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昱法師參與討論。
人間佛教的特點,就是人間性或稱世俗性、世俗化,這種人間性的世俗化,跟宗教本來具有的神聖性、超越性有什麼關系呢?賴永海教授認爲人間佛教具有使人格完善、提升至高至善的追求及人心的淨化,就是其超越性。爲什麼呢?人間佛教第一層面是:1·關注人生、注重人生的,重在提升完善人格、豁達人生。2·把入世、出世統一起來,用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3·淨化人心、淨化世間的功能。4·人間佛教落點目標是成佛,所謂[人成即佛成]。從這幾個方面,人間佛教是具超越性的。
依昱法師解釋[超越]:是超出、突出、超乎平常,更有發揚的意思。他以華嚴的思想脈絡,所謂佛法、世法圓融無礙,及菩薩的歡喜行、饒疬行、無恚恨行等,來說明星雲大師佛光山及所有事業,所具有的[人間佛教超越性]的特徵。
人間佛教基本上在二十世紀已有相當大的成就,如何面對二十一世紀的課題?林本炫教授從社會學的角度,提出四點:1·科學與宗教的對立,2·神聖與世俗的對立,3·生態與經濟的對立,4·全球化跟國家主權的對立。人間佛教如何迎接二十一世紀的來臨?這些問題如何加以超越?才能對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這是值得在推動人間佛教之下,應仔細省思的課題。
佛光大學郭冠廷教授,建議佛教的人間性不要把它稱爲世俗化。他認爲世俗化只是方便行的一種,是人間性通達彼岸超越性的一種工具。人間性受到超越性的指導下,才有意義。佛教的人間性意義,他提到兩點:1·人成即佛成,成佛是要經過人的階段,也意謂了佛教的人間性。2·普及性,佛教的教義、教理或各種法門,必須通過通俗性才能讓更多人了解。郭教授也希望我們以肯定式、發展性來思考人間佛教的問題。
(二)論人間佛教在世界不同地區的發展策略
上一場的討論中,實際上是人間佛教的合理性問題。這一場是談實踐問題,主要是談人間佛教在世界不同地區發展的策略。
第二場的論題,由麻天祥教授主持,李向平、謝正一、程恭讓教授及永祥法師發言。
首先引言的是上海大學的李向平教授,他對這個題目,理解爲人間佛教的普世性,就普世性來討論其遭遇的一些問題。佛光山目前在海內外五大洲所設的道聲及佛光會,在人間佛教思潮下,已具備相當程度的全球性和世界性,也就是超越了民族、宗教、國別的區別特點。他強調要實現全球化的世界發展措施,必須通過對話在與溝通。他指出:1·人間佛教與當地社會層面的對話,2·教界的對話,3·教派的對話;通過這些對話,可使民主與地區之間本土化、社區化,就是人間佛教所說的生活化、大衆化,具體落實人間佛教的實踐。
佛光大學推廣教育中心的謝正一主任說:人間佛教的推廣,也可以用推廣教育方式來實施,從事全球化、佛教知識及個人主義的多元化推展;及與學枋結合,讓人間佛教與政治活動、經濟活動、人文、社會等互動,使一般知識份子更願意接受、更願意去認識。最後,他提到人間佛教基本上是心靈上的引導及對欲事的服務,所以要做到人間的服務。
首都師範大學程恭讓副教授主張[人間佛教]要全球發展,必須重視地方知識研究及能主動去適應當地的文化。而且佛教在異域的發展中。必然有佛教文化和地方知識化的這兩個矛盾,人間佛教這種情形的發展中。始終能夠保持自我反思、自我批評求進步,亦是重要的課題。
爲了人間佛教具體的實踐事實,特別邀請從奧斯汀返臺的香雲寺住持永祥法師,就其在美國弘法的經驗與大家分享。他說:星雲大師告訴海外的徒衆,叁十年之內,佛教必須本土化。在此前提下,如何接引當地的人?據自己的經驗,他說:1·走入當地文化中,2·了解當地人的特性,給予方便權配以推廣佛教,3·翻譯經典以接引外國人,4·參與當地的民俗活動、慈善活動。除此,宗教的對話,當地語言與需求,也是非常迫切需要的。永祥法師實際的弘法運作報告,就是人間佛教于世界各地發展的真實展現。
會中,除了引言的教授提出對論題的見解外,也開放給聽衆發問,全場將近五百人與會,上下交流,精彩對辯,不斷地對兩個論題提出看法、建議,乃至用問題加以交流、厘清問題,不便有助于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的充實,也促進對人間佛教論題研究的多元化。除此,人間佛教的全球化推殿中,教育、佛教音樂、佛教美術等,也是具體實踐的重要方向。
四、未來展望
[二OO二年佛光山佛教學術研討會],自四月十六至二十日,在兩岸佛教學者的學術交流下,圓滿落幕了。基金會執行長慈惠法師閉幕致詞時表示,希望藉由邀請大陸及臺灣學者參加佛教學術研討會的機會,互相觀摩兩岸學者佛教研究的方法及專門領域,達到學術交流的目的。賴永海教授稱贊此次研討會內容充實,而佛光山推動人間佛教在國際間已有顯著的成果,舉辦此類研討會,對于兩岸的佛教學術交流亦有相當的幫助與貢獻。上海大學麻天祥教授同時表示,佛光大學及南華大學研究生在研討會上踴躍發問,讓他留下深刻印象。
與會學者對于下次再舉辦佛教研討會,提出幾點建議:
(一)人間佛教理論面與實踐面仍可再作深度探討。
(二)人間佛教在國際上的推展如何本土化?
(叁)學術研討會上下交流時間可以再長些,增中研討空間。
(四)人間佛教學術研討會,可以到其他國家召開,使更多不同領域的人參與。
許多人認爲此次會議內容探討範圍廣,討論的空間大,研討交流反應勢絡,獲益良多,尤其別開生面論題討論方式,讓他們留下深刻印象與歡喜。主辦單位也希望透過學者的建議,能將[人間佛教]的論題,擴及深入各層面,讓人間佛教的法水,能長流五大洲。
《[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會議記實(永本)》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