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地經論卷第十二

  十地經論卷第十二

  法雲地第十

  論曰。菩薩于九地中已作淨佛國土及化衆生。第十地中修行令智覺滿足。此是勝故。此地中有八分差別。一方便作滿足地分。二得叁昧滿足分。叁得受位分。四入大盡分。五地釋名分。六神通力無上有上分。七地影像分。八地利益分。雲何方便作滿足地分。

  經曰。爾時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若菩薩如是無量智善觀智。乃至第九菩薩地善擇智。善滿足清白法。集無量助道法。善攝大功德智慧。廣行增上大悲。廣知世界差別。深入衆生界稠林行。念隨順入如來行境界。深入趣向如來力無畏不共佛法。名爲得至一切種一切智智受位地。

  論曰。是中地方便作滿足地分者。于初地至九地中善擇智業應知。如經佛子若菩薩如是無量智善觀智。乃至第九菩薩地善擇智故。此善擇智有七種相。一善修行故。有叁句。如經善滿足清白法集無量助道法善攝大功德智慧故。此諸句次第相釋應知。二普遍隨順自利利他故。如經廣行增上大悲故。叁令佛土淨。如經廣知世界差別故。四教化衆生。如經深入衆生界稠林行故。五善解。如經念隨順入如來行境界故。如來境界者。真如法故。六無厭足。如經深入趣向如來力無畏不共佛法故。七地盡至入。如經名爲得至一切種一切智智受位地故。如是十地方便作滿足地分已說。雲何得叁昧滿足分。

  經曰。佛子。菩薩隨順行如是智。得入受位地。即得菩薩名離垢叁昧而現在前。名入法界差別叁昧。名莊嚴道場叁昧。名一切種花光叁昧。名海藏叁昧。名海成就叁昧。名虛空界廣叁昧。名善擇一切法性叁昧。名隨一切衆生心行叁昧。名現一切諸佛現前住菩薩叁昧而現在前。如是等上首十阿僧祇百千諸叁昧門皆現在前。是菩薩皆悉入此一切叁昧。善知叁昧方便。乃至叁昧所作正受。此菩薩乃至十阿僧祇百千叁昧。最後叁昧名一切智智受勝位菩薩叁昧而現在前。

  論曰。得叁昧滿足者。離垢叁昧等共眷屬現前故。離垢叁昧者。離煩惱垢故。而現在前者。不加功力自然現在前故。此離垢叁昧複有九種叁昧。離八種垢應知。一入密無垢。如經名入法界差別叁昧故。二近無垢。如經名莊嚴道場叁昧故。叁放光無垢。如經名一切種花光叁昧故。四陀羅尼無垢。如經名海藏叁昧故。五起通無垢。如經名海成就叁昧故。六清淨佛土無垢有二句。無量正觀故。如經名虛空界廣叁昧。名善擇一切法性叁昧故。七化衆生無垢。如經名隨一切衆生心行叁昧故。八正覺無垢。成菩提時一切諸佛疊共現前知故。如經名現一切諸佛現前住菩薩叁昧而現在前故。乃至名一切智智受勝位菩薩叁昧而現在前者。一切智智無分別一切智智平等。受位故。善知叁昧方便。乃至叁昧所作正受者。滿足叁昧事示現如是。十地得叁昧滿足分已說。雲何得受位分。

  經曰。是叁昧現在前時。即有大寶蓮華王出。周圓如十阿僧祇百千叁千大千世界。一切衆寶間錯莊嚴。過于一切世間境界。出世間善根所生。行諸法如幻性境界所成。光明普照一切法界。過一切諸天所有境界。大琉璃摩尼寶爲莖。不可量栴檀王爲臺。大瑪瑙寶爲須。閻浮檀金爲葉。華身有無量光明。一切衆寶間錯其內。無量寶網彌覆其上。滿十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等蓮花以爲眷屬。如是成就具足諸相已。爾時菩薩其身姝妙稱可花座。是菩薩得一切智智受勝位叁昧力故。即時身在大寶蓮花王座上坐。是菩薩在大寶蓮花王座上坐時。爾時大寶蓮花王眷屬蓮花座上皆有菩薩。一一菩薩皆坐蓮花座上。圍繞彼菩薩。一一菩薩各得十十百千叁昧。皆一心恭敬瞻仰大菩薩。

  論曰。是中得受位者。隨何等座隨何等身量。隨何等眷屬。隨何等相。隨何等出處。隨所得位。隨如是說。六事應知。是中座處者有十種相。一生相。如經是叁昧現在前時即有大寶蓮花王出故。二量相。如經周圓如十阿僧祇百千叁千大千世界故。叁勝相。如經一切衆寶間錯莊嚴故。四地相。如經過于一切世間境界故。五因相。如經出世間善根所生故。六成相。如經行諸法如幻性境界所成故。七第一義相。如經光明善照一切法界故善照者。名爲正觀故。八功德相。過一切諸天故。如經過一切諸天所有境界故。九體相。莖臺等。如經大琉璃摩尼寶爲莖等。十莊嚴具足相。如經花身有無量光明一切衆寶間錯其內無量寶網彌覆其上故。隨何等身量者。身稱花座。如經爾時菩薩其身姝妙稱可花座如是等。隨何等眷屬者。此坐處大寶蓮花王座眷屬菩薩眷屬住在其中。如經爾時大寶蓮花王眷屬如是等。

  經曰。是菩薩升大寶蓮花王座。及眷屬菩薩坐蓮花座入叁昧已。爾時十方一切世界皆大震動。一切惡道皆悉休息。光明普照一切法界。一切世界皆悉嚴淨。皆得見聞一切諸佛大會。何以故。佛子。是菩薩坐大寶蓮花王座時。即時兩足下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無量阿鼻地獄等。滅衆生苦惱。兩膝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無量畜生。滅除苦惱。臍輪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無量餓鬼。滅除苦惱。左右脅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無量人身。滅除苦惱。兩手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無量諸天阿修羅宮。兩肩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無量聲聞人項背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無量辟支佛身面門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無量從初發心乃至得九地菩薩。白毫相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無量得位菩薩身而住一切魔宮隱蔽不現。頂上放十阿僧祇百千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光明。出已悉照十方一切諸佛大會。圍繞一切世界十匝。住虛空中成大光明輪網臺。名高大光明作大供養供養諸佛。如是供養從初發心乃至得九地菩薩所作供養諸佛。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那由他分不及一。億分不及一。百億分不及一。千億分不及一。百千億分不及一。百千億那由他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是大光明輪網臺勝十方世界所有華香末香燒香塗香散香花鬘衣服寶蓋幢幡衆寶璎珞摩尼寶珠供養之具。過于一切世間境界。以從出世間善根生故。一一佛大會上皆雨衆寶。猶如大雨。若有衆生覺知如是供養者。當知皆是必定不退無上大道。如是諸光明雨大供養已。彼一切光明悉照十方一切諸佛大會。圍繞一切世界十匝。入諸佛足下。爾時彼諸佛及彼大菩薩。知某世界中某甲菩薩行如是菩薩道成就菩薩得位地時。又佛子。即時十方無邊菩薩乃至住九地者。皆來圍繞設大供養一心瞻仰。各得十十百千叁昧諸得位地菩薩。于功德莊嚴金剛萬字胸出一大光明名壞魔怨。有十阿僧祇百千光明以爲眷屬。出已悉照十方無量世界。示無量神力亦來入是大菩薩功德莊嚴金剛萬字胸。此光明滅已。是菩薩即時得百千增上大勢力功德智慧而現在前。

  論曰。隨何等相者。一切世界動等相。如經是菩薩升大寶蓮花王座乃至皆得見聞一切諸佛大會故。隨何等出處者。以出光明故。複次光明叁種業應知。一利益業。二發覺業。叁攝伏業。如經何以故佛子是菩薩坐大蓮花王座即時兩足下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乃至功德智慧而現在前故。必定不退無上大道。于地中決定義故。複有異義定不放逸。所作之事決定心故。功德莊嚴金剛萬字胸者。于菩薩胸中有功德莊嚴金剛萬字相。名爲無比。

  經曰。如是佛子。爾時諸佛放眉間白毫相光。名益一切智通。有阿僧祇光明眷屬。照于十方一切世界無有遺余十匝圍繞一切世界。示于諸佛大神通力。勸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一切十方諸佛國土六種震動。滅除一切惡道苦惱。一切魔宮隱蔽不現。示一切諸佛得菩提處。示一切諸佛大會神通莊嚴之事。照明一切法界際。一切虛空界。盡一切世界已還來集。在一切菩薩大會之上周匝圍繞。示大神通光明莊嚴之事。是光明入彼大菩薩頂上。其諸眷屬光明入諸眷屬蓮花座上。菩薩頂上光明入是菩薩身時。彼諸菩薩各得先所未得十十百千叁昧。彼諸光明一時入彼菩薩頂時。彼菩薩名爲得位。入諸佛境界具佛十力墮在佛數。佛子。譬如轉輪聖王長子玉女寶所生具足王相。轉輪聖王令子在白象寶閻浮檀金座上。取四大海水。上張羅網寶蓋幡華寶幢種種莊嚴。手執金鍾香水灌子頂上。即名灌頂刹利王數。具足轉十善道故。得名轉輪聖王。如是佛子。彼菩薩從諸如來得受位已。名得智位。具足十力墮在佛數。佛子。是名菩薩大乘位地。菩薩爲是位故。受無量百千萬億苦難行事。是菩薩得是位已。無量功德智慧轉增。名爲安住菩薩法雲地。

  論曰。隨所得位者。諸如來光明。彼菩薩疊互知平等攝受故。如經如是佛子爾時諸佛放眉間白毫相光名益一切智通如是等。雲何得位如轉輪聖王長子。如經譬如轉輪聖王長子如是等。此菩薩同得位時。名爲善住此地中。如經是菩薩得是位已無量功德智慧轉增名爲安住菩薩法雲地。如是得受位分已說。雲何入大盡分。入大盡分者。有五種。一智大。二解脫大。叁叁昧大。四陀羅尼大。五神通大此事依五種義分別應知。一依正覺實智義。二依心自在義。叁依發心即成就一切事義。四依一切世間隨利益衆生義。五依堪能度衆生義。雲何智成就。

  經曰。佛子。是菩薩住此菩薩法雲地。如實知欲界集色界集無色界集。如實知衆生界集識界集。有爲界集無爲界集。虛空界集法界集。如實知涅槃界集。如實知邪見諸煩惱界集。世界成壞集。聲聞行集。辟支佛行集菩薩行集。諸佛力無畏不共佛法色身法身集。一切種一切智智集。得菩提轉*輪示滅度集。略說乃至如實知入一切法成智差別集。是菩薩以如是智通達勝慧。如實知衆生業化。煩惱化見作化。世界化法界化。聲聞化辟支佛化。菩薩化如來化。如實知一切分別無分別化。是菩薩如實知佛力持法持僧持。業持煩惱持時持。願持供養持。行持劫持。如實知智持。是菩薩如實知諸佛所有細微入智。所謂行細微入智。退細微入智。入胎細微入智。生細微入智。奮迅細微入智。出家細微入智。得菩提細微入…

《十地經論卷第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