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活中的緣起▪P11

  ..續本文上一頁的業,它發展出未來;生有以及生、老、死是來世的業報,就這樣解釋前世、今世、來世。這就是一次緣起流轉貫通叁世的說法。想一想吧!

  

  關于這點,過去有位泰國僧王桑柯拉相信這樣的解釋已被錯誤地教導了一千年,但他並不確定該如何正確地解釋,據他推測,緣起或許應該只在一世中。我想我是個固執的小孩,因爲我堅決支持巴利經文的解釋──緣起中一次心理活動的流轉就如閃電。當它因爲無明力量而起造作,就被稱爲一個流轉或一個輪轉,因此在一天之中,緣起就會發生很多很多次。

  

  將緣起解釋成貫通叁世是錯誤的,它不符合原始巴利經文,因爲它提出了自我、梵我的錯誤觀念,這是常見。而且傷害最大的是,它沒有爲任何人帶來任何益處或用處。

  

  將緣起解釋成貫通叁世是完全沒有用處的,因爲它不能落實在修行中。不能修行的理由是因在前世,而果在今世,如果因在前世,而果在今世,那能解決什麼問題?如果今世的因導致來世的果,除了如癡人說夢空有收獲外,又能帶給人們什麼好處?

  

  而且,叁世的解釋不符合「法」的准繩:「直接體驗,當下可以得到成果,讓大家一起來看,向內觀照,智者親自體證。」它引進常見的靈魂或自我,這是錯誤的,完全沒有益處,無法用來修行,所以放棄這樣的知見以及觀念,讓我們回到原始巴利經文吧!這些經文在文字和意義上才是正確的。

  

  【譯注四】參考論師阿耨樓陀造,法舫法師譯,《阿毗達摩攝義論》分別攝毗提品第四。《大藏經補編》第7冊,813–816頁。

  

  

  評析覺音對緣起的觀點

  

  

  覺音的謙遜

  

  現在我就來談談前面所提關于覺音的事。

  

  幾乎每位佛教徒都相信覺音是阿羅漢。好好聽著!他們都相信覺音是阿羅漢!但我不予采信,我只是看他做什麼、說什麼,有益的就當作是對,無益的就當作是錯。大致上,能看出他是一位很有智慧,(在解釋佛法上)貢獻很大的人。他對佛法所作的數十及數百種解釋,爲大衆帶來很大的益處。但是,我完全不同意他對緣起法義所作的解釋,因爲他采用梵我的觀點,使得緣起法義變成婆羅門教的了。

  ,

  我並不是百分之百地相信或服從覺音,因爲還有百分之幾的成分,我並不同意,我只相信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以一百分來說,我可能只同意百分之九十五,還有百分之四或五,我不同意,例如對緣起的解釋。但就事情的重要性來說,單單緣起一項,就足以壓倒全局了。

  

  緣起甚深,不論如何解釋都很困難且極爲深奧。至今大家都承認緣起甚深,甚至覺音在诠釋緣起時,都先自我表白且露出不尋常的謙虛。如果诠釋別種佛法時,他就會像獅子一般勇敢。通常覺音在解釋什麼或寫論著時,都會以獅子吼般的語氣,或用贊頌老師的偈語爲開端。但一講到緣起,他卻是那麼謙遜,他的謙遜透露出自己並沒有信心,十足地想自我表白以避免錯誤。他以很動聽的詩詞來表達自己的謙遜,以下是我引述他自我辯解所寫有關緣起的句子:

  

  解釋緣起之義,非常困難,就如古人所說的:

  谛、有情、結生、緣起等四法,

  很難理解、討論或向別人解說。

  我曾經深思,除了精通及證得經典之義的人之外,

  要想解釋緣起,實在不容易,

  現在我想解釋緣起,

  就像在大海中找不到立足的地方。

  然而有種種的說法嚴飾著這教法,

  包括祖師傳下而至今仍流傳不斷的道路。

  我依這二種理由來解釋緣起,希望你們能注意聽。【譯注一】

  

  這是覺音在解釋緣起時所作優美動聽的自遁之詞,如果解釋別的,他會像獅子般勇敢,不會不負責任或有意推卸。他承認緣起甚深,但有膽量來解釋是基于二個理由:(一)他認爲佛教可以應用各種角度、方式來解說,因此他至少也應對緣起提出某種解說;(二)他認爲祖師們已經诠釋過緣起,因此也可以引用祖師們的诠釋。雖然如此,他還是對自己的作法沒信心,緣起像大海一樣深,我們根本無法深入抵達海底。因此,雖然覺音以大部頭的著作詳細地解釋緣起,也不能保證能如深入海底般探測到緣起的核心。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覺音也承認緣起甚深,而且對能否一探究竟或知道緣起的核心並沒有信心,當時已有一些古人的诠釋,因此他也可能隨著自己的喜好而解釋緣起。然而他所作的解釋涵蓋叁世輪回:前世的結生識相續到今世,而今世的結芤悀S將會投生來世。一有了叁世輪回的迹象,後期的人就把它更加強烈化、嚴重化、明顯化地發展出來。

  

  如此以叁世解釋緣起就産生了問題:今世的煩惱、業──無明、行,在來世形成異熟果。也就是說,當世所造的業,並不能在當世受報。意思是我們無法在這期生命中受報,造業的人無法在這期生命中受報,而必須等到未來某一世。

  

  如果他使用法的語言,有如我前面所說的生,那就可以在每天的當下受報,完完全全「直接體證,當下可以得到成果,智者親自體證」。堅持前世的煩惱、業在今世受報,是不可能的!而且若說同一個人存在叁世(前世、今世、後世)之中,就會演變成常見和邊見(anta-ga-hikaditthi)【譯注二】。如此就背離了佛說緣起的用意──爲了破除常見和邊見。

  

  這種說法最大的損失就是無法自由自主地控製煩惱、業,因爲我們和煩惱、業存在不同的時空中:今世是業報,我們本身是業報,坐在這裏也是業報,然而這些業報的起因卻是過去世的煩惱與業;而今世的煩惱、業卻留到未來世受報,如此我們就無法從行爲(業)中受益了,也就是說我們沒有立即接受業報的自由。當以這種方式解釋緣起時,就表示我們無法在今世做任何事,且在今生得到令人滿意的果報。

  

  今世造業要等到來世受報,那有什麼好高興的?這便是違反佛法的原則──佛陀所善妙宣說的法:

  

  直接體證(sanditthiko),

  當下可以得到成果(akaliko),

  請大家一起來看(ehipassiko),

  向內觀照(opanayiko),

  只有智者能親自體證(paccattam veditabbo)。

  

  叁世的緣起完全違反以上的原則,是由于錯誤地解釋生,因而造成在緣起的一次流轉中出現了叁世。可別忘了!這就是因使用語言不當而造成的混亂。

  

  【譯注一】可參考葉均譯,《清淨道論》下冊第151頁,華宇出版社。

  

  【譯注二】邊見是執著片面極端之見解,有常見與斷見二種。

  

  

  覺音的背景

  

  現在,我想要討論有關覺音的背景。

  

  請別誤會我是在批評、毀謗或中傷覺音,我只是想透過對他個人曆史的觀察,來做爲理解他诠釋緣起的合理基礎。覺音從一出生就是婆羅門,他的家世背景是婆羅門,像其他婆羅門一樣,他研習過叁吠陀【譯注叁】,具備了婆羅門教的精神,後來才成爲佛教的比丘,一千多年來,某些人相信他是阿羅漢。考古學家認爲他出生在印度南方,而不是在印度中部摩竭陀國(Magadha,佛陀生活及教化的地區);有人認爲他是孟族人【譯注四】,而不像在注釋書中所記載的是位中部地區的人。他繼承了婆羅門的血統,然後成爲佛教中的阿羅漢。如果說覺音可能因疏忽而把佛說的緣起诠釋爲婆羅門教義,是種合理的假設,但如果是「疏忽」(一時失去正念)的話,那他一定不是阿羅漢(具有圓滿正念的覺者)了。我提出這個觀點,請有智慧的各位一起來思考。

  

  在覺音的《清淨道論》中,還有其他好幾種類似前面所提過的異常解說。叁世輪回的緣起只是其一,我們前面討論過,大家也都明白了。但有些佛教教理在他的诠釋下,都變成婆羅門教的教理,尤其是他對「世間」與「世間解」(lokavidu)的解釋。

  

  【譯注叁】吠陀是古印度婆羅門教根本聖典的總稱。原義爲知識,即婆羅門教基本文獻的神聖知識寶庫,爲與祭祀儀式有密切關聯的宗教文獻。叁吠陀爲梨俱吠陀、沙摩吠陀、夜柔吠陀。

  

  【譯注四】孟族乃居住在緬甸南部的少數民族。

  

  

  世間解

  

  當他诠釋佛陀德號──「世間解」時,是依據自古流傳下來的婆羅門說法【譯注五】,而不是佛陀對「世間」的诠釋,佛陀所說的「世間」是:「如來曾開示世間、世間的起因、世間的滅盡,以及到達世間滅盡的修行之道,都存在于結合『心』、『想』的活生生的六尺之軀中。」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六尺之軀內有著世間、世間的起因、世間的滅盡,以及到達世間滅盡的修行之道──梵行。這一切都存在于活生生的六尺之軀中,而不是在死後,這有生命、能感覺的軀體,已經完全具足一切了。佛陀成爲「世間解」是因爲他覺悟這種世間,這世間就是四聖谛:世間、世間的起因、世間的滅盡,以及到達世間滅盡的修行之道。

  

  覺音不這樣解釋「世間解」,他所做的诠釋,在我認爲並不是佛教,而是把「世間」解釋爲「空間世間」,就好像我們聽過的《菩禳叁界》(The Three Worlds of Pra Ruang)的故事一樣【譯注六】。他的解釋是從古代婆羅門對空間世間的信仰而來:世間是如此寬,是如此長,世界如此大,土地如此厚,水如此深,空氣如此稠密,須彌山及七重山如此高,喜馬拉雅山如此壯闊,閻浮樹如此巨大,還有六棵和閻浮樹一樣的大樹,日輪、月輪及四洲都如此巨大等,這些都不是佛教所說。把佛陀是「世間解」的「世間」,解釋爲「空間世間」,我絕對不相信!請好好想一想!將「世間」解釋爲…

《生活中的緣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法的社會主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