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察叁世緣起、觀察未來會如何?不是成了定命了嗎?

  觀察叁世緣起、觀察未來會如何?不是成了定命了嗎?

  答:這個問題上期有位法師也問過。在觀緣起的時候我們要知道過去與未來,他的目的只是要知道因果關系,不是爲了知道過去世而知道過去世,不是爲了知道未來世而去知道未來世,而是爲了找到過去世是什麼因,導致我們今生能夠投生爲人,我們找到這種因,這個是目的。然後我們再查它們的因果關系。對未來世也是這麼樣,我們要看在臨終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業成熟使我們投生到下一世。業和煩惱是重要的,而不是結果。過去已經是決定的不可改變的,未來是不確定的,未來隨時都可以改變。然而我們仍然應當要去觀察未來,爲什麼呢?因爲我們是爲了透徹的了解叁世(過去、現在、未來)的因果關系。正如佛陀在很多經裏面教導,《無我相經》,特別是在《相應部——蘊相應》那裏,一旦教導到五蘊,他都講到要用十一種觀法去觀,要觀現在的、過去的、未來的、內的、外的、劣的、勝的、粗的、細的、遠的、近的,用這十一種方法去觀照。那過去的五蘊是什麼?如果一人他不了解怎麼樣去觀察過去的五蘊,未來的五蘊是什麼?如果他不了解未來的五蘊,他怎麼去觀照?我們是用這樣的方法去觀照的。不過由于未來具有不確定性,那我們在觀照的時候,我們是依照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在這樣的精進、這樣的前提下,未來將有可能會投生到哪裏?然而未來可以依照我們的心願來改變的。就好像一個公司,每一年都要做年度計劃,是不是?做年度計劃,我們不能夠因爲做年度計劃,所以是不是把你的公司的未都定死了?但是,一個公司的運作一定要做年度計劃,一個學校要教導學生就要製定教學大綱,教學大綱就是要把這一個年級、一個班在這一年要學什麼學什麼(都製訂出來)。這種就類似于我們現在在觀未來的時候。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其他的轉變的話,將會這樣發生,只是這樣而已,但是我們的心願可以決定我們的未來。例如:有些禅修者,他在觀緣起的時候,往往他會有很強的心想要再繼續輪回,他會看到他的未來世可能還會投生到很殊勝境界,于是在觀緣起的時候,他會觀到他的未來可能會有叁世、四世、或五世,乃至到更多的世。然而,到了後來當他已經修到vipassanā的時候,因爲他應當要受到教導,必須得觀過去的五蘊也是無常、苦、無我的,現在的五蘊是無常、苦、無我的,未來的五蘊也是無常、苦、無我的,到了那個時候,他會發現到未來的五蘊即使是很殊勝的天界的生命也好、是梵天人的生命也好,在觀智的觀照之下都是無常、苦、無我的,已經很可怕、已經很討厭了,那個時候他的心可能會改變,他的出離心可能會加強。之後,他用很強的精進和出離心再去觀的話,也許本來是四世的,他可能只會觀到只有叁世乃至只有兩世,爲什麼?關鍵在于他的加行,就是他的努力、他的精進和他的出離心。而如果一個禅修者他已經修到了行舍智,他很想在今生證悟涅槃,他會發現到如果他今生證入涅槃、證了初果之後,也許在未來只有兩世或叁世。但後來他又改變了他的心,他想要成佛。一旦他了想要成佛的願,他再觀察他的過去世,已經有無量的過去世了,他還要繼續輪回無數次。這個就是因爲心念、因爲心願改變的例子。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