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昱法师参与讨论。
人间佛教的特点,就是人间性或称世俗性、世俗化,这种人间性的世俗化,跟宗教本来具有的神圣性、超越性有什么关系呢?赖永海教授认为人间佛教具有使人格完善、提升至高至善的追求及人心的净化,就是其超越性。为什么呢?人间佛教第一层面是:1·关注人生、注重人生的,重在提升完善人格、豁达人生。2·把入世、出世统一起来,用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3·净化人心、净化世间的功能。4·人间佛教落点目标是成佛,所谓[人成即佛成]。从这几个方面,人间佛教是具超越性的。
依昱法师解释[超越]:是超出、突出、超乎平常,更有发扬的意思。他以华严的思想脉络,所谓佛法、世法圆融无碍,及菩萨的欢喜行、饶疬行、无恚恨行等,来说明星云大师佛光山及所有事业,所具有的[人间佛教超越性]的特徵。
人间佛教基本上在二十世纪已有相当大的成就,如何面对二十一世纪的课题?林本炫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四点:1·科学与宗教的对立,2·神圣与世俗的对立,3·生态与经济的对立,4·全球化跟国家主权的对立。人间佛教如何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来临?这些问题如何加以超越?才能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值得在推动人间佛教之下,应仔细省思的课题。
佛光大学郭冠廷教授,建议佛教的人间性不要把它称为世俗化。他认为世俗化只是方便行的一种,是人间性通达彼岸超越性的一种工具。人间性受到超越性的指导下,才有意义。佛教的人间性意义,他提到两点:1·人成即佛成,成佛是要经过人的阶段,也意谓了佛教的人间性。2·普及性,佛教的教义、教理或各种法门,必须通过通俗性才能让更多人了解。郭教授也希望我们以肯定式、发展性来思考人间佛教的问题。
(二)论人间佛教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发展策略
上一场的讨论中,实际上是人间佛教的合理性问题。这一场是谈实践问题,主要是谈人间佛教在世界不同地区发展的策略。
第二场的论题,由麻天祥教授主持,李向平、谢正一、程恭让教授及永祥法师发言。
首先引言的是上海大学的李向平教授,他对这个题目,理解为人间佛教的普世性,就普世性来讨论其遭遇的一些问题。佛光山目前在海内外五大洲所设的道声及佛光会,在人间佛教思潮下,已具备相当程度的全球性和世界性,也就是超越了民族、宗教、国别的区别特点。他强调要实现全球化的世界发展措施,必须通过对话在与沟通。他指出:1·人间佛教与当地社会层面的对话,2·教界的对话,3·教派的对话;通过这些对话,可使民主与地区之间本土化、社区化,就是人间佛教所说的生活化、大众化,具体落实人间佛教的实践。
佛光大学推广教育中心的谢正一主任说:人间佛教的推广,也可以用推广教育方式来实施,从事全球化、佛教知识及个人主义的多元化推展;及与学枋结合,让人间佛教与政治活动、经济活动、人文、社会等互动,使一般知识份子更愿意接受、更愿意去认识。最后,他提到人间佛教基本上是心灵上的引导及对欲事的服务,所以要做到人间的服务。
首都师范大学程恭让副教授主张[人间佛教]要全球发展,必须重视地方知识研究及能主动去适应当地的文化。而且佛教在异域的发展中。必然有佛教文化和地方知识化的这两个矛盾,人间佛教这种情形的发展中。始终能够保持自我反思、自我批评求进步,亦是重要的课题。
为了人间佛教具体的实践事实,特别邀请从奥斯汀返台的香云寺住持永祥法师,就其在美国弘法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他说:星云大师告诉海外的徒众,三十年之内,佛教必须本土化。在此前提下,如何接引当地的人?据自己的经验,他说:1·走入当地文化中,2·了解当地人的特性,给予方便权配以推广佛教,3·翻译经典以接引外国人,4·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慈善活动。除此,宗教的对话,当地语言与需求,也是非常迫切需要的。永祥法师实际的弘法运作报告,就是人间佛教于世界各地发展的真实展现。
会中,除了引言的教授提出对论题的见解外,也开放给听众发问,全场将近五百人与会,上下交流,精彩对辩,不断地对两个论题提出看法、建议,乃至用问题加以交流、厘清问题,不便有助于人间佛教理论与实践的充实,也促进对人间佛教论题研究的多元化。除此,人间佛教的全球化推殿中,教育、佛教音乐、佛教美术等,也是具体实践的重要方向。
四、未来展望
[二OO二年佛光山佛教学术研讨会],自四月十六至二十日,在两岸佛教学者的学术交流下,圆满落幕了。基金会执行长慈惠法师闭幕致词时表示,希望藉由邀请大陆及台湾学者参加佛教学术研讨会的机会,互相观摩两岸学者佛教研究的方法及专门领域,达到学术交流的目的。赖永海教授称赞此次研讨会内容充实,而佛光山推动人间佛教在国际间已有显著的成果,举办此类研讨会,对于两岸的佛教学术交流亦有相当的帮助与贡献。上海大学麻天祥教授同时表示,佛光大学及南华大学研究生在研讨会上踊跃发问,让他留下深刻印象。
与会学者对于下次再举办佛教研讨会,提出几点建议:
(一)人间佛教理论面与实践面仍可再作深度探讨。
(二)人间佛教在国际上的推展如何本土化?
(三)学术研讨会上下交流时间可以再长些,增中研讨空间。
(四)人间佛教学术研讨会,可以到其他国家召开,使更多不同领域的人参与。
许多人认为此次会议内容探讨范围广,讨论的空间大,研讨交流反应势络,获益良多,尤其别开生面论题讨论方式,让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与欢喜。主办单位也希望透过学者的建议,能将[人间佛教]的论题,扩及深入各层面,让人间佛教的法水,能长流五大洲。
《[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会议记实(永本)》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