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我有個同事,他父母得了癌症,受到很痛苦的折磨,他爲了讓他父母不受那樣的折磨,然後他就加重了藥量,就導致他的父親、母親都以同樣方式去世了,這算不算殺父、殺母呢?
尊者:安樂死?
學員:對,就是安樂死。
尊者:安樂死還是屬于殺父、殺母。
學員:他下手的話就屬于殺父殺母了嗎?
尊者:因爲我們檢驗一個人是否殺生的條件是五個條件:
第一對方是生命,
第二明知是生命,
第叁有讓對方死的心,
第四用任何的手段,
第五對方死了。
學員:是啊,這五個都有啊。
尊者:你看這個是不是都有?
學員:但是他的本意不是想讓他們死,他是想讓他們少受一點痛苦啊。
尊者:你可以用這五條件去衡量的。
學員:如果他已經犯下了這樣的業,而且他也是一個信佛的人,我就想問如果他這樣,他肯定是墮入惡趣對不對?有沒有辦法可以減少他的痛苦,減少他的業呢?
尊者:我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Bimbisàra)頻婆娑羅王的兒子叫阿阇世王(未生怨王),他殺害了自己的父親,本來阿阇世王有很強的巴拉密,可以使他聽到佛陀說的沙門果經就可以證得初果的,但由于他曾經殺害了自己的父親,所以他沒辦法得聖道、聖果。但是當他聽了佛陀的說法之後,他生起了很強的信心,所以我們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人的信心比得上(ajaatasattu)阿阇世王。在佛陀入滅之後,他經濟上資助舉行的第一次結集,第一次結集完全是他做外護的,而且他還用各種方式去支持僧團。但是你知道現在阿阇世王在哪裏嗎?在地獄。
學員:那就沒有辦法了嗎?
尊者:不過,他做的這些善業也不會白費,但是因爲他殺父的惡業先成熟,所以他現在還是在地。他在地獄裏要一直要漫長六萬年,之後他出來,然後在很漫長的大劫以後,他可以成爲獨覺佛。
學員:這是屬于定業,是不是?不能轉的,是肯定是要下地獄的果報的?
尊者:殺父殺母是屬于定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