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壇經》中人間佛教思想對中國佛教發展的影響(高振農)▪P2

  ..續本文上一頁宙人生的真相,以指導世界人類向上發達而進步。至于怎樣建設人間佛教,他認爲首先要“從普通一般人的思想中建設起來”。因爲中國人民曆來把佛教看作是“神異的”、“閑隱的”、“朽棄的”,這樣就把佛教的真相蒙蔽起來了。因此,“若要佛教真精神表現出來,須將神怪等等的煙幕揭破,然後才可見到發達人生的佛教真相。”他特別指出:“佛、菩薩不是鬼神,普通人信佛、菩薩,以爲是同鬼神一樣的,這是大大錯誤的!”他還進一步指出,“佛”是“覺者”的意思,“故佛非宇宙萬有的創造者,亦非宇宙萬有的主宰者,乃是宇宙萬有實事真理的覺悟者;將佛親自所覺悟的道理,如實說出來,而使人也依之去行,便是佛教。”“菩薩”也不是普通人所認爲的“偶像”,而是“求覺的有情衆生,即隨佛修學,立志成佛的佛弟子”。所以,“佛是使人覺悟而趨向光明的指導者”。(《太虛大師全書》第十四編《支論》第431-435頁)在這裏,太虛法師把人間佛教思想闡釋得最清楚不過了。它啓導人們:一個人覺悟了佛法原理,把佛教作爲思想信仰的中心,並以此爲出發點,去實行救世救人,建設人類的新道德、新秩序,從而使國家富強,人民安樂,這就是人間佛教思想的主要內容。

  太虛法師提倡人間佛教思想,發揮人間佛教思想的義理,其根據就是《壇經》中的兩句偈語。所以他在這篇講演中總結性地說:“佛法不離世間法。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若能如此學佛,方稱爲真正學佛。”(同上第437頁)

  太虛法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思想,在40年代曾風行一時。1934年,他在自己創辦的《海潮音》月刊上,特地刊出“人間佛教號”專輯,發表了有關人間佛教的論文18篇,把當時佛教界開展的人間佛教宣傳活動推向了高潮。

  正是由于人間佛教思想在近代曾風行一時,因此佛教在近代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具體表現在:

  (一)新興寺廟衆多,同時出現了許多新興的佛教組織和團體,如佛教會、居士林、淨業社、佛教青年會、佛經流通處和佛學書局等。

  (二)佛教文化獲得了迅速發展,表現在大藏經的印刷和佛學辭書的編纂,佛教著作的大量出版,佛學刊物的發行,佛學院的創辦,佛教出版機構的設立,講經弘法活動的流行等等。

  (3)佛教資生福利事業獲得了空前繁盛,表現在一些佛教團體和寺院舉辦了種種慈善事業,如佛教醫院、難民收容所、佛教慈幼院等等。

  這些現象充分表明,佛教在近代中國已經出現了一片複興的景象。當然,佛教在近代中國的複興,有其多種多樣的原因。但是,《壇經》中有關人間佛教的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

  叁、《壇經》中人間佛教思想

  對當代佛教的影響

  當代中國佛教界,對于《壇經》中的人間佛教思想更是大力提倡,積極弘揚。“以出世精神,作人世事業,”已成爲當代廣大佛教徒的共識。

  早在1938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就在回顧總結中國佛教二千年曆史的基礎上,根據《壇經》中的四句偈語,重新提出人間佛教的思想,並豐富其內容。在中國佛教協會召開的第四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上,趙樸初居士作了《中國佛教協會叁十年》的報告,把提倡人間佛教思想,提高到“在當今的時代,中國佛教向何處去”的問題上來看待。他在談到中國佛教協會今後的任務時,依據《壇經》中的人間佛教思想,認爲“當代社會主義的中國佛教徒,對于自己信奉的佛教,應當提倡一種思想,發揚叁個傳統。”他說:“中國佛教已有近二千年的悠久曆史。在當今的時代,中國佛教向何處去

  什麼是需要我們發揚的中國佛教的優良傳統

  這是我們要認真思考和正確解決的兩個重大問題。對于第一個問題,我以爲在我們信奉的教義中應當提倡人間佛教思想。它的基本內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攝、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廣大行願。《增一阿含經》說:“諸佛世尊,皆出人間”,揭示了佛陀重視人間的根本精神。《六祖壇經》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闡明了佛法與世間的關系。佛陀出生在人間,說法度生在人間,佛法是源出人間並要利益人間的。我們提倡人間佛教的思想,就要奉行五戒、十善以淨化自己,廣修四攝、六度以利益人群,就會自覺地以實現人間淨土爲己任,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一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崇高事業貢獻自己的光和熱。對于第二個問題,我以爲應當發揚中國佛教的叁個優良傳統。”“第一是農禅並重的傳統”,第二是注重學術研究的傳統”,“第叁是國際友好交流的傳統”。最後還特別強調:“我們社會主義中國的佛教徒,對于自己信奉的佛教,應當提倡人間佛教思想,以利于我們擔當新的曆史時期的人間使命”。(《法音》1983年第6期)

  十多年來,全國各地佛教界人士和廣大佛教徒,在趙樸初會長的號召下,根據人間佛教的思想,以出世精神,作人世事業,在奉行五戒、十善和廣修四攝、六度等自利利他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廣大佛教徒,發揚了佛教固有的農禅並重的優良傳統,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積極參加各種生産勞動和爲社會主義建設的服務工作。一些名刹大寺,先後成立了素齋部、法物流通處、上客堂等,以方便香客、遊人,增強自養能力。特別是有些位于風景區的名刹大寺,配合國家旅遊部門,搞好特色旅遊,將一座座裝點我國錦繡河山的莊嚴、美觀的寺宇,開放供海內外遊人瞻仰、遊覽,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積累了資金,爭取了外彙,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些著名高僧和大德居士,積極繼承和發揚中國佛教注重學術研究的優良傳統。他們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勤于著述,出版了大量的佛教學術著作,發表了許多佛教學術論文。他們到處講經說法,編寫了衆多的佛經解說和佛學講義。他們創辦佛學院校,編寫教材,培養佛教事業接班人。所有這些,都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了添瓦加磚的作用。

  一些著名的高僧大德,還繼承了中國佛教開展國際友好交流的優良傳統,應邀到世界各國和地區進行弘法訪問。他們幫助海外佛教界人士共同舉行重大的佛事活動,廣交了朋友,宣傳了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介紹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大好形勢和佛教的現狀,促進了中外佛教文化交流,加強了中外佛教之間和中外人民之間的友誼和團結,維護了世界和平事業。

  全國佛教界在踐行人間佛教思想時,熱心佛教資生福利事業。他們對社會福利機構、慈善事業和災區人民、希望工程等,捐贈巨款,從而推動整個社會形成一種有難共當,有苦共擔的良好風尚,促進了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使整個社會變得更文明、更美好。

  當代佛教界人士在踐行人間佛教思想方面是不遺余力的,對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作出的貢獻也是巨大的。它在爲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方面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下面對上海佛教界在踐行人間佛教思想方面的一些情況作些簡要的介紹。

  十多年來,上海佛教界在明旸、真禅兩位法師的身體力行下,努力踐行《壇經》中提出的人間佛教思想,以出世精神,作人世事業,把“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佛教教義,作爲弘法活動的指針,在促使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上,成績顯著,貢獻巨大,引起整個佛教界乃至社會各界的注目,博得了各方面的好評。

  (一)發揚農禅並重的優良傳統。

  以明旸法師和真禅法師爲首的上海市佛教界,一貫重視發揚農禅並重的優良傳統。他們帶領全體佛教徒,在堅持自身修持、樹立良好道風的同時,積極從事有益于社會的生産和服務性勞動。近年來,上海市佛教協會複辦了上海佛學書局,創立了上海佛教實業社,組建了上海十方實業公司和上海佛教朝山國際旅行社。各大寺廟則都辦起了素齋部、上客堂和法物流通處等。廣大僧衆在管理寺廟、接待香客和遊人以及開展各種佛事活動中,都以“淨化自己”、“利益人群”的精神,群策群力,各負其責,受到各方面的好評。廣大在家佛教徒,除了正信正行、愛國愛教外,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每年都湧現出一批勞動模範人物和生産能手。所有這些,都是踐行人間佛教思想所結出的豐碩之果。

  (二)發揚注重學術研究的優良傳統。

  十多年來,上海佛教界在發揚注重學術研究的優良傳統方面,成績突出,貢獻巨大。明踢法師和真禅法師在弘法活動之余,撰著了大量的佛教著作。其中明旸法師撰著了《佛法概要》、《海外弘法參訪記》正續篇和《明旸詩選》等,共發行十幾萬冊。真禅法師撰著了《玉佛丈室集》十集、《上海玉佛寺叢書》二十七種以及《佛法·社會·人生》、《禅與人間佛教》、《真禅禅藻集》等,共發行數十萬冊。他的《禅與人間佛教》一書,收錄了《禅學思想就是人間佛教思想》一文,對人間佛教思想作了通俗而又精辟的論述。而他的《佛法·社會·人生》一書,所收錄的《佛法與人生》、《佛法與做人》、《佛法與社會道德》以及《談談佛教與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問題》等文,均以人間佛教思想作指導,深刻地闡述了佛法與世間人生的關系,大力宣揚佛教必須而且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理,可說是弘揚人間佛教思想的力作。

  此外,上海市佛教協會和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在上海先後召開了圓瑛、持松、應慈叁位法師的“佛學思想研討會”;創辦了《上海佛教》、《上海佛學院院刊》等佛學刊物;與上海音樂學院聯合召開了二屆中國梵樂音樂會;編寫了《上海宗教志·佛教篇》;資助有關單位拍攝明旸、真禅兩位法師的《傳記資料片》和六集電視劇《佛門春秋》等。

  (叁)發揚國際友好交流的優良傳統。

  十多年來,上海佛教界大力發揚國際友好交流的優良傳統。各大寺廟先後共接待了國際友人、臺港澳同胞和國外僑胞近600萬人次,其中有不少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政治家、社會活動家。與此同時,明旸法師和真禅法師等先後65次訪問了2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協助海外佛教團體、寺院前往主持大型水陸法會的;有應邀前往講經弘法、參觀訪問的;也有應邀前往參加各種國際宗教會議的。這些國際交流活動,廣交了朋友,促進了海內外佛教文化交流,擴大了中國佛教在國際上的影響,增進了各國人民的友誼,爲維護祖國統一和世界和平事業作出了重大努力。

  (四)熱心佛教資生福利事業。

  上海佛教界踐行人間佛教思想中最突出的貢獻是熱心佛教資生福利事業。十多年來,在明旸法師和真禅法師的帶動下,上海佛教界先後向各慈善團體、社會福利機構、災區人民及希望工程等,捐贈了人民幣近千萬元。其中單是1991年夏季全國發生特大洪澇災害期間,上海佛教界即捐贈人民幣100余萬元、棉被1000條,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1995年冬,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真禅法師將四衆弟子爲他祝賀八十壽辰的壽禮、香金全部捐贈給慈善事業和社會福利事業。其中捐贈給上海市慈善基金會50萬元,上海市兒童福利院真禅學校50萬元,江蘇省東臺市安豐鎮中心小學50萬元,其他希望工程和福利事業50萬元。現在,上海佛教界熱心佛教資生福利事業已形成一種風氣。廣大佛教徒都把這些善舉看作是遵循佛教救世濟民、利樂有情的基本教義和踐行人間佛教思想的體現。

  (五)倡導“文明敬香”活動。

  近年來,上海佛教界踐行人間佛教思想的又一舉措是倡導“文明敬香”活動。他們本著“以出世精神,作人世事業”的精神,爲了防止火災,保護寺廟建築,淨化上海城市,特地倡導“文明敬香”,勸導香客進廟不點蠟燭,不大把大把燒香,而是只燃點一支或叁支香,插在天井的香爐內,以保持殿堂清淨,空氣清新,香氣宜人,使人們身心安甯和心靈淨化。

  多少年來,佛教寺廟總是希望香火越旺越好,而上海佛教界竟然倡導“文明敬香”,這無疑是對佛教傳統習慣的一個挑戰。但上海佛教界從大局出發,從大處著眼,下定決心,提倡“文明敬香”。這一舉措,影響巨大,它不僅震動了整個佛教界,而且也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的反響。社會各界對于上海佛教界的這一舉措,紛紛給予好評。廣大佛教信徒也由懷疑逐漸轉向理解,最後積級予以支持。中國佛教協會特地發函給上海市佛教協會予以表揚,中外報刊紛紛爲之發表評論,贊揚上海佛教界做了一件既有益于社會,又有益于佛教界的大好事。現在,上海的各大寺廟,每逢香期都隨門票免費贈送給每位香客叁支清香,受到廣大佛教信徒的歡迎。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壇經》中提出的人間佛教思想對中國佛教發展影響之深遠。它不僅影響到禅宗南宗的形成和發展乃至整個佛教的發展,而且影響到近代直至當代佛教的發展。目前,不僅在中國大陸,而且在臺、港、澳地區乃至全世界,凡是弘傳中國大乘佛教的國家和地區,幾乎無一不推行人間佛教思想。由于受篇幅的限製,這些情況就從略了。

  (原載《六祖慧能思想研究》 學術研究雜志社1997年)

  

《《壇經》中人間佛教思想對中國佛教發展的影響(高振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