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地经论卷第十二
法云地第十
论曰。菩萨于九地中已作净佛国土及化众生。第十地中修行令智觉满足。此是胜故。此地中有八分差别。一方便作满足地分。二得三昧满足分。三得受位分。四入大尽分。五地释名分。六神通力无上有上分。七地影像分。八地利益分。云何方便作满足地分。
经曰。尔时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若菩萨如是无量智善观智。乃至第九菩萨地善择智。善满足清白法。集无量助道法。善摄大功德智慧。广行增上大悲。广知世界差别。深入众生界稠林行。念随顺入如来行境界。深入趣向如来力无畏不共佛法。名为得至一切种一切智智受位地。
论曰。是中地方便作满足地分者。于初地至九地中善择智业应知。如经佛子若菩萨如是无量智善观智。乃至第九菩萨地善择智故。此善择智有七种相。一善修行故。有三句。如经善满足清白法集无量助道法善摄大功德智慧故。此诸句次第相释应知。二普遍随顺自利利他故。如经广行增上大悲故。三令佛土净。如经广知世界差别故。四教化众生。如经深入众生界稠林行故。五善解。如经念随顺入如来行境界故。如来境界者。真如法故。六无厌足。如经深入趣向如来力无畏不共佛法故。七地尽至入。如经名为得至一切种一切智智受位地故。如是十地方便作满足地分已说。云何得三昧满足分。
经曰。佛子。菩萨随顺行如是智。得入受位地。即得菩萨名离垢三昧而现在前。名入法界差别三昧。名庄严道场三昧。名一切种花光三昧。名海藏三昧。名海成就三昧。名虚空界广三昧。名善择一切法性三昧。名随一切众生心行三昧。名现一切诸佛现前住菩萨三昧而现在前。如是等上首十阿僧祇百千诸三昧门皆现在前。是菩萨皆悉入此一切三昧。善知三昧方便。乃至三昧所作正受。此菩萨乃至十阿僧祇百千三昧。最后三昧名一切智智受胜位菩萨三昧而现在前。
论曰。得三昧满足者。离垢三昧等共眷属现前故。离垢三昧者。离烦恼垢故。而现在前者。不加功力自然现在前故。此离垢三昧复有九种三昧。离八种垢应知。一入密无垢。如经名入法界差别三昧故。二近无垢。如经名庄严道场三昧故。三放光无垢。如经名一切种花光三昧故。四陀罗尼无垢。如经名海藏三昧故。五起通无垢。如经名海成就三昧故。六清净佛土无垢有二句。无量正观故。如经名虚空界广三昧。名善择一切法性三昧故。七化众生无垢。如经名随一切众生心行三昧故。八正觉无垢。成菩提时一切诸佛迭共现前知故。如经名现一切诸佛现前住菩萨三昧而现在前故。乃至名一切智智受胜位菩萨三昧而现在前者。一切智智无分别一切智智平等。受位故。善知三昧方便。乃至三昧所作正受者。满足三昧事示现如是。十地得三昧满足分已说。云何得受位分。
经曰。是三昧现在前时。即有大宝莲华王出。周圆如十阿僧祇百千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宝间错庄严。过于一切世间境界。出世间善根所生。行诸法如幻性境界所成。光明普照一切法界。过一切诸天所有境界。大琉璃摩尼宝为茎。不可量栴檀王为台。大玛瑙宝为须。阎浮檀金为叶。华身有无量光明。一切众宝间错其内。无量宝网弥覆其上。满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等莲花以为眷属。如是成就具足诸相已。尔时菩萨其身姝妙称可花座。是菩萨得一切智智受胜位三昧力故。即时身在大宝莲花王座上坐。是菩萨在大宝莲花王座上坐时。尔时大宝莲花王眷属莲花座上皆有菩萨。一一菩萨皆坐莲花座上。围绕彼菩萨。一一菩萨各得十十百千三昧。皆一心恭敬瞻仰大菩萨。
论曰。是中得受位者。随何等座随何等身量。随何等眷属。随何等相。随何等出处。随所得位。随如是说。六事应知。是中座处者有十种相。一生相。如经是三昧现在前时即有大宝莲花王出故。二量相。如经周圆如十阿僧祇百千三千大千世界故。三胜相。如经一切众宝间错庄严故。四地相。如经过于一切世间境界故。五因相。如经出世间善根所生故。六成相。如经行诸法如幻性境界所成故。七第一义相。如经光明善照一切法界故善照者。名为正观故。八功德相。过一切诸天故。如经过一切诸天所有境界故。九体相。茎台等。如经大琉璃摩尼宝为茎等。十庄严具足相。如经花身有无量光明一切众宝间错其内无量宝网弥覆其上故。随何等身量者。身称花座。如经尔时菩萨其身姝妙称可花座如是等。随何等眷属者。此坐处大宝莲花王座眷属菩萨眷属住在其中。如经尔时大宝莲花王眷属如是等。
经曰。是菩萨升大宝莲花王座。及眷属菩萨坐莲花座入三昧已。尔时十方一切世界皆大震动。一切恶道皆悉休息。光明普照一切法界。一切世界皆悉严净。皆得见闻一切诸佛大会。何以故。佛子。是菩萨坐大宝莲花王座时。即时两足下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无量阿鼻地狱等。灭众生苦恼。两膝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无量畜生。灭除苦恼。脐轮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无量饿鬼。灭除苦恼。左右胁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无量人身。灭除苦恼。两手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无量诸天阿修罗宫。两肩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无量声闻人项背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无量辟支佛身面门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无量从初发心乃至得九地菩萨。白毫相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出已悉照十方无量得位菩萨身而住一切魔宫隐蔽不现。顶上放十阿僧祇百千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光明。出已悉照十方一切诸佛大会。围绕一切世界十匝。住虚空中成大光明轮网台。名高大光明作大供养供养诸佛。如是供养从初发心乃至得九地菩萨所作供养诸佛。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那由他分不及一。亿分不及一。百亿分不及一。千亿分不及一。百千亿分不及一。百千亿那由他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是大光明轮网台胜十方世界所有华香末香烧香涂香散香花鬘衣服宝盖幢幡众宝璎珞摩尼宝珠供养之具。过于一切世间境界。以从出世间善根生故。一一佛大会上皆雨众宝。犹如大雨。若有众生觉知如是供养者。当知皆是必定不退无上大道。如是诸光明雨大供养已。彼一切光明悉照十方一切诸佛大会。围绕一切世界十匝。入诸佛足下。尔时彼诸佛及彼大菩萨。知某世界中某甲菩萨行如是菩萨道成就菩萨得位地时。又佛子。即时十方无边菩萨乃至住九地者。皆来围绕设大供养一心瞻仰。各得十十百千三昧诸得位地菩萨。于功德庄严金刚万字胸出一大光明名坏魔怨。有十阿僧祇百千光明以为眷属。出已悉照十方无量世界。示无量神力亦来入是大菩萨功德庄严金刚万字胸。此光明灭已。是菩萨即时得百千增上大势力功德智慧而现在前。
论曰。随何等相者。一切世界动等相。如经是菩萨升大宝莲花王座乃至皆得见闻一切诸佛大会故。随何等出处者。以出光明故。复次光明三种业应知。一利益业。二发觉业。三摄伏业。如经何以故佛子是菩萨坐大莲花王座即时两足下放十阿僧祇百千光明乃至功德智慧而现在前故。必定不退无上大道。于地中决定义故。复有异义定不放逸。所作之事决定心故。功德庄严金刚万字胸者。于菩萨胸中有功德庄严金刚万字相。名为无比。
经曰。如是佛子。尔时诸佛放眉间白毫相光。名益一切智通。有阿僧祇光明眷属。照于十方一切世界无有遗余十匝围绕一切世界。示于诸佛大神通力。劝发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一切十方诸佛国土六种震动。灭除一切恶道苦恼。一切魔宫隐蔽不现。示一切诸佛得菩提处。示一切诸佛大会神通庄严之事。照明一切法界际。一切虚空界。尽一切世界已还来集。在一切菩萨大会之上周匝围绕。示大神通光明庄严之事。是光明入彼大菩萨顶上。其诸眷属光明入诸眷属莲花座上。菩萨顶上光明入是菩萨身时。彼诸菩萨各得先所未得十十百千三昧。彼诸光明一时入彼菩萨顶时。彼菩萨名为得位。入诸佛境界具佛十力堕在佛数。佛子。譬如转轮圣王长子玉女宝所生具足王相。转轮圣王令子在白象宝阎浮檀金座上。取四大海水。上张罗网宝盖幡华宝幢种种庄严。手执金钟香水灌子顶上。即名灌顶刹利王数。具足转十善道故。得名转轮圣王。如是佛子。彼菩萨从诸如来得受位已。名得智位。具足十力堕在佛数。佛子。是名菩萨大乘位地。菩萨为是位故。受无量百千万亿苦难行事。是菩萨得是位已。无量功德智慧转增。名为安住菩萨法云地。
论曰。随所得位者。诸如来光明。彼菩萨迭互知平等摄受故。如经如是佛子尔时诸佛放眉间白毫相光名益一切智通如是等。云何得位如转轮圣王长子。如经譬如转轮圣王长子如是等。此菩萨同得位时。名为善住此地中。如经是菩萨得是位已无量功德智慧转增名为安住菩萨法云地。如是得受位分已说。云何入大尽分。入大尽分者。有五种。一智大。二解脱大。三三昧大。四陀罗尼大。五神通大此事依五种义分别应知。一依正觉实智义。二依心自在义。三依发心即成就一切事义。四依一切世间随利益众生义。五依堪能度众生义。云何智成就。
经曰。佛子。是菩萨住此菩萨法云地。如实知欲界集色界集无色界集。如实知众生界集识界集。有为界集无为界集。虚空界集法界集。如实知涅槃界集。如实知邪见诸烦恼界集。世界成坏集。声闻行集。辟支佛行集菩萨行集。诸佛力无畏不共佛法色身法身集。一切种一切智智集。得菩提转*轮示灭度集。略说乃至如实知入一切法成智差别集。是菩萨以如是智通达胜慧。如实知众生业化。烦恼化见作化。世界化法界化。声闻化辟支佛化。菩萨化如来化。如实知一切分别无分别化。是菩萨如实知佛力持法持僧持。业持烦恼持时持。愿持供养持。行持劫持。如实知智持。是菩萨如实知诸佛所有细微入智。所谓行细微入智。退细微入智。入胎细微入智。生细微入智。奋迅细微入智。出家细微入智。得菩提细微入…
《十地经论卷第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