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以第二個心念看第一個心念,覺知是否屬于心念的範疇?

  學員:剛才說到以第二個心念看第一個心念,覺知是否屬于心念的範疇?

  尊者:覺知是屬于慧心所。學員:慧心所不屬于心念的範疇嗎?尊者:心念是我們一般所說到的名詞,真正來說是屬于慧心所。學員:因爲不能當下覺知這個心念,只是第二個心念,覺知上一個心念,當下覺知那是不是說覺知不屬于這個範疇?尊者:如果我們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先了解,有些名詞是從究竟意義上來說的,有些名詞是屬于方便說,這樣我們就不會混淆。究竟意義上來說,心是刹那刹那生滅的。刹那刹那生滅,當下生起心,它只能夠了知其它,不能夠了知本身;這個當我們在修行修到生滅隨觀智和壞滅隨觀智的時候,特別是在生滅隨觀智的七非色觀法那裏,就有一個步驟,一個次第,我們必須得後後刹那生起的心觀前前刹那生起的心是無常、苦、無我的,然後呢,剛剛生起的觀照的心就要被後面生起的心來觀照,也就是一生起我們就觀,就這樣生滅生滅一個個的觀,這是在生滅隨觀智高級階段的一種觀法,所以應當這麼樣觀。但平時我們說回到當下,其實就是說們回到自己的身心,不要把心攀緣過去,不要去計劃未來,只是這樣而已,所以在我們說回到當下,這是方便說。究竟意義來說,心由于它一生起就立刻壞滅,它怎麼還來得及看自己呢?而且心本身它沒有能力看自己,只能夠取其它的前面的心,或者說以後的心,它去看。學員:覺知是本身具有的嗎?它屬不屬于心的範疇

   尊者:它是屬于心所,也就是當我們在修觀智的時候,觀智一般會涉及到叁十四種名法,其中有一種名法叫做心,還有外一種名法叫做慧根,慧根其實就是我們說到的觀智的“智”,這個智就是慧根,由于在我們修習vipassanà的時候呢,慧根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特別提出叫做慧,在我們修定的時候,心一境性是非常重要的,心一境性就是定,當我們在入禅那的時候,入禅那的心,也有慧根,也有智,但是那個時候它不重要;如果慧根很強的話,心不能夠平靜,那個時候心一境性很重要;在我們培育觀智,我們觀照行法無常、苦、無我的時候,也心一境性,但是那個時候心一境性是次要的,智慧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那時候培育慧重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