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別。五衆畢竟不生,不可以教化;離畢竟不生,亦無菩薩行道,當教誰?菩薩聞是,不怖、不畏,是爲能行菩薩道。
問曰:我與菩薩是一物,雲何以我喻菩薩?答曰:是般若波羅蜜中,一切法空,初學不得便爲說空,先當分別罪福,舍罪修福。福德果報無常,無常故生苦,是故舍福厭世間,求道入涅槃。爾時,應作是念:因我故生諸煩惱,是我于六識中求不可得,但以顛倒故著我;是故解無我易,易可受化。若言色空則難解,雖耳聞說空,眼常見實;是故先破惡罪中我,後破一切諸法。一切佛弟子得道者,自知自證無我;未得道者,信余法空,不能如信無我,是故以無我爲喻。此中須菩提說一切法空,推無菩薩,用無我爲喻;以小喻大,如石蜜喻甘露。
問曰:舍利弗知空無我義,何以故事事致問?答曰:須菩提聲聞人,德不如菩薩,而于佛前說深般若,新學菩薩心或生疑。上佛歎,雖言汝說摩诃衍隨順般若,猶謂佛將順須菩提;舍利弗欲斷此疑,故發問。
複次,佛欲共須菩提說般若,乃至終竟;是故舍利弗事事質問,令須菩提善分別深義,使衆人敬信。以是故,問過去世中菩薩不可得,乃至不恐、不怖。須菩提答義:我、衆生、人,即是一物。未得道時,名凡夫人;初入道乃至阿羅漢,名聲聞人;觀因緣法,悟空小深,少愍衆生,名辟支佛人;深入空法,行六波羅蜜,大慈大悲,是名菩薩人。功德別異故,名字亦異。如我、衆生、人、一事,以眼見事故名見者,意得故名知者,受苦樂故名受者。是我、衆生、人等,先已說種種因緣無故,菩薩亦應無。是故須菩提語舍利弗:衆生無故,叁世中無菩薩。
問曰:五衆和合有菩薩,菩薩應無,五衆應有?答曰:爲破是事故,言無衆生、無我,無我故則五衆無所屬,無所屬故空,空故無菩薩。
問曰:若五衆空者,空即是菩薩?答曰:五衆空亦非菩薩,空無所有,無分別故。五衆離,五衆無性,亦無菩薩。若說無菩薩,則叁世皆無。觀是五衆等世間法,六波羅蜜等道法,是名菩薩。是法空故,菩薩亦空。此中佛自說因緣:諸法空不異菩薩,菩薩不異空,菩薩空、叁世空,無二無別。從六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行是諸法故,名爲菩薩。是諸法空故,菩薩亦空。此中法空,聲聞、辟支佛得是空故,名聲聞、辟支佛;聲聞、辟支佛人空故,菩薩亦如是。
﹝經﹞「如舍利弗所言,色無邊故,當知菩薩亦無邊;受、想、行、識無邊故,當知菩薩亦無邊。舍利弗!色如虛空,受、想、行、識如虛空。何以故?舍利弗!如虛空邊不可得,中不可得,無邊無中故,但說名虛空。如是,舍利弗!色邊不可得,中不可得,是色空故,空中亦無邊亦無中;受、想、行、識邊不可得,中不可得,識空故,空中亦無邊亦無中。以是因緣故,舍利弗!色無邊故,當知菩薩亦無邊;受、想、行、識無邊故,當知菩薩亦無邊。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如舍利弗言,色是菩薩,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識是菩薩,是亦不可得。舍利弗!色、色相空,受、想、行、識,識相空;檀波羅蜜、檀波羅蜜相空,乃至般若波羅蜜亦如是。內空、內空相空,乃至無法有法空、無法有法空相空。四念處、四念處相空,乃至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相空。如、法性、實際、不可思議性,不可思議性相空。叁昧門、叁昧門相空,陀羅尼門、陀羅尼門相空。一切智、一切智相空,道種智、道種智相空,一切種智、一切種智相空。聲聞乘、聲聞乘相空,辟支佛乘、辟支佛乘相空,佛乘、佛乘相空。聲聞人、聲聞人相空,辟支佛、辟支佛相空,佛、佛相空。空中色不可得,受、想、行、識不可得。以是因緣故,舍利弗!色是菩薩,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識是菩薩,是亦不可得。」如舍利弗言,何因緣故,于一切種、一切處菩薩不可得,當教何等菩薩般若波羅蜜?舍利弗!色,色中不可得;色,受中不可得。受,受中不可得;受,色中不可得;受,想中不可得。想,想中不可得;想,色、受中不可得;想,行中不可得。行,行中不可得;行,色、受、想中不可得;行,識中不可得。識,識中不可得;識,色、受、想、行中不可得。舍利弗!眼,眼中不可得;眼,耳中不可得。耳,耳中不可得;耳,眼中不可得;耳,鼻中不可得。鼻,鼻中不可得;鼻,眼、耳中不可得;鼻,舌中不可得。舌,舌中不可得;舌,眼、耳、鼻中不可得;舌,身中不可得。身,身中不可得;身,眼、耳、鼻、舌中不可得;身,意中不可得。意,意中不可得;意,眼、耳、鼻、舌、身中不可得。六入、六識、六觸,六觸因緣生受亦如是。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叁昧門,一切陀羅尼門,性法乃至辟支佛法,初地乃至十地,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亦如是。須陀洹乃至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亦如是。菩薩,菩薩中不可得;菩薩,般若波羅蜜中不可得。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中不可得;般若波羅蜜,菩薩中不可得;般若波羅蜜中,教化無所有不可得。教化中,教化無所有不可得;教化中,菩薩及般若波羅蜜無所有不可得。舍利弗!如是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以是因緣故,于一切種、一切處,菩薩不可得,當教何等菩薩般若波羅蜜?」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緣故,說菩薩摩诃薩但有假名?舍利弗!色是假名,受、想、行、識是假名。色名非色,受、想、行、識名非識。何以故?名、名相空,若空則非菩薩。以是因緣故,舍利弗!菩薩但有假名。
複次,舍利弗!檀波羅蜜但有名字,名字中非有檀波羅蜜,檀波羅蜜中非有名字。以是因緣故,菩薩但有假名。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禅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但有名字,名字中無有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中無有名字。以是因緣故,菩薩但有假名。舍利弗!內空,但有名字,乃至無法有法空,但有名字,名字中無內空,內空中無名字。何以故?名字、內空俱不可得,乃至無法有法空亦如是。以是因緣故,舍利弗!菩薩但有假名。舍利弗!四念處但有名字,乃至十八不共法但有名字,一切叁昧門、一切陀羅尼門,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以是因緣故,舍利弗!我說菩薩但有假名。」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緣故,說我名字畢竟不生?舍利弗!我畢竟不可得,雲何當有生?乃至知者、見者畢竟不可得,雲何當有生?舍利弗!色畢竟不可得,雲何當有生?受、想、行、識畢竟不可得,雲何當有生?眼畢竟不可得,乃至意觸因緣生受畢竟不可得,雲何當有生?檀波羅蜜畢竟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羅蜜畢竟不可得,雲何當有生?內空畢竟不可得,乃至無法有法空畢竟不可得,雲何當有生?四念處畢竟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畢竟不可得,雲何當有生?諸叁昧門、諸陀羅尼門畢竟不可得,雲何當有生?聲聞乃至佛畢竟不可得,雲何當有生?以是因緣故,舍利弗!我說如我名字,我亦畢竟不生。」
﹝論﹞問曰:心、心數法無形、不可見,故可無邊;色是有形、可見,雲何無邊?答曰:無處不有色,不可得籌量遠近輕重。如佛說:四大無處不有,故名爲大;不可以五情得其限,不可以鬥稱量其多少輕重,是故言色無邊。
複次,是色過去時,初始不可得;未來時中,無有恒河沙劫數限色當有盡,是故無後邊;初邊、後邊無故,中亦無。
複次,邊名色相,是色分別破散,邊不可得,無有本相。
複次,無爲法不生不滅故,無數無量無邊;以法空觀色皆空,與虛空及無爲同相,無量無數無邊法中,乃至微塵不可得,何況菩薩!是故說五衆無邊,菩薩亦無邊。如色無邊,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隨相分別,如先說。是五衆無量無邊無數故,不得言色是菩薩;四衆亦如是。
複次,色若離心心數法,如草木瓦石,雲何名菩薩?若心心數法離色,則無依止處,亦無所能爲,雲何名菩薩?
複次,六波羅蜜、十八空、叁十七品,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如、法性、實際、不可思議性,叁解脫門、陀羅尼門、諸叁昧門,薩婆若、道智、一切種智;叁乘、叁乘人,是法若修若觀,是名菩薩。是法皆以自相空故空,所謂檀波羅蜜、檀波羅蜜相空,乃至佛、佛相空。一切處者,五衆、十二入、十八界乃至一切種智。一切種者,十八空、叁解脫門。般若波羅蜜觀若常若無常等,入一門、二門乃至無量門等,是名一切種求索菩薩不可得。又以自法中無自法,亦無他法。如此中說色、色中不可得,色、受中不可得;受、受中不可得,受、色中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中不可得;乃至教化中、教化不可得。但有名字者,是五衆破壞散滅,如虛空無異。是菩薩但有名字,如幻化人,假名字中更爲立名。須菩提語舍利弗:不但菩薩假名字,五衆皆亦假名字;假名字中、假名字相不可得,皆入第一義中;若如是空者,則非菩薩。
複次,六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行是法故,名爲菩薩。是法亦假名字,菩薩亦假名字,空無所有,是諸法等,強爲作名;因緣和合故有,亦無其實。我、名字畢竟不生者,如此品初已說。此中須菩提亦以衆生空、法空破我,所謂我畢竟不可得,乃至知者、見者不可得,雲何當有生?五衆畢竟不可得,雲何有五衆生?乃至意觸因緣生受畢竟不可得,雲何當有生?六波羅蜜畢竟不可得,乃至諸陀羅尼門、叁昧門,聲聞、辟支佛、佛,畢竟不可得,雲何當有生?若法先有,然後可問生;法體先無,雲何有生?
﹝經﹞「如舍利弗所言,如我,諸法亦如是無自性。舍利弗!諸法和合生故無自性。舍利弗!何等和合生無自性?舍利弗!色和合生無自性,受、想、行、識和合生無自性。眼和合生無自性,乃至意和合生無自性。色乃至法;眼界乃至法界;地種乃至識種;眼觸乃至意觸,眼觸因緣生受乃至意觸因緣生受,和合生無自性。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和合生無自性。四念處乃至十八…
《大智度論卷第五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