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覺醒的勇氣--阿底峽之修心七要▪P7

  ..續本文上一頁起。

  阿宗·竹巴⒃的弟子在修持自他交換法時——藏文稱之爲“通林”(tonglen),特別以犯下許多深重惡行的人爲觀想對象。在修持過程中,他們過去禅修所獲得的領悟和覺受,常常會被蒙蔽,感覺障礙增加。如果出現這種征兆,不要認爲我們在未來會承受痛苦。格西卡拉·貢千⒄一輩子都祈請:“願我代替那些積聚惡業的衆生,投生地獄道。”他在晨昏重複這個祈願。但就在他圓寂之前,他說:“我的願望沒有實現!因爲看樣子,我要前往西方極樂世界;無論我朝哪裏看,眼中所見盡是花團錦簇的花園和花雨。雖然我一直祈請,願所有衆生前往西方極樂世界,自己代替他們投生地獄,但看樣子,我是去不成了。”這就是自他交換的成果。

  

  ⒃ 阿宗·竹巴(Adzom Drugpa,1842-1924):蔣揚·欽哲·旺波的弟子,第二世蔣揚·欽哲·卻吉·羅卓的老師,也是頂果欽哲法王的老師。他是一位伏藏掘取者,尋找佛法寶藏的人(見③),是甯瑪傳承中一位極重要的上師。

  ⒄ 格西卡拉·貢千(Geshe Karak Gomchung):十一世紀噶當派大師,波托瓦(Potowa)的弟子。

  

  

  座下的相對菩提心

  

  叁境,叁毒,叁善根。

  

  我們執著于令自己喜悅的事物及所愛之人,例如父母和親戚。面對令我們不舒服的情況,例如看到敵人或不喜歡的人,心中會生起嗔恨。當我們看到的人既不是好友,也不是敵人時,就沒有感覺。我們執著于舒適的狀態;面對不悅的狀態,我們生起嗔恨;對于無所謂的狀態,我們心中生起無明。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中了貪、嗔、癡叁毒!我們應當祈請:“願我能夠承擔所有衆生因叁毒而産生的障礙。願所有衆生能夠生活在善德之中,每天實踐善行,從貪、嗔、癡叁毒中解脫出來。”如果我們常常如此思維,將獲得極大的利益。

  

  一切行中皆持誦。

  

  持誦的例子如:“願彼諸惡行皆成己之苦;願己諸善德皆成彼之樂。”這是噶當派大師經常念誦的偈子。在禅修後,念誦這樣的偈子是佷有好處的。此外,如果能夠在殊勝的法像前祈請,例如在拉薩的釋迦牟尼佛像⒅前,或在上師面前念誦,利益更大。此舉一定能讓菩提心在心中增長,因此我們應投入大量時間和心力來修持。

  

  訓練從自起。

  

  我們應該如此想:“願未來所將承受之折磨,諸如地獄道之寒與熱、餓鬼道之饑與渴,現皆入己身。願彼衆生墮入地獄道的一切業障,現皆入我心,己願代彼之痛苦,亦即法教中衆生貪、嗔、癡之業報,悉皆成熟于己身。”慈氏瑜伽曾因一只狗被石頭砸到,而跟那只狗一樣在相同的位置瘀血。我們要持續修持,直到有著像慈氏瑜伽一樣的征兆。

  菩提心即覺醒心,是一切經教部和密咒乘修行的核心,是一個很容易修持的法門。如果你有菩提心,一切就圓滿;沒有它,任何事都無法圓滿。此刻,我們正從不同上師處領受許多修心的法教。請把這些法教謹記在心!當這些法教被翻譯出來之後,希望各位能夠理解記憶。因爲,這確實就是佛法。

  

  第叁章 把困境作爲覺醒的道路

  

  我們可以進一步就兩個課題來討論菩提心: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先探討願菩提心。依著俗義谛或勝義谛的關系,願菩提心也有兩個面向。

  

    罪滿世界時,

    惡緣成覺道。

  

  如果我們知道如何把障礙帶入修行之道,那麼不論面對多少困難和沖突,它們只會讓我們的修行更清楚,而不會成爲道路的障礙。然而,如果我們沒有接受這樣的教導,就會把困難視爲障礙。

  就外在世界而言,在末法時代,雨雪不按節氣降臨,作物欠收,牛群不健康,人畜被各種疾病纏身。因爲人們把時間花在從事惡行,彼此忌妒,幸災樂禍,于是國與國對立,世界處于危急狀態中。這年頭,連宗教教義都被扭曲,于是饑荒、疾病和戰爭充斥。當森林起火,狂風吹來絕不會熄滅火勢,只會讓火勢更猛。同樣的,對一個領受過修心法教的菩薩,所有的災難都可能化爲修行道上的順緣。

  蓮師曾說:“無緣遇見十方諸佛菩薩的末法時代衆生,向我祈請。我的慈悲能迅速護佑你們。”以西藏爲例,那是釋迦牟尼佛⒆從未去過的地方。當寂護大師⒇,也就是金剛手菩薩21的化身,前往西藏傳法時,被猛烈的邪靈阻撓。正因爲這不吉祥的情況,蓮師被延請入藏。蓮師運用空性與慈悲雙重利器,降伏了所有負面力量,加持西藏成爲觀世音淨土,讓密咒乘的傳統在西藏如太陽般生起照耀。此即菩薩事業的一個例子。

  

  ⒆ 釋迦牟尼佛:這個時代的佛,目前這一劫千佛中的第四位。

  ⒇ 寂護大師(Shantarakshita):又名堪布菩薩(Khenpo Bodhisattva),偉大的大乘上師,那瀾陀大學住持。當年由赤松德贊王邀請入藏,弘揚佛法,並建造桑耶寺。

  21.金剛手菩薩或大勢至菩薩(Vajrapani):佛陀八大心子之一,諸佛的心意結晶,諸佛能量的化身(見①)。

  

  或許我們認爲,要將一切帶入覺醒之道,我們必須擁有如蓮師般的崇高證量和神通法力。然而,我們沒有這樣的功德。但我們不應該用這種念頭讓自己氣餒!好好遵循這些教導,我們就能夠善用每一個困境來修行。

  

  

  俗義谛中的願菩提心

  

  我們無法認清“我執”是敵人,是所有痛苦的根源。當我們被棍棒或石頭擊中,我們會痛;當別人說我們是“小偷”或“騙子”,我們會生氣。爲什麼?因爲我們非常珍愛、執著于“自我”,我們心想:“我被攻擊了。”對“我”的執著,才是解脫和覺醒的真正障礙。我們所謂的邪魔力量或障礙製造者,例如鬼、神等等,其實都不是處于自己之外的個體。事實上,問題都來自內在。因爲我們執著于“我”,于是我們會想:“我好不快樂,我找不到東西吃,我沒有衣服穿,許多人反對我,我沒有朋友。”這種無意義的念頭,讓我們非常忙碌。這也是我們沒有走向解脫和覺醒道路的原因。從無始以來至今,我們不斷投生六道輪回。我們在叁界輪回中辛勞了多久,一直在做我執的奴隸?這就是我們無法逃脫的原因。當一個人借了很多錢,在償清債務之前,他無法享受片刻甯靜。同樣的,我執讓我們忙不完;這種執著在阿賴耶識留下負面烙印,如同借據一般。當業成熟,還債的時候到了,就不再有快樂的機會。如法教所說,這全是因爲我們無法認清我執是真正的敵人。

  另一個原因是,我們沒有認清衆生的大慈。釋迦牟尼佛曾說,就獲至證悟而言,以慈悲服務有情衆生,等同于供養諸佛的價值。因此,慷慨對待他人,讓他人從痛苦中解脫,走向解脫之道,和供養諸佛的利益是一樣的。或許我們會認爲,供養寺廟,或在佛像面前擺出供品是更好的方法。事實上,諸佛完全離于自我珍愛,因此我們愈能幫助衆生,諸佛就愈快樂。佛陀在菩提樹下接近證悟時,群魔前來阻擋,派出軍隊,揮出武器,而佛陀以禅修慈心來面對,用大愛戰勝群魔的嗔恨,把他們的武器變成花朵,把他們的詛咒怒吼化爲贊歎和咒語。事實上,衆生是我們積聚功德的最佳機會。

  這就是爲什麼居住在西方極樂世界(佛陀的一個淨土,其中沒有任何受苦的衆生,沒有任何嗔恨、驕慢和忌妒的對象)的菩薩們祈願,希望能夠投生到我們這個悲哀的世界中。如經文所說,菩薩希望投生到一個衆生只想爲自己積累財富,只想滿足自己親人的地方;在這個地方,衆生充滿煩惱,于是衆生就成爲修心和培養菩提心的重要支柱。衆生是能夠讓我們成佛的立即原因;我們要真心感激衆生。

  

  報應皆歸一。

  

  所有的痛苦、疾病、被鬼魂纏身、失去財富,法律糾紛等,都源于我執,無一例外。所有的不幸災難要歸咎于我執。所有的痛苦,都來自于執著于自我。我們不應該歸咎他人。就算敵人前來切掉我們的頭,或用棍棒打我們,他所造成的只是暫時的傷害。我執是造成傷害的真正原因,而不是敵人的作爲。

  

  充斥世界之傷害,

  一切恐懼痛苦,

  皆因“自我”之執著!

  面對此魔當如何?

  

  當人們認爲房子鬧鬼,或某件物品被人下咒,他們會認爲,必須請人來驅魔。一般人都是如此,不是嗎?但魔、鬼只不過是外在的敵人;它們其實無法真正地傷害我們。一旦我執這個內在的魔出現,麻煩才真正開始。

  我執從來就不具基礎。雖然根本沒有任何可以執著的,但我們仍執著于“我”。我們執著它,珍愛它,爲了它傷害別人,累積惡業,讓我們日後在輪回的下叁道中承受更多痛苦。

  《入菩薩行論》中說:

  

  我的心啊,從無始輪回以來,

  尋找的是自己的利益;

  這帶來多少辛勞!

  唯一回報是悲傷。

  

  我們無法指出一個時間點來說:“我就是從此時開始輪回;這就是我開始進入輪回的時間。”我們沒有佛的無限智慧,無法計算出如此龐大的時間。

  我們一直沈溺在我執的迷妄中,想的都是“我的身體、我的心、我的名字。”我們覺得自己擁有它們,保護它們。任何對它們有危害的,我們就攻擊。對它們有助益的,我們就執著。這些行爲帶來的一些災難與損失,皆源于我執的作用。因此我執才是苦的泉源,才是真正的敵人。從無始輪回以來,執著于自我幻象的心,爲我們帶來痛苦。爲什麼會如此?當我們遇到比自己富有、博學或幸運的人,我們心想他們在炫耀,下定決心要贏過他們。我們生…

《覺醒的勇氣--阿底峽之修心七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