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都把它錯解了,以爲我每天把經念一遍就是“受持”了,你說這錯到那裏去了?
要想功夫得力,實在講,功夫得力就是改喜我們的生活,不但改善現前的生活,更改善我們來世、後世的生活,這意思很長、很長了,真的是深長得很。照我們現前這種生活方式,誠如佛在大小乘經論上所講的,我們失掉人身之後,要再得人身,難了,難了,到那裏去了呢?大多墮到叁惡道去了。
怎麼曉得墮叁惡道?只要聽聽大家講的一句話就明白了,什麼話?“死了做鬼了!”,大家都認爲死後都做鬼了,沒聽說死了又來做人,都只聽說死後做鬼了。
佛告訴我們一個真理,“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們的想法都是人死都做鬼了,你有這個念頭,有這個想法,那你一定去做鬼了。有幾個人想過死了以後再做人或生天,做佛做菩薩,這很少聽到啊!所聽到的都是人死去做鬼了。我們不要以爲這句話很平常,未必是真的,實實在在這句話是真的,這句話很不平常。
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上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也說明佛所說的人死後再得人身很不容易,何況要依佛經所說的原理,來生要得人身,一定要具足五戒的條件,五戒與我們中國儒家所講的五常,內容是相同的。
五常是仁、義、禮、智、信,第一個是仁慈,你有沒有做到?對人、對物是否有一片仁慈之心?
義,對人對事是否有盡義務之心?雖有報酬,但並不看重它,而認爲我本份的工作,我應該盡心盡力去做好,這是道義,而不是看在報酬的份上,報酬多我就多做一點,報酬少我就少做一點,這種人無義啊。
禮,人與人之間,要禮尚往來。
智,簡單講就是理智,不是感情用事。
信,是信用,信用裏最重要的是“不自欺,不欺人。”,自己欺騙自己就是昧著良心,我們一般俗話講“沒有良心”,沒有良心還談什麼信用?內,昧著自己良心;外,用種種方法去欺騙別人。
犯了這五條,你就不能得人身;這五條你都做到了,自己想想問心無愧,來生就可以得人身。我們看看今天社會上這些大衆,再比照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反省自己,我自己有沒有做到?我自己來生能不能得人身?如果仁、義、禮、智、信都沒有,來生必定墮叁途。
剛才講了,一般人都說人死後都做鬼了,六道輪回不到其它道,偏偏到鬼道,既有這個說法,就有它的道理在。餓鬼道的條件是貪心、貪名、貪利、貪財、貪色,貪的對象可多啦,只要貪心重就是餓鬼道的業因。
嗔恚、嫉妒心重是地獄道的業因。沒有智慧,不能辨別真妄,不能辨別邪正,不能辨別喜惡,這是畜生道的業因。貪、嗔、癡是叁惡道的業因,我們自己反省反省,自己有沒有貪嗔癡呢?貪嗔癡這個意念嚴重不嚴重呢?如果這個意念很重,你就要警覺了,我的前途將一片黑暗。我們要想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要息滅貪嗔癡,勤修信願行叁資糧,如教修行,我們此生就沒有空過了,這一生的因緣無比的殊勝,能夠遇到真正的佛法,又遇到佛法裏最殊勝的淨宗法門。
這個緣份不可思議,開經偈上講“百千萬劫難遭遇”,清初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居然遇到了,善根福德因緣具足,如果自己不能夠抓住,不能夠把握住,讓它空過了,那才叫真可惜了。
今天我們要繼續談談在行門裏的一些障礙,實在說,世尊確確實實是一切智者,正如同世間宗教徒們對于神的贊美,“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在佛滅度後,就是佛滅二千五百年之後,末法時期衆生修學的障礙,世尊當年在講經說法當中都曾經說出,若非真正的一切智是說不出來的。
參、行門之障礙
現代造作罪業可以說是很普遍,已經把這樁事情看做正常事了,所以司空見慣不以爲意,而不知道果報之可怕,有幾個學佛的,無論是出家或在家,真的是覺悟了?真的是回頭了?佛在經上也說這很稀有、很少見,但是不能說沒有,只是說相當的稀少,我們要自問是否爲佛所說的少數人當中的一個?這是我們應當要覺悟到的,應當認真的去反省、去檢點。
佛在世時,曾經有一些菩薩表現得很愚癡,沒有智慧,造作許許多多的罪業,即使想修行,也是障礙重重,他們是否真是如此?在我們想像當中未必是真的,因爲世尊當年出現于世時,許許多多的古佛與大菩薩再來,幫助佛弘法利生,示現爲佛的比丘衆、菩薩衆,甚至于爲佛的護法衆,無論他們是順行或逆行,都是故意裝作的,爲什麼這樣做呢?爲了教化一切衆生,這真的是大慈大悲。
沒有他們的這些表現,有許多的法,佛就不說了,因爲佛說法是應機而說,他們種種的示現都是代衆生請法的。有的人是發問,這是言語請法;有的人是故意造作一些惡行,讓佛看到了而來開導、教訓,這是以身業來請法。除了口業、身業能啓請外,還有意業也能啓請,我們在大乘經上也常看到,弟子們起心動念,雖然沒說出來,佛已經知道了,像《無量壽經》阿阇王子那一段,他們是念請,心裏有此念頭,還沒有說出來,佛就說出他們過去生中的因緣。由此可知,身、語、意叁業皆可請法。
所以我們明白了這點,經典上密行的比丘、菩薩,我們不能以輕慢心來看待,一定要曉得他是大慈大悲,代我們來請法,他所表的正是我們現在的意惡、口惡、行惡,若無他們的啓請,就沒有佛的開導,我們怎會知道自己犯了過失?怎麼知道自己犯了嚴重的過失?
我們略舉經上一個例子,這樁事情在講習當中常講,雖然常講,往往也爲大衆所疏忽了,那就是隨自己的高興,隨著自己的歡喜來罵人、誹謗人、侮辱人,而不曉得造這種罪業的果報之可怕。
佛在經上爲我們說了一棒事情,說的是出家人,是佛陀在世時的出家人,不是末法時期。出家人以爲自己多聞,常在佛的會下聽佛講經說法,聽多了,于是仗著自己的多聞而生驕慢之心,即現代人所謂的“值得驕傲啊!”,佛在世時,他修持得很好,持戒清淨,聽經也多,就值得驕傲了。驕傲是煩惱,你看看他,不生智慧而生煩惱,這錯了。
還有一類修行人,雖然沒有驕慢之心,他修苦行,少欲知足,這很難得了,像後世住山、住茅蓬,修定的這些人,身心確實比一般人清淨,但是他著相了,著相錯了,《金剛經》上說得很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佛不承認此人是菩薩。我們想想,佛世尚且如是,何況末法時,五五百年之後啊。
世尊當年在世,可以說是一生都在講經說法,說法四十九年,那時科技沒有發明,佛在一處說法,遠地的衆生就沒有機會來聽,聞法的機緣非常難得,于是世尊就派遣他的弟子,這些弟子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都能講經說法,于是被佛派至各地,代佛去弘法利生,也就是說這些人在佛陀會下,妤像已修學畢業了,他能講,也懂得修行,修得也不錯,就被派至各處去講經說法。
佛的智慧圓滿,福德也圓滿,當然得一切大衆的恭敬,學生裏那就不一樣了,被派出去的學生,大多數也都能得到聽衆的恭敬,信受奉行,但是也有少數不如意的,遭受人們輕視的,遭受人們誹謗的。
我們知道六道衆生的煩惱習氣很重,煩惱裏的貪、嗔、癡、慢、嫉妒,這些都不必學的,是與生俱來的煩惱;看別人比自己優越,心裏面就不服,于是就想方設法去破壞。現在是末法時期,這些事情比從前更多,隨時隨處,我們都能夠遇到。
弘法是好事,但好事多磨,磨就是挫折,雖是一樁好事,但你會遭遇到許許多多的挫折。佛說當時有二位說法的比丘,是佛弟子,被派到外面弘法利生的。法師如果有德行、有辯才、有善巧,自然能得信衆的歡喜,所以這二位法師法緣很殊勝,信衆很多,當然供養也就多了。別的法師看到後,心裏就難過了,嫉妒心生起來,想方設法去障礙他,于是就造謠生事,說他破戒,說他只會說,不能行,說他破了四重戒,這四重戒是殺、盜、淫、妄。
有人在挑撥,有人在造謠,有人在誹謗,有人在間離,教這些聽衆們對他産生懷疑,失去了信心,那法緣就逐漸逐漸減少了,聽衆都散掉了。這位嫉妒法師說法的人,他的目的都達到了,他做得很成功。
可是佛說了,由于造謠生事這個人他所造的惡業,他的果報是六百萬年在阿鼻地獄,這六百萬年是我們人間的時間,我們中國號稱世界上的文明古國,五千年的曆史,諸位想想,五千年都還不足一萬年,他墮阿鼻地獄受罪的期限是六百萬年。
六百萬年後從阿鼻地獄出來了,他的罪並沒有消完,重罪報完了,還有余罪,于是轉到等活地獄,時間是四百萬年;再生到黑繩地獄,時間是二百萬年,然後再轉到輕一點的燒熱地獄,也是六百萬年。這四個地獄的時間總共是一千八百萬年。這是佛說的,佛在《金剛經》上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佛絕對不說一句假話。
我們想想,造這種罪業很容易,爲什麼有這麼重的罪?這往往教我們想不通,好像罪報太重了,太過份了。其實諸位要是細讀戒經就曉得,佛法裏的結罪,沒有人跟他結,不像世間有法律,有法官來判刑,佛法裏沒有,諸佛菩薩不作判官,不作法官的;佛法裏也沒像世間法律一樣,有如何懲罰罪人的,佛菩薩是一片慈悲。
那爲什麼會有這些罪業呢?這個罪叫“性罪”,真的是自作自受。地獄在那裏?地獄是你自己的罪報變現出來的,不是有人去造一個地獄來讓你受罪。佛菩薩不幹這種事情,諸天鬼神也不幹這種事情,閻羅王也不幹這種事情。
朱鏡宙老居士以前曾口述過,後來他寫了一本書,好像是《八大人覺經講記》,裏面有記載,他的嶽父章太炎先生,此人是民初的國學大師。他說他嶽父在世時,曾經做過東嶽的判官,東嶽大帝是大鬼王,他的權勢僅次于閻羅王,判官相當于現在的秘書長,地位很高。章太炎先生是學佛的,聽說地裏有炮烙的刑罰,炮烙即是將鐵柱燒紅後,教罪人去抱,他說這種刑罰太殘酷了,建議東嶽大…
《淨宗入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