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心地功夫▪P7

  ..續本文上一頁接物,點點滴滴全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的起用。這才是“受持金剛般若”,過著金剛般若的生活。

  “爲人演說”,演、說是兩樁事,用意皆是教化衆生的。“演”是表演,做好榜樣給衆生看,令一切衆生向往、羨慕,因而發心學習佛法;“說”是說明,爲人解說。衆生看見你的生活這樣幸福愉快,一定來向你請教,因而將佛法介紹給他們,使他們也能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佛法是“師道”,只聞來學,未聞往教。“學”是學生來求學;你不求,我就來教你,這是錯誤的。我們要做出好樣子給人看,這就是緣,就是介紹,就是推廣。

  2、弘法要本土化·現代化

  諸佛菩薩應機而說,衆生的根機不同,無量差別,所以佛就開無量法門,適應種種不同的根機。若不知道這一點,不但自己學佛學錯了,教人也會教錯。我講經叁十七年,常常提到,但是大家都沒能體會,沒能覺悟。《金剛經》上說得很明白,“佛無有定法可說,佛無有法可說”,佛是“應機而說”,說而無說。

  由于古今不同,中外不同,故佛法須講求“現代化”與“本土化”,才能利益現前廣大的衆生。兩千年前(公元六十七年),佛教正式傳到中國,當時是漢明帝派遣特使往西域,迎請印度的高僧摩騰、竺法蘭到中國來。摩、竺二師具高智慧,他們立刻就中國化。穿中國式衣服,過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這就是生活中國化。二師當時如果將印度人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傳來中國,中國人決定不能接受。所以,他們一到中國來,立刻中國化,就是懂得“本土化”與“現代化”。道場建築模仿中國官殿,中國人看了多麼喜歡!古代的中國人最尊敬帝王,佛教道場建成宮殿的模式,沒有一個人不喜歡進去。

  回頭再看近年來,佛教從中國傳到美國,建築物仍是中國宮殿式的,使當地人一見就退卻,認爲這是外來的文化,難以接受。在美國建道場要建白宮的樣式,本地人見了就會喜歡走進來;佛像要塑造成美國人的面孔。如中國的佛像像中國人;日本的佛像就像日本人;西藏的佛像,一看就像西藏人;泰國的佛像,下巴尖尖的,就像泰國人。

  往年我在邁阿密講經時,有些美國人來聽,我就告訴他們:佛教還沒有傳到美國來。他們很驚奇!我說:你們看看哪一尊佛像是美國人面孔?佛菩薩沒有一定的面孔,隨著衆生的心變化,衆生願以什麼身得度,菩薩就示現什麼身形,這樣才能普度衆生。我們來此地,如果只度中國人或華僑,就毫無意義。道場建在此地,須度此地的衆生,才是弘法利生。所以,我們在這裏建道場必須是美國式的建築。我們建此道場沒開過聽證會,鄰居皆很歡喜,沒有反對的。我們用淺顯的方式將佛法介紹給街坊,他們皆大歡喜。

  3、舊枝新葉·隨機說法

  從古至今,爲《金剛經》作注解的,不止五百家,每家注的都不一樣。如果一樣,如何能流傳下來?注得不一樣,就是不一樣的講法。《金剛經》五百種不同的講法都沒有錯,因爲佛無有定法可說。所以,我們看注解要會看,唐朝的注解,就是唐代需要這種解釋。佛經是藥方,當代的人有些什麼病,開這個藥方能把他的病治好(破迷啓悟),這就是上乘的法藥。宋朝人害的病與唐人不一樣。唐朝的老方法治不了宋人的病,所以宋朝的大德必須有另一種講法,對治宋朝人的毛病。諸位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每一個時代衆生的毛病、習氣不同,所以對治的方法亦不相同。我們今天讀古注若得不到利益,是自己不會讀;會讀的,從舊的注解裏生出新的意義,推陳出新,謂之“開悟”。

  《金剛經》好比一棵大樹,幾千年的神木,它是活的,年年發新枝,年年開新花,年年結新果。舊的枝葉是前一代的,新的枝樹是現代的;新的方法是從舊說悟得的。若不懂這個道理,怎麼會看得懂經,怎麼能與人家解說。所以,不同的時代、地區,有不同的講法。我對中國人是這種講法;對美國人,講法不同;對日本人,又是另一個講法。同樣一部經,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人鬼都得利益。對人講的,度不了鬼;對鬼講的,度不了人。

  最顯著的例子,同樣的《金剛經》,我對基督教徒講解,完全符合他們的《新舊約》;我對回教徒解說,一定符合他們的《可蘭經》。活活潑潑地,決沒有沖突,大家聽了皆大歡喜且願意接受,這是佛法真正令人佩服之處。佛法是圓融的,與一切衆生、一切種族,甚至一切宗教信仰,決定沒有抵觸。如果有抵觸,是你自己不了解佛法。修學佛法要明理,才能得受用,才能推廣,利益一切衆生。

  4、素食衛生、衛性、衛心

  在飲食方面,現在大家時常遭遇到困難。你學佛,吃長素了,而家人尚未學佛。原先沒學佛,一家很和睦,學了佛之後,家裏天天爲飲食習慣而吵架,搞得一家不甯。鄰居看見這個樣子,都互相勸告不能學佛,學佛會破壞家庭和睦。因此把佛法破壞盡了,還自以爲有功德。《觀經》叁福是學佛的基礎,“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是孝順,若不能隨順父母,就是不孝。學佛要有智慧,在隨順中啓示他們,讓他們回頭,要有很大的耐心,要有善巧方便。若一開口:“你們吃肉,將來都要還債的。”人家一聽就起反感,如何能接受。

  素食于衛生,確實有好處。特別是現代,肉類的毒素很多,所以得奇奇怪怪的病。病從口入,當然心裏的貪嗔癡慢、妄想、分別、執著是一切疾病的根源,飲食是緣;有業因,加上業緣,就得病了(一切病痛是果報)。梁武帝以前,中國的出家人也吃肉。素食運動是梁武帝提倡的,他以帝王之尊熱心推行,自然形成中國佛教徒的素食習慣。素食的確有好處,但不是不吃素就不能成佛。

  往年臺中李老師教導我們接引初機,切記兩樁事:第一、絕對不要勸人吃素;第二、絕不勸人受戒。因爲聽說學佛要吃素,障礙許多人不敢學佛,就把人家學佛的機緣斷了,罪過很重。受了戒,要是破戒,罪加一等。若沒有受戒,則無犯破戒罪;若受了戒,自然加倍結罪。佛教導我們是有次第的,境界往上提升一層,禁戒就會開放一些,正如學校教育一樣。小學的規矩比較多;中學開放一點,因爲他們的智慧長了;大學幾乎完全開放,因爲懂事了,許多的約束都取消了,佛法也是如此。五乘佛法: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其中菩薩戒與比丘戒的精神完全不同。

  學佛要明理,避免一切疾病的媒介,身心健康,自在快樂。你身心健康,家人就歡喜,因爲不需要特別照顧你,不必替你操心。若學佛學得終日病魔纏身,家人看到你愁眉苦臉,嚇得別人也不敢學佛,這就錯了。

  素食的好處,不必言及因果報應,這是一般未學佛的人最大的反彈,我們可以用他能接受的理由講清楚。一般飲食講求“衛生”,髒的、腐壞的東西不吃。我們不但講求衛生,還講求“衛性”。性是善良的性情。伊斯蘭教教人不吃性情不好的動物,他們的選擇比一般人更精細。佛教的飲食,比伊斯蘭教還要高明,佛弟子要保護“慈悲心”,不食一切衆生肉,所以佛教的飲食是衛生、衛性、衛心。這些他們聽得懂,不會起反感。佛教的飲食習慣好,活活潑潑,通權達變,並不是死戒條。

  “爲人演說”,有一個最高的原則,佛在本經教導我們“不取于相,如如不動”,此義深廣無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都不著相。本經前面教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于世法佛法皆不要執著,不要放在心上。不取于相是“修德”,如如不動是“性德”;若沒有修功,如何見性?我們用“不取于相”的方法,證“如如不動”的真心。這是佛教導我們從初發心直至成佛,修學的指導綱領。

  5、宇宙人生是夢幻泡影

  我們起心動念、妄想、執著,都是著相、取相。爲何要不取相,不著相?

  本經末後,佛以四句偈解答這個問題,說明其所以然的道理——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爲法就是“有生有滅”之法。一切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都是有爲法。我們若冷靜觀察,幾乎六根所接觸的全是有爲法。如果諸位讀過唯識,講起來就更方便。唯識入門的《百法明門論》,天親菩薩將一切法歸納成一百大類。實在講,百法即是無量無邊的世出世間一切萬法之歸納,又可分爲五類。

  第一類是“心法”,有八種,稱八識、八心王。第二類是“心所有法”,就是心理作用,心理現象,有五十一種。第叁類是“色法”,就是物質,有十一種。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外境,眼所見的、耳所聽的、身所感觸的、舌所嘗的、鼻所嗅的,所有一切境界都用“色”作代表。第四類是“心不相應行法”,就是現代哲學所講的抽象概念,共二十四種。以上合計九十四種,都稱爲“有爲法”。第五類是“無爲法”,有六種。“一切有爲法”就指這九十四種,包括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法。世間是六道;出世間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六道、十法界都不出此範圍。所以,不但世間法如夢幻泡影,四聖法界也是如夢幻泡影,這才教我們世法、佛法皆不能住,也不能取。若住佛法,取佛法,也錯了。這首偈的比喻有六個字,“夢”是總喻。不但人生如夢,天人也如夢,十法界中的佛菩薩還是如夢。你若當真,就錯了。

  何以有十法界依正莊嚴這麼大的差別?

  經雲:“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這是講佛菩薩、十法界或六道輪回是怎麼來的?六道輪回是以“有爲法”而有差別。四聖法界,從法身大士,圓教初住到妙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是以“無爲法”而有差別的。由此可知,六道、十法界,是以有爲法而有差別的。有爲法就是“因緣果報”。萬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爲什麼說“因果不空”?

  因是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所變的果報。起心動念都在造因,都在造作。別說語言、動作,動個極其細的念頭,就已經造作了,佛以“夢”作比喻。夢裏有這些事,也有現象,但是夢中的事與相都是假的。如果我們…

《念佛心地功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宗入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