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營同學: 能不能請尊者詳細解說五蓋?
尊者: 五蓋,巴利語叫pañcanīvaranā也就是我們所說到的五種障礙。這五種障礙都是心裏的障礙,或者說都是心理的作用。它一共包括七類的心理作用。
第一種包括對欲望的貪愛,欲望的所緣我們一般稱作五欲。它是對顔色、聲音、氣味、味道,柔軟的觸或好的觸,這五種我們稱作欲望的目標,如果心貪于這些,我們稱作欲的貪。或者說我們又可以分爲另外一種分類:男女的貪愛,對飲食的貪愛,對睡眠的貪愛,對金錢的貪,對那一些名利地位的貪愛。如果心貪著于這些,巴利語叫做kāmacchanda,kāma就是欲樂,chanda就是心追求這些,這是第一種。
第二種叫做vyāpāda(嗔恚),vyāpāda意思就是生氣或內心燥動,內心不平,有厭惡。包括生氣、憤怒,憂愁,煩燥。
第叁種叫thīna-middha,翻譯成昏沈、睡眠。昏沈、睡眠其實是兩種,昏沈是指心的沒有力,睡眠是指心所的沒有力。也可以說是心和心所的弱無力,能夠對抗精進的狀態、能夠去除精進。也就是說你原來很精進,一旦你碰到這兩個,你就投降了,心就投降了。
第四種也是包括兩大類,就是uddhacca -kukkucca(掉舉、惡作)。uddhacca指心的上揚,它的不安,叫做散亂;也可以叫做掉舉。心遊離不定,心不能安定下來,不能平靜下來,想東想西,想這個、想那個,這個叫uddhacca。kukkucca就是對應當做的事情沒有去做,對不應做的情已經做了,感到後悔。我們叫追悔。後悔叫kukkucca也叫做惡作,因此第四組分爲兩類:一組叫做心的散亂;一組叫後悔。如果你的心感到後悔,這個是禅修的障礙。
第五種叫vicikicchā,vicikicchā就是懷疑。懷疑因果,懷疑佛法僧,懷疑修行,懷疑自已。這些就是疑。 如果一個禅修者有了這五種蓋,五種障礙,或者有這七種的任何一種,那麼他的禅修將不能提升,這些將障礙他的定力的提升和慧的培育。所以我們稱作五種的蓋(nīvaran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