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行爲。
重點是,不做任何日後會懊悔的事。因此,我們應該誠實地檢查自己。可惜的是,我執是如此巨大,即使我們擁有一點點小功德,也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另一方面,我們甚至無法察覺到自己的大缺陷。俗話說:“好水無法積在傲慢的山頂上。”因此,我們應該非常謹慎。在徹底檢視自己之後,如果我們能夠摸著良心,誠實地想:“我的行爲是正確的。”這表示我們正在擁有修心的一些覺受。然後,我們應該對自己的修行成果感到欣慰,下定決心未來要更努力精進,如同過去時代的所有菩薩一般。我們要盡己所能,不斷運用對治,讓自己對每日的行爲感到心安。
恒當依歡喜。
噶當派大師因著修心的成就,不論遭遇什麼困難,永遠都能夠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即使染上麻瘋病,他們也保持樂觀,想到麻瘋病帶來的是無痛的死亡而感到喜悅。麻瘋病是全世界最可怕的疾病之一,但就算染上了,我們也應當下定決心修持自他交換,承擔所有染上這個疾病的人的痛苦。
這種心態會帶來力量,讓我們下定決心,藉由修心的善德,我們有能力把任何困境帶到修行的道路上。如果能有信心如此做,表示我們對修心愈來愈娴熟,而且不論發生什麼事,我們都能夠快樂。同時,我們必須承擔他人的痛苦,並經曆這些痛苦。當我們看到他人忍受身心的病痛,或面對各種逆境時,我們應該希望承擔一切痛苦,同時心中沒有任何期待和恐懼。“萬一這些痛苦真的到我身上,那該怎麼辦?”我們完全不該有這類想法。
能者受擾亦能行。
經驗豐富的騎士不會從馬上摔下來。同樣的,當我們遭遇不可預期的傷害,或突如其來的困境,如果心中湧現的不是煩惱,而是愛與慈悲,就表示我們修心有所成就,能夠利用生活中的困境。我們要一直這樣努力下去,這是非常重要的。
諸如此類的經驗表示我們娴熟的修心,但不表示修持已經圓滿。即使有這樣的征兆,我們仍要繼續努力,讓自己更加熟稔,並時時充滿喜樂。透過修行而被訓服的心,會自然形之于外在事業。如各種諺語所說:“看到鴨子,就知道水不遠。”“有煙,不會沒有火。”同樣的,我們可以從外在的征兆認出菩薩來。
平靜安甯,
顯示自身之智慧;
不受煩惱約束,
顯示修道之進步;
己身之圓滿,
將在夢境善行中展現。
菩薩透過所行事業顯現自身。
或許我們也有類似的征兆,但不表示可以松懈。
第六章 修心的承諾
恒學叁要點。
這叁要點包括:對修心的承諾要持之以恒,勿過度戲劇化,勿持雙重標准。
持之以恒的修心。我們要無悔地付出自己的快樂,把一切美好的事物及功德布施給他人。我們應該用喜悅的心情,承擔他人的悲傷和困境。我們要努力讓他人從痛苦中解脫,尤其是傷害我們的人;我們要誠懇、毫不遲疑地獻出自己的快樂,不論多寡。我們不該忽略其他次要的修行承諾,不能找借口說:“我正在做修心的修持。”不要忘記修心,同時也要尊重並修持我們過去所有的修行承諾,從聲聞乘到密咒乘,把一切融合在一起,成爲一種生活方式。如果我們能夠這麼做,就是大乘一切道路不可思議的進階石。讓我們用同樣的專注力,完成所有的誓言。
勿過度戲劇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言論應當合乎真正修持佛法的方式。此外,我們應該避免在他人面前從事一些行爲,讓他人認爲我們是受戒的人,因而從中得到好處。我們也要避免從事一些行爲,讓他人認爲我們已從我執中解脫,例如不受傳統宗教禮俗約束的態度,或用誇張的方式碰觸麻瘋病人或其他傳染病患者。噶當派大師不做的事,我們就不該做。
勿持雙重標准。例如,我們可以容忍他人對自己的傷害,但遭到魔鬼侵害時,就無法忍受。要同樣禮遇窮者和權者。去除所有偏見,避免對親戚的執著,以及對敵人的憎恨。對窮人及對地位卑下的人要特別尊重。不要偏頗!要以同樣的愛與慈悲對待一切衆生。
改變態度,持之以恒。
自從無始以來,我執讓我們在六道輪回中流浪;此即所有痛苦的根源,問題的肇始者。
把他人看成比自己重要,放棄珍愛自己的態度,下定決心不做出虛僞的行爲,身、語、意效法所有依循法教而生活的朋友。修心要低調,不應炫耀,不能用修心來引人注意或創造聲譽。它是我執和煩惱的內在對治。我們要讓自己的心成熟,不需讓他人知道。
不應說殘支。
不要討論他人的殘疾。如果有人看不見、不良于行、不聰明,甚或破戒了,我們不應當稱他們爲瞎子、跛子、白癡等等。簡而言之,不要說出任何令人不舒服的話。
莫批評他人之過。
當我們看到他人的缺陷,尤其是修習佛法、與我們供養相同上師或穿袈裟的人的缺陷時,我們必須了解,不淨觀才是問題所在。照鏡子時,如果看見肮髒的臉,那是因爲自己的臉髒了。同樣的,他人的缺陷,不過是源于自己的不淨觀。藉由如此想法,我們應該去除別人有缺陷的想法,慢慢培養一種態度,認爲一切存在、一切現象都是純淨的。
先淨重煩惱。
要仔細檢視,找出自己哪一種煩惱最強烈。如果貪欲最強烈,那麼我們應該專心用“醜陋”來對治。如果嗔恨最強烈,要用忍辱來對治。如果自己愚癡,腦筋不敏捷,就應當努力培養智慧。如果容易嫉妒,應當努力培養平等心。要用所有佛法的修行,來降伏這些煩惱。如果能夠解決這些粗重的煩惱,較弱的煩惱自然會平息。
斷一切果求。
修心的一般效果,就是讓修行者從希望和恐懼中解脫出來。要修持自他交換而不求回報。舉例來說,我們不應當希望,因爲自己的修行,許多非人會聚集在我們四周,服從于我們,並顯現神通,然後所有人會因此而臣服,爲自己帶來財富和影響力。我們要去除所有的自私的想法和外在的動機,例如爲他人努力,但實際上是希望自己解脫或往生淨土。
棄舍毒食。
俗話說:“出自自私的動機的善行,如同有毒的食物。”有毒的食物可能看起來美味可口,但它會迅速致人于死。
視敵人爲憎恨的對象,視朋友爲珍愛的對象,嫉妒他人的快樂和幸運;這一切都源于我執。如果善行被我執滲透,而被視爲具有實存性,那麼善行就會變成毒藥。我們要屏棄一切自私。
莫因責任而狹窄。
父母過世之後,人們會因爲對父母的忠誠,而和他人交換利益,或報複家族仇人。不要讓這種偏見主宰自己。
莫發惡語。
如果有人對我們說:“你不是一個好的修行者。你的誓言沒有用處。”我們不要指出他們的缺陷來反擊,例如告訴一位盲人他瞎了眼,或告訴一位殘障者他跛了腳。此舉只會引起雙方的憤怒。不要說出任何傷人,或令人不悅的話語。當事情不順利的時候,不應當怪罪任何人。
勿埋伏候險。
這裏所謂的“埋伏”,是指牢記他人曾對自己做過的傷害,然後伺機等待對方力量薄弱時加以反擊,或尋求有權人士的協助,甚至運用巫術等等。我們要屏棄任何此類的念頭。
莫刺弱點。
不要攻擊別人的弱點,或做出令他人受苦的事情。同樣的,不要念誦會傷害非人的破壞性咒語。
犛25載莫移牛。
25.犛:母牛與犛牛之混種,力氣比公牛大。
這意思是說,永遠不要讓別人承擔自己的過失。牛無法承載犛所能承載的重量。我們要特別小心,避免傷害貧者和弱者,不要加重他們的稅,使他們無法承擔等等。完全屏棄此類邪惡的行爲。
莫暗藏動機稱贊他人。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和他人共有財産,我們不應當用谄媚的方式,鼓勵他們把自己的那一部分分給我們。我們不應當說出“你的慈悲是出名的,”或“慷慨布施會積累很多功德”之類的話。我們不應當爲了得到他人的錢財,而做出任何取悅他人之事。要屏棄任何此類的行爲。
勿錯用對治。
如果在做自他交換時,目的是爲了個人的快樂,或希望他人認爲我們是忍辱慈愛的菩薩,來提升自己的名聲,這就是錯用對治。不要心存這種動機,永遠不要因爲這些理由來承擔他人的不幸。
爲了治病而修心,或恐懼鬼靈而修心,是錯用對治的另一個例子。這種行爲如同用憤怒咒語驅逐惡魔,目的是要懲罰惡魔。我們要完全放棄這種行爲。不能讓修心淪爲抵抗邪惡力量的巫術。邪靈和鬼魂都是因爲自己迷妄而傷害他人。我們修心的目的,不應該是與他們對抗,而是讓他們從惡業中解脫。當他們製造障礙時,我們應當慈悲地修持施身法,如此他們就不會傷害我們。我們的修行應當只用來對治自己的負面情緒。
天神莫成地魔。
世俗之人利用宗教來達到生意興隆,取得權勢,並創造繁榮。一旦他們生病、失去地位等等,就會認爲天神不樂,而開始認爲天神是惡魔。
如果修心之後,反而變得驕慢炫耀,就如同岡波巴大師26所說:沒有正確地修持佛法,會讓我們墮入下叁道。如果我們變得做作…
《覺醒的勇氣--阿底峽之修心七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