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至于佛教的參政與議政,以出家人身份,從社會賢達的角度介入政治大事,在大陸與臺灣都不是新事物。隨著社會法製化程度的提高,民主機製的建全完善,隨著民間的非政府組織和團體在社會中的存在逐漸合理化合法化,佛教及佛教團體都會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出頭露面,其對重要的方針政策尤其是涉及佛教方面利益的大事,也不免要建言獻策,對與宗教不直接相關但對民衆和社會都有影響的大事,也不免要說叁道四,參與討論。這種形式的佛教參政,既沒有佛理與法理的障礙,也不必然地聯系于經說依據,重要的問題在于:佛教或一般的宗教在現代化社會中,作爲社會現實的一個部分,是如何被整合到政治的及文化的機製當中去的。佛教的教團當然不能從組織上參與國家機構,但佛教的代表人、佛教的信徒、佛教徒的意見完全有理由從議政機關得到反映。總而言之,恐怕我們的問題不是要不要過問,而是如何過問。今天的佛教界對現實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重大問題能提出什麼如法如理的而又切中要害的主張嗎?
佛教的現代化,也就是人間佛教的開展過程,必須澄清她自己的宗教本位,而保持與科學的適當張力,佛教是不違科學的,極端而言,她關心的是人生價值問題,思考的是生命的意義。佛教不可亦不須越俎代庖,把科學納入自己的理論體系。這方面印順法師有清醒的認識也有明晰的論述:“佛陀爲理智的道德的宗教家,有他的工作重心,無暇與人解說或爭辨天文與地理。佛法中的世界安立,大抵是引用時代的傳說,如必須爲這些辯說,不但到底不能會通傳說,而且根本違反了佛陀的精神。……我以爲:現實的科學的佛法,應從傳說中考尋早期的傳說。從不違世俗的立場,接受或否定他,決不可牽強附會了事。”同樣太虛大師以更坦然的態度面對現代科學可能對佛教形成的沖擊,虛公說:“佛法中有銅牆鐵壁,雖撞而不倒者,六度萬行,苦空無我,唯心唯識諸要義是;亦有土牆柴壁將不撞而自倒者,叁身六道四大部洲叁十叁天諸舊說是。預爲披沙揀金之謀,免之傾水棄兒之患,此我之所以護佛法,兼以護一切有價值之學問道德者也。”在他看來佛經中並非一切都是不易之理。
西方基督教神學發展史顯示出教會內部,正統的官方神學體系,對于一切後起的或外來的思想,無非懷有叁種態度:排斥性的拒絕一切;包含性的改造和接納;再就是隨現代化而來的多元共存態度。這叁種態度也可以在異文化相遇時出現。釋迦牟尼所創的佛教不是來自天啓而是來自佛的理性思維,來自佛本人對于緣起法的深刻把握,從這一意義上,佛教的根本起點是不違背科學的因果律的。但這決不等于佛教已經先驗地包含了一切後來的科學或哲學真理。東方的佛教在近代以來,面對西方哲學與先進科學時曾經表現過排他的和包容的態度,而今越來越多的佛教思想家接受了多元共存的態度。多元的態度是宗教與文化對話的前提和基礎。人間佛教要參與國際的文化對話,要參與世界倫理的建設,就必須從內心承認不同的宗教體系或文化體系都可能掌握真理,也都可能在認識絕對的路上犯過錯誤。人間佛教的文化建設有待于培養客觀的多元主義的態度。依據這一立場,臺灣的佛教團體近年來已經展開了與其他宗教平等對話。在大陸,那種對其他宗教貶損攻擊的、自是非他的言論也已經越來越失去市場。
當然我們強調人間佛教,是強調她服務于社會與人生的根本出發點。佛教是宗教,宗教是社會的宗教,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所謂啓示的宗教(就是所謂啓示宗教,那也只是一種說法,是出于某種神聖化的需要)。究裏地講,老老實實地看,宗教根本就是社會人群的。有一種傾向,依據宗教的本質上具有的社會性,把人間佛教說成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是的,隋唐的佛教、明清的佛教,也是人間的佛教,但它肯定不是我們現在作爲一個專有名詞來討論的“人間佛教”。我們所談的這個人間佛教,有其特殊的前所未有的語境。它聯系于近二叁百年來的自西而東在世界範圍內展開的工業化過程,伴隨著物質生産能力的提高,和人的物質欲望的膨脹,伴隨著科學主義與理性主義的增長以至泛濫,當然,這裏也有所謂後現代對惟科學主義和盲目推崇的工具理性的批判。這不如既有現代人格意識、人權意識的發展,有個人主義的膨脹,也有傳統的集體主義的衰落,更有聯系于這一切的政治製度發展。今天人們熟悉的平等、民主、公正這樣一些價值觀,都是古代社會沒有的,至多只是名稱上相似而內涵上不同的東西。人間佛教的出現,就是佛陀的一代聖教爲對這種新的不同于古代社會的現實作處相應抉擇與回答的結果。本文討論的人間佛教與“現代性”就是這樣一個以工業化爲基礎與根本動力,以商業主義和物質主義爲表相的全球化的潮流。勿庸置疑,這樣的現代性利害兼有,令人喜憂參半。我們可以不喜歡、可以斥責與聲討,但卻無法閉上眼睛回避它。自上20世紀初以來,從太虛大師到印公、趙樸老,再到今天海峽兩岸的佛教團體和高僧大德,都在積極地從現實處境出發,在人間佛教這一極富時代感召力的旗幟和價值理念下頭,謀求服務社會與人群,同時也尋求和創造適合佛教自身生存與發展的社會土壤。大家都清楚,只有人間的佛教才能在這個日益現代化的世界上存續發展。
《人間佛教的現代含義》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