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營同學: 上次您講證果的次第是一果到四果,行菩薩道的人,那麼他就不會證果,修波羅蜜這一生圓滿後,是否也要經過初果,二果,叁果,四果才能到涅槃?還有一種講法說菩薩沒有證果還是凡夫,爲什麼取“菩薩”這個名字,那麼菩薩在修行中是聖者還是凡夫呢?
尊者:菩薩,梵文叫作:Bodhisattva。Bodhi是指朝向覺悟,sattva是指一般的衆生,有情。所以菩薩是朝向覺悟,致力于證悟的衆生、致力于證悟的有情。所以菩薩叫覺有情。禅修營同學: 菩薩還是凡夫嗎?尊者: 這個在很久以前都有分岐的。在當時的大衆部,就是小乘佛教的大衆部,他都認爲菩薩是聖者,但是當時有一些部派認爲菩薩仍是異生,也就是仍是凡夫,所以這是古代很久以前的爭論。現在如果南傳佛教,聖者有聖者的標准;凡夫有凡夫的行爲。我們只能夠這樣說,如果你一定要用南傳的聖者的標准來衡量菩薩的行爲的話,菩薩確實還是凡夫。但是北傳的衡量又是另外一種標准。比如:南傳的說法聖者是不可能再墮落惡道的,但菩薩在輪回當中,確實經常墮落惡道。還有做爲一個菩薩他不可能追隨外道學習,但是我們的菩薩在最後一生仍然追隨外道學習,他六年的苦行就是修外道法。但是按照南傳的標准來說,聖者是不可能外道法的。因爲聖者在初道的時候已經斷了戒禁取見,戒禁取見就證明他不會再修任何那些偏離佛陀教法的那些修行方法,所以大家的標准不同。如果混在一起,混在一起會起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