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諸衆生種種巧說法,斷諸見、纏、煩惱。是名能斷種種見、纏及諸煩惱。
﹝經﹞遊戲出生百千叁昧。
﹝論﹞諸菩薩禅定心調,清淨智慧方便力故,能生種種諸叁昧。何等爲叁昧?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叁昧。複有叁種叁昧:有覺有觀,無覺有觀,無覺無觀叁昧。複有四種叁昧:欲界系叁昧,色界系叁昧,無色界系叁昧,不系叁昧。是中所用菩薩叁昧,如先說于佛叁昧中未滿,勤行勤修故,言能出生。
問曰:諸菩薩何以故,出生遊戲是百千種叁昧?答曰:衆生無量,心行不同,有利有鈍;于諸結使,有厚有薄;是故菩薩行百千種叁昧,斷其塵勞。譬如爲諸貧人欲令大富,當備種種財物,一切備具,然後乃能濟諸貧者。又複如人欲廣治諸病,當備種種衆藥,然後能治。菩薩亦如是,欲廣度衆生故,行種種百千叁昧。
問曰:但當出生此叁昧,何以故複遊戲其中?答曰:菩薩心生諸叁昧,欣樂出入自在,名之爲戲,非結愛戲也。戲名自在,如師子在鹿中,自在無畏故,名爲戲。是諸菩薩于諸叁昧有自在力,能出能入,亦複如是。余人于叁昧中,能自在入,不能自在住,自在出;有自在住,不能自在入、自在出;有自在出,不能自在住、自在入;有自在入、自在住,不能自在出;有自在住、自在出,不能自在入。是諸菩薩能叁種自在故,言遊戲出生百千叁昧。
﹝經﹞諸菩薩如是等種種無量功德成就。
﹝論﹞諸菩薩如是等無量功德成就者,是諸菩薩共佛住,欲贊其功德,無量億劫不可得盡。以是故,言無量功德成就。
﹝經﹞其名曰:[風+(拔-手)]陀婆羅菩薩(秦言善守),剌那那伽羅菩薩(秦言寶積),導師菩薩,那羅達菩薩,星得菩薩,水天菩薩,主天菩薩,大意菩薩,益意菩薩,增意菩薩,不虛見菩薩,善進菩薩,勢勝菩薩,常勤菩薩,不舍精進菩薩,日藏菩薩,不缺意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屍利菩薩(秦言妙德),執寶印菩薩,常舉手菩薩,彌勒菩薩。如是等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諸菩薩摩诃薩,皆是補處紹尊位者。
﹝論﹞如是等諸菩薩,共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問曰:如是菩薩衆多,何以獨說二十二菩薩名?答曰:諸菩薩無量千萬億,說不可盡,若都說者,文字所不能載。
複次,是中二種菩薩:居家、出家。善守等十六菩薩,是居家菩薩;[風+(拔-手)]陀婆羅居士菩薩,是王舍城舊人;寶積王子菩薩,是毗耶離國人;星得長者子菩薩,是瞻波國人;導師居士菩薩,是舍婆提國人;那羅達婆羅門菩薩,是彌梯羅國人;水天優婆塞菩薩。慈氏,妙德菩薩等,是出家菩薩。觀世音菩薩等,從他方佛土來。若說居家,攝一切居家菩薩;出家、他方亦如是。
問曰:善守菩薩有何殊勝,最在前說?若最大在前,應說遍吉、觀世音、得大勢菩薩等;若最小在前,應說肉身初發意菩薩等。答曰:不以大,不以小,以善守菩薩是王舍城舊人,白衣菩薩中最大。佛在王舍城欲說般若波羅蜜,以是故最在前說。
複次,是善守菩薩,無量種種功德,如般舟叁昧中,佛自現前贊其功德。
問曰:若彌勒菩薩應稱補處,諸余菩薩何以複言紹尊位者?答曰:是諸菩薩,于十方佛土,皆補佛處。
釋初品中叁昧
﹝經﹞爾時,世尊自敷師子座,結跏趺坐,直身系念在前,入叁昧王叁昧,一切叁昧悉入其中。
﹝論﹞問曰:佛有侍者及諸菩薩,何以故自敷師子座?答曰:此是佛所化成,欲以可適大衆,以是故,阿難不能得敷。
複次,佛心化作,故言自敷。
問曰:何以名師子座?爲佛化作師子,爲實師子來,爲金銀木石作師子耶?又師子非善獸故,佛所不須,亦無因緣,故不應來!答曰:是號名師子,非實師子也。佛爲人中師子,佛所坐處,若床若地,皆名師子座。譬如今者國王坐處,亦名師子座。
複次,王呼健人,亦名人師子;人稱國王,亦名人師子。又如師子,四足獸中,獨步無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種道中,一切降伏無畏故,名人師子。
問曰:多有坐法,佛何以故唯用結跏趺坐?答曰:諸坐法中,結跏趺坐最安隱,不疲極;此是坐禅人坐法,攝持手足,心亦不散。又于一切四種身儀中,最安隱。此是禅坐,取道法坐,魔王見之,其心憂怖。如此坐者,出家人法,在林樹下結跏趺坐,衆人見之皆大歡喜,知此道人必當取道。如偈說:
若結跏趺坐,身安入叁昧;威德人敬仰,如日照天下。
除睡懶覆心,身輕不疲懈;覺悟亦輕便,安坐如龍蟠。
見畫跏趺坐,魔王亦愁怖,何況入道人,安坐不傾動。
以是故,結跏趺坐。
複次,佛教弟子應如是坐,有外道輩,或常翹足求道,或常立,或荷足,如是狂狷,心沒邪海,形不安隱;以是故,佛教弟子結跏趺直身坐。何以故直身?心易正故,其身直坐,則心不懶;端心正意,系念在前,若心馳散,攝之令還。欲入叁昧故,種種馳念皆亦攝之;如此系念,入叁昧王叁昧。雲何名叁昧王叁昧?是叁昧于諸叁昧中最第一自在,能緣無量諸法;如諸人中王第一,王中轉輪聖王第一;一切天上天下佛第一。此叁昧亦如是,于諸叁昧中最第一。
問曰:若以佛力故,一切叁昧皆應第一,何以故獨稱叁昧王爲第一?答曰:雖應以佛神力故,佛所行諸叁昧皆第一,然諸法中應有差降。如轉輪聖王衆寶,雖勝一切諸王寶,然此珍寶中自有差別,貴賤懸殊。是叁昧王叁昧,何定攝?何等相?有人言:叁昧王叁昧名爲自在相,善五衆攝,在第四禅中。何以故?一切諸佛于第四禅中行見谛道,得阿那含,即時十八心中得佛道;在第四禅中舍壽,于第四禅中起,入無余涅槃。第四禅中有八生住處,背舍,勝處,一切入,多在第四禅中;第四禅名不動,無遮禅定法。欲界中諸欲遮禅定心,初禅中覺觀心動,二禅中大喜動,叁禅中大樂動,四禅中無動。
複次,初禅火所燒,二禅水所及,叁禅風所至,四禅無此叁患;無出入息,舍念清淨。以是故,王叁昧應在第四禅中,如好寶物,置之好藏。更有人言:佛叁昧誰能知其相?一切諸佛法,一相無相,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余叁昧尚不可量,不可數,不可思議,何況叁昧王叁昧!如此叁昧,唯佛能知。如佛神足、持戒,尚不可知,何況叁昧王叁昧!
複次,叁昧王叁昧,一切諸叁昧皆入其中故,名叁昧王叁昧。譬如閻浮提,衆川萬流皆入大海;亦如一切人民皆屬國王。
問曰:佛一切智無所不知,何以故入此叁昧王叁昧,然後能知?答曰:欲明智慧從因緣生故,止外道六師輩言:我等智慧一切時常有常知故。以是故,言佛入王叁昧故知,不入則不知。
問曰:若如是者,佛力減劣!答曰:入是叁昧王叁昧時,不以爲難,應念即得;非如聲聞、辟支佛、諸小菩薩,方便求入。
複次,入是叁昧王叁昧中,令六神通通徹十方,無限無量。
複次,佛入叁昧王叁昧,種種變化,現大神力。若不入叁昧王叁昧而現神力者,有人心念:佛用幻力、咒術力,或是大力龍神,或是天,非是人。何以故?一身出無量身,種種光明變化故,謂爲非人。斷此疑故,佛入叁昧王叁昧。
複次,佛若入余叁昧中,諸天、聲聞、辟支佛或能測知;雖言佛神力大而猶可知,敬心不重。以是故,入叁昧王叁昧中,一切諸衆聖,乃至十住菩薩不能測知;不知佛心何所依,何所緣。以是故,佛入叁昧王叁昧。
複次,佛有時放大光明,現大神力;如生時,得道時,初轉*輪時,諸天聖人大集和合時,若破外道時,皆放大光明。今欲現其殊特故,放大光明,令十方一切天人衆生,及諸阿羅漢、辟支佛、菩薩皆得見知。以是故,入叁昧王叁昧。
複次,光明神力,有下、中、上;咒術、幻術能作光明變化,下也;諸天龍神報得光明神力,中也;入諸叁昧,以今世功德心力,放大光明,現大神力,上也。以是故,佛入叁昧王叁昧。
問曰:如諸叁昧各各相,雲何一切叁昧悉入其中?答曰:得是叁昧王叁昧時,一切叁昧悉得故,言悉入其中。是叁昧力故。一切諸叁昧皆得,無量無數,不可思議。以是故,名爲入。
複次,入是叁昧王叁昧中,一切叁昧欲入即入。
複次,入是叁昧王叁昧,能觀一切叁昧相,如山上觀下。
複次,佛入是叁昧王叁昧中,能觀一切十方世界,亦能觀一切衆生。以是故,入叁昧王叁昧。
﹝經﹞爾時,世尊從叁昧安詳而起,以天眼觀視世界,舉身微笑。
﹝論﹞問曰:雲何世尊入叁昧王叁昧,無所施作,而從定起,觀視世界?答曰:佛入是叁昧王叁昧,一切佛法寶藏,悉開悉看。是叁昧王叁昧中觀已,自念:我此法藏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然後從叁昧安詳而起,以天眼觀衆生,知衆生貧苦。此法藏者從因緣得,一切衆生皆亦可得,但坐癡冥,不求不索。以是故,舉身微笑。
問曰:佛有佛眼、慧眼、法眼,勝于天眼,何以用天眼觀視世界?答曰:肉眼所見不遍故;慧眼知諸法實相;法眼見是人以何方便,行何法得道;佛眼名一切法現前了了知。今天眼緣世界及衆生,無障無礙,余眼不爾。慧眼、法眼、佛眼雖勝,非見衆生法;欲見衆生,唯以二眼:肉眼、天眼。以肉眼不遍,有所障故,用天眼觀。
問曰:今是眼在佛,何以名爲天眼?答曰:此眼多在天中,天眼所見,不礙山壁樹木。若人精進、持戒、禅定行力得,非是生分。以是故,名爲天眼。
複次,人多貴天,以天爲主,佛隨人心,以是故名爲天眼。
複次,天有叁種:名天、生天、淨天。名天,天王、天子是也。生天,釋、梵諸天是也。淨天,佛、辟支佛、阿羅漢是也。淨天中尊者,是佛;今言天眼,亦無咎也。天眼觀視世界者,以世界衆生,常求安樂而更得苦;心著吾我,是中實無吾我。衆生常畏苦而常…
《大智度論卷第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