它相比呢?何況佛在這個經上告訴我們,信願持名、老實念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念佛就是多善根。所以念佛人真正不容易。我們肉眼凡夫看到人家念佛不在意,以爲這沒什麼了不起。諸佛菩薩看到念佛人肅然起敬,因爲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看看這個人馬上就要成佛,怎麼不尊敬他呢!念佛人,龍天鬼神擁護啊。所以這個是增上善業,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個就是老實念佛的人,他能夠生凡聖同居土。
就一般而論,境界不同,凡夫只能見同居土,同居土以外的見不到 。即使用科學儀器也見不到,也探測不到。聲聞居方便土,他能夠見到下面,同居土他能見到。菩薩能夠見方便土跟同居土,唯有佛果是各種淨土統統見到。這個是一般的講法,但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一樣,因爲它四土圓融。這個是爲什麼諸佛菩薩都勸人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其他諸佛世界不行嗎?諸位必須要知道一個事實,其他諸佛世界,四土不圓融,唯獨西方淨土,四土圓融。憑我們這個本事,凡聖同居土大概還是中下品。他方世界還是到凡聖同居土,連方便土都接觸不到。可是到了西方世界就不一樣,從上阿羅漢、菩薩、佛都見得到;從橫的來說,十方一切諸佛刹土,諸佛是諸佛的四種淨土,也都能見到。因爲你能夠見到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你就能見到一切諸佛的四土。這個真正不可思議。所以一切諸佛勸你往生西方,對得起你呀。如果不勸你到西方極樂世界,那說老實話,諸佛菩薩有私心,對不起人,把最殊勝的上上乘法瞞著你,不告訴你,告訴你第二等、第叁等的,這個不能叫大慈大悲。除非你不能接受,你沒有這個善根福德,那是另當別論。你有這個善根福德,不這樣教導你,那的確是對不起你。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留意這一層。
思惟如意足,就是理得。所以我用這幾個字,是很容易懂的。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了,清楚了,不迷惑了,心就安了,心就定了。這個思惟,就是理明白了,理透徹了。說到這一層,可以說是一個人真實幸福的來源。心安了,理明白了,世間最幸福的人。在一生當中,活得最有意義、最有價值,這一生沒有空過,無過于念佛往生之人,那是決定真實的。不但在這一生當中超越了叁界,而且在一生當中圓成佛道。這個即使在佛法裏頭,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跟他相比。所以這個是無比的殊勝,真正是第一殊勝。但是問題在如何我們把心安在念佛法門上。這真的是個大問題。這麼好的法門,我們跟人家說,人家搖頭,不相信,不能接受。他以爲大乘經論裏面還有更好的法門,還有更殊勝的法門。這個原因在什麼地方?理他沒有明白。但是理要搞明白,真的不是一個容易事情,那是要有極特殊的因緣。因,自己有善根,在這一生當中遇到好的老師、好的同參道友,這是緣。師友是增上緣,自己的善根是真正能夠信老師,對老師真正能夠信賴,能夠依靠。同學經常在一起切磋琢磨,時時刻刻有所發明,這是友的殊勝。師跟友的殊勝,這個才能成就。但是這個事情,在一生當中可遇不可求。真的像佛在這個經上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真的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這個多因緣,就是你這個因緣不間斷,這就是多因緣。我們親近一個好的老師、同參道友,有很長的時間,幫助自己真正得到成就,至少這個理明白了,真正明白了,沒有疑惑了,心定了,這個師友才離開,這個可以。假如還有疑惑,心還不定,決定不能離開師友。這個是因緣。如果我們的善根福德沒成熟,有沒有方法促成呢?善根福德,說老實話,每個人都有,只是有淺深不同。有人善根福德很深,那成就容易;有的人善根福德比較上淺一點,比較淺一點可以促成,但是這個就是要有緣分。如果遇到好的老師、同參道友,確實能夠幫助你在這一生當中成熟了,善根福德成熟了。那麼現在我們要問,如果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遇不到善知識,怎麼辦?這個的確是問題,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就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邪師說法如恒河沙。我們去年在此地講的《清淨明誨》,如果我們這個緣分不好,遇到的是邪師,受他的誤導,那這個問題就非常嚴重了。俗話常說,先入爲主。先接受了邪知邪見,以後遇到正知正見反而排斥,換句話說,沒有能力辨別邪正,沒有能力辨別真妄,沒有能力辨別是非,甚至于善惡利害都沒有能力辨別,這個一生虧就吃大了,這個是非常可怕的一樁事情。因此我們在這個時代修學不能不謹慎,不能不小心。
一切諸法,真妄、邪正,很不容易辨別,因此往往我們選擇法門就選錯了。選錯了對我們損失很大,至少我們的時間精力都浪費了。如果覺悟得快、回頭得快,那還算相當幸運。假如是執迷不悟,不知道回頭,那這一生都空過了,一生都不會有成就。由此可知,這個關鍵實在是非常之大。沒有智慧,如果真正有善根、有福德的人,他也能成就。有善根的人,他能信;有福德的人,他肯修,所謂是一種老實忠厚人,這種人容易成就。特別是淨宗這個法門,自古至今念佛往生的,一大半以上都是憑著善根福德而成就的,也就是說他心地真誠、恭敬,所以聽到這個法門,雖然他沒有深入去了解、去研究,但是他相信聖言量,相信佛菩薩不會騙人,相信這些祖師大德也不會騙人。教我念這句阿彌陀佛,我就老實念。這個老實,就是成功的秘訣。
這一句佛號實實在在不可思議。一切諸佛都念阿彌陀佛,用意就在此地。所以不管說多少法門,佛講《華嚴》,最後念佛;佛說《法華》,最後也念佛;乃至于性相各宗,歸根結底統統念阿彌陀佛。在中國,禅宗那麼樣的盛行,我們看看禅門日誦,禅宗用的課誦本,他晚上也念《阿彌陀經》,念阿彌陀佛。這是祖師大德們真正明白了,真正透徹這一個事實的真相,所以沒有不念佛的。凡是學佛不願意念佛求生淨土的,這是祖師說的話,他的佛法沒通啊。換句話說,沒有真正明了。如果真的通達明了了,沒有一個不念佛求生淨土的。這個都是事實。
像蓮池、蕅益大師,乃至于印光大師,這是近代的,年青的時候都是涉獵許多大乘佛法,我們以這個標准來看,他們是別教的根機。但是到了晚年,他們的根性成熟了,將所有一切修學的那些法門全部都舍棄,都放下了,專修念佛法門。這一專呢,就變成圓教了。由此可知,圓頓根機,確確實實我們在曆史上所見到的,是可以培養的,可以養成的。真正覺悟了之後,唯獨念佛往生這個法門是真實的,其他的都不要了。爲什麼呢?絕不願意再在那上面去浪費寶貴的光陰了,沒有一個不專修了。所以蓮池大師到了晚年,他老人家所說的,"叁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再不搞了;"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自己一部《阿彌陀經》,一聲阿彌陀佛,晚年就是這個了。蕅益大師亦複如是,印光大師也是這個樣子。所以真正到成熟的時候,必然是一門專精,這是我們從曆代祖師大德那個地方所看到的,回頭得越快越難得,越快越殊勝啊。換句話說,將來你往生的品位越高啊。所以佛門裏面無量無邊的典籍,是接引初學的,因爲初學的根性非常複雜,是接引的。真正自己明白了,了解了,覺悟了,所謂覺悟就是真正知道這個世界苦,下定決心要離開六道輪回,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求生淨土,要見阿彌陀佛,這個人就是真正覺悟了。真正覺悟了,也能看得出來。從什麼地方看呢?他那個樣子,一定是一天到晚一句佛號
說實在話,我早年學佛,對淨宗興趣不大。李老師是學淨宗的,我在他會下十年,我尊重他,對淨宗不毀謗而已,只能做到這個,叫我一天到晚念佛,修這個法門,不行,還不肯幹。一直到華嚴會上,看到佛教等覺菩薩成佛的方法有這一招,我這才一下醒悟過來了,回頭再看這個法門,跟從前看法不一樣了,才曉得這個法門真正不可思議。佛教等覺菩薩那些理論與方法不是我們凡夫能做到的,教念佛求生淨土見阿彌陀佛,這個方法我們也可以做得到。換句話說,我們采取這個法門,豈不叫一步登天了!而後才知道,爲什麼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贊歎這個法門,那就是諸佛如來真正的大慈大悲。前面講了這些,按照你這些根性,你成佛至少要叁大阿僧祗劫。所以這些法門之外有一個特別法門,這就是念佛法門。這個念佛法門,這些東西通通可以不談,都不需要,只要你肯信,你肯願,你願意去,這一句佛號你老實念,就成功,萬修萬人去。這個法門理很深,蕅益大師這個《要解》裏面給我們已經透露無遺了,方法巧妙極了,信願持名,一生成佛。
佛法沒有別的,自始至終就是斷煩惱。伏、滅是兩個階段,先要伏,然後就滅了。我們可以說,拿《要解》的標准,等覺菩薩都是伏,到如來果地上才滅了,這個是智慧能力圓滿地恢複了。小乘羅漢斷了見思煩惱,塵沙、無明統統在。大乘菩薩塵沙煩惱也斷了,無明破個幾品而已,沒有完全斷掉。可見得他對于見思、塵沙,他斷了;對無明,他伏著。所以我們煩惱斷不掉,要有能力把它伏住。這個能力,一般通途法門是定力,用定力伏住煩惱。在念佛法門裏面用佛號。這一句佛號淨念相繼,一句佛號接著一句,一句接著一句,煩惱不起現前了,不起作用了。用這一句佛號,這個方法來伏煩惱,比用定功容…
《爲什麼一定要念阿彌陀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