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的社會主義▪P16

  ..續本文上一頁,他們認爲只要好好地生活在一起,擁有善的價值,有好的道德就足夠了。

  

  

  

  [真正的道德是駕馭價值觀的能力]

  現在,讓我們來思考真正的道德價值,道德的目的應該是使每個人正常,使整個社會正常,使大衆和平、和諧共處,這就是道德。而真正的道德是駕馭價值的能力,如果我們無法控製價值、品質和財富(即對價值、品質之分別和執著),那麼我們將依照自己賦與事物的價值而過活,如此一來,盲目地把邪惡錯認爲正確的人將作出邪惡的行爲,而那些誤執所謂好的事物的人也會因此做所謂的好事,但即使是後者,也還不是自然(prakati)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說,我們仍然喜愛好的事物而憎恨邪惡,如果仍然有喜愛、憤怒和憎惡等等,那怎麼可以說我們擁有好的道德呢?世間的標准認爲喜歡善的事物、努力做善事、爲善而犧牲是正確無誤的,但根據更高層次的法義(真理或佛法),則不僅如此而已,也就是我們必須更正常(認清我們真正的自然本性),必須克製愛恨的情緒,不能讓有價值的事物造成心中的愛與仇恨,如果我們能控製這二者,才可以說具足了道德。

  

  假如無法控製對愛恨的執著,則愛與恨就會引領我們去做善或惡的事,我們也將因此受苦,可能因爲瘋狂迷戀善事而傷害自己,或過度執著善事而導致失眠或神經兮兮,如此的道德是不純正的。我們愈能控製價值觀(分辨事物善惡與愛恨的觀念),就愈有道德;若愈無法控製價值觀,就愈無道德,我們應該控製主宰自己內心的價值觀,能駕馭價值觀的能力就是真正的道德。

  

  以佛教的比丘或沙彌的例子而言,由于受戒,所以他們必須遵守更高層次的道德,但如果無法控製心中的價值觀,那麼他們就無法成爲真正的比丘或沙彌,將會受到可愛的外境誘惑而産生愛著,同時也會受到自己所憎惡對象的刺激而産生恨意,而這些都有違出家的目的,出家的目的在于駕馭內心,超越我們所謂的價值觀。

  

  如果我們能夠超越價值,會有什麼結果呢?那每個人都會恢複正常的狀態(即恢複真正的本性),每個人都會在身口意上表現正常狀態,而社會也會因此而不混亂,這就是恢複正常的狀態,是遵守道德或去除煩惱的結果,如果我們能夠駕馭那些分別事物價值的誘惑力量,就不會有煩惱,沒有煩惱就不會造業,不|造業就沒有苦,我們也不能成爲真正的人類。

  

  人類就是擁有高貴心靈的有情,高貴的意思是解脫,因爲高貴的心靈超越善惡、愛恨,具有高貴心靈的人不會對事物産生愛憎,然而今天世人無法達到這種高貴的層次,他們只要不盲目地被愛恨所掌控就已經很不錯了。愛恨是人類問題的根本,根據最高層次的道德,如果我們可以控製道德價值,就不會産生惡果,也就是不論肉體、精神或心靈都不會有因暴力或不得其時而死的情形發生。

  

  

  

  [道德使人們擁有正常的心靈]

  人類的開發程度比動物高出許多,動物的腦袋幾乎還處于原始狀態,它們的道德也符合它們的本性。人類的智力一直在發展,但隨著智力的發展,更形複雜的欲望、企圖心也隨之出現,這些欲望和企圖心造成瘋狂的社會。我們的道德必須與其他的生活層面同步發展,道德輔助我們控製身、口、意,進而控製價值的影響,使我們能擁有正常的心靈。一旦缺乏道德,困難、焦慮和不幸就會發生,而使我們無法生活于其中,要解決這種狀況,必須回過頭來實踐道德。

  

  假如沒有道德,一切就像「死亡」一般,不只是人類死亡,世間本身也會死亡,一切事物都會毀滅消失,因爲不論是人類或一切事物,如果變得沒有意義,那就等于不存在。沒有道德,和平與幸福也無法實現。

  

  自然要求人的心靈應具有最深刻法義的道德,唯有如此,我們才得以存活。不僅我們可以活下去,其他一切事物也可以生存,我們至少必須具足這種基本層次的道德。如果我們想要與人類發展齊頭並進的話,就需要更高層次的道德。

  

  

  道德是産生究竟安樂的原因

  

  讓我總結我的基本看法,爲什麼我們必須要具足道德,道德就是正常的狀態。我們都渴求正常之樂──依循本性生活而獲得的快樂,道德就是産生究竟安樂的原因。

  

  

  

  [最高層次的道德是聖人的道德]

  在最根本的層次上,我們必須保持簡單的生活,只依靠能維持色身所需的物質即可,這樣既可過日子也不會太貧困,我們的祖先就是如此生活的,但今日人們卻過度追求自己所需的東西。只追求必需的東西,這是道德的第一個層次,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

  

  我們必須避免過度迷戀「文明」、「進步」所帶來的美好和秩序,假如喜好這些事情,就會改變我們的道德觀,而接受欲望。想想我們爲了滿足欲望所花費的金錢,欲望使我們更加貪婪,甚至使人淪爲竊盜和罪犯。我們的祖先生活簡單,只靠基本的東西過活,但他們仍有慈悲和愛心,並不剝削別人,今天我們不斷增長追求「人造」的欲望,這使我們難以生活在真正道德的常態中,而且更難爲人類創造和平、慈悲和愛。

  

  就最高的層次而言,我們需要道德,因爲它是宗教的基礎,要達到這種道德,我們必須做好解脫煩惱的准備,也就是證得道德最終的目的──涅槃。要實踐這樣的道德並不容易,因爲我們不斷地追求色、聲、香、味等感官欲望的滿足,我們甯可坐在欲望的樹下,而不坐在解脫的樹下;若坐在解脫樹下,我們就會生起智慧,覺察無常、苦和無我;然而,如果我們坐在欲望樹下,則追求色、聲、香、味、觸、法等欲望的執著就會生起,這就是欲望之樹的本質,它會引生欲望。這兩種追求的本質是不相同的,一旦我們明白坐在欲望樹下會使我們受苦時,我們就會追求和平、解脫煩惱、涅槃和以宗教爲基礎的道德。

  

  大家都說佛教在泰國十分興盛,但有誰真的想要我們前面所討論過的道德呢?當然不是一般社會大衆或政府。一般人甚至無法奉行最基本的道德──在自己家中滿足地生活,而對人造環境的追求不斷增長,事實上,他們的道德觀也鼓勵自己如此做,這樣就是違背道德,因爲它會使人煩惱,甚至使人犯罪,罪犯本身不該受指責,該受指責的是我們自己,因爲我們所造成的道德觀,允許自己去追逐誘惑人的美好事物。

  

  讓我們想一想,什麼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道德?既然有好幾種層次的道德,那麼我們真正想要的是那一層次的道德?奉行簡單、平衡、正常的道德生活並不困難,反而是那些滿足追逐奢侈欲望的道德才使正常生活發生困難,因爲它會使人産生煩惱。奉行可以引領人們證入涅槃的道德,代價很低,甚至不需任何代價,因爲這種道德可以解決我們內部的問題,它不需要有千萬資金來發展計畫,只要解決問題的源頭,便可使人生活滿足、正常,並且使人具有不斷解脫煩惱的覺察力。當我們奉行這種道德時,就不會有焦慮或困擾,也不會幹擾別人,我們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種最高層次的道德就是聖人的道德。

  

  

  

  [缺乏道德引發人類的種種問題]

  聖人的道德就可以帶來和平與幸福,無須投資大量金錢或製造許多麻煩,這不正是我們想要的道德嗎?然而是什麼原因使我們不去奉行這種道德呢?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們追逐不應該要的東西,而舍棄應該具足的東西。我們盲目地追逐感官和物質欲樂的滿足,甚至追逐會造成焦慮和煩惱的事物,滿口說要追求道德,但內心裏其實渴望吃得好、住得好。

  

  有位村民曾被問到想要去天堂或證得涅槃,他回答說要證得涅槃。但當別人爲他解說涅槃是沒有喜樂或痛苦,並且沒有愛恨、愉快或悲傷時,他改變了心意,他真正想要的其實是更多、更好的世俗享樂,他之所以說想要證得涅槃,是因爲大家都覺得應該如此回答,實際上,他一點也不想證得涅槃。同樣的道理,我們也都說想要奉行道德,但我們並不明白其中真正的意義,而且如果真的明白它的意義時,或許也就不想奉行道德了。

  

  造成我們不想奉行道德的第二個原因是,我們並不了解從古到今的人類問題都是因爲缺乏道德所引起的,如道德缺乏是造成共産主義興起的原因,也是我們無法有效對抗共産主義的原因。由于我們不明白所有複雜的問題與所有的苦都肇因于缺乏道德,所以不曾真摯地希望生活在最根本的道德生活中。世界各國的政府盲目地應用千百種方法想要解決問題,但卻不去處理根本的問題,沒有任何一個政府討論道德,或者認爲缺乏道德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例如當工人罷工時,政府要不是直接涉入其中,就是對資方處以罰款,從不去處理資本家經常欺負勞工這種缺乏道德的問題;貪汙腐敗的政府官員也許會受到處罰,但卻沒有人認爲缺乏道德是造成他們貪汙腐敗的原因;而大多數的人因缺乏道德以致造成自己的困擾,但他們卻怪罪他人;今日地球資源以令人吃驚的速度消失,也是道德匮乏的另一項證明。如果世人能真正遵循道德,就不會有暴動、資源浪費或資源短缺的情況,每個人都可以長期享受豐饒的自然資源。

  

  我們無知地把問題歸因于經濟發生問題,而不明白缺乏道德在我們的家園、國家,甚至全世界各地造成經濟問題;我們誤以爲若遵循道德法則就會處于劣勢,別人將超越自己;我們誤解並錯誤判斷道德的價值;煩惱更使我們憎恨道德;我們膚淺地認知道德,因此而誤解道德;我們認爲道德是應該加以注意的事物,但卻不想真正用心去理解它;我們不明白光靠道德就可以帶給世間和平與幸福。

  

  

  

  [奉行道德生活,才能和平幸福]

  假如一個國家擁有人們所能企求最優秀的領導者,但缺乏有道德的百姓時,這個國家可能處于正常狀態嗎?有些人可能認爲只要領導者真的很優秀,就可以使百姓變得很有道德,事實上,只有百姓自己奉行、遵循道德時,才可能生活得和平、幸福,只擁有某一類型的領導者並無法使人們生活在和平、幸福中。

  

  如果我們沈溺于物質的價值,就會被誤導而産生愛欲或瞋恨,根本無法成爲具足道德的人,我們仍將受到愛恨的左右,崇拜不應該崇拜的東西,同時也會憎恨應該予以尊敬的東西。

  

  價值的意義確實非常容易誤導人,事實上,分別事物高下的心念是所有問題的根源,阿羅漢棄絕這種需求(分別事物高下的心念),所以內心不受影響,我們必須真正認清價值的觀念並掌握它,才能具足道德,成爲真正有道德的人。當我們能夠完全掌握價值觀或分別價值、價格或品質的執著時,我們就擁有最高層次的道德了。

  

  

  

《法的社會主義》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無我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