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戒律對現代僧青年的重要性(妙海)▪P3

  ..續本文上一頁要依據戒律爲標准,才能公平合理的處理妥當。以戒律嚴格要求自己,才能以身作則大衆尊敬。由此可知,戒律對于僧青年是多麼的重要和必不可少。

  五、僧青年應當如何持戒

  俗話說:“受戒容易持戒難,受戒不持總是閑。”佛陀製戒的目的是要佛弟子依法去遵循和實踐,而不是爲了受戒成爲一名比丘而已。今天的佛教之所以互相爭鬥,你說我的羞事我揭你的瘡疤,唯恐說的不很揭得不深,最後使得僧團不合佛門不淨,各自拉幫結派。使得僧人自己毀了自己的名譽,同時也破壞了信教弟子對佛教的信心,更重要的是損壞了叁寶的尊嚴和僧團的六和精神。這些都是只受了戒而卻不知受戒的意義所致,因此學戒和持戒是僧青年的當務之急,不可有一刻的緩慢。佛教的未來是否能夠興隆昌盛,就在于今天的僧青年對戒律的認識和持戒是否精嚴。

  說到持戒應有止持和作持兩種形式,所謂“止持”者,“止”是製止義,即製止身、口、意叁業不作諸惡業名爲止。由此止惡而能護持受戒者不犯戒規,使得戒體清淨,名爲止持。如《行事鈔》雲:“言止持者,方便正念,護本所受,禁防身口,不造諸惡,目之曰止。止而無違,戒體光潔,順本所受,稱之曰持。持由止成,號止持戒。”即指比丘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叁百四十八條戒等這些戒律條文,都屬于止持戒的範圍。如果要持好戒那就必須首先要學戒,熟習戒條戒文,明白持戒的意義和重要性,比丘受二百五十條戒不僅是取得一個比丘資格的標准,而且更加是護持比丘戒體清淨的護法神。此二百五十條戒如果犯一條都會失去一個比丘的資格,如果持好每一條戒就會有無量功德。因此,受戒的目的是爲了持戒,持戒本身就是一種功德,如《梵網經》中說持戒有五種利益: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護;二者命終時,正見心歡喜;叁者生生處,爲諸菩薩友;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五者今後世,性戒福慧滿。此是經中所說持戒清淨者能獲得此五種利益,成就菩提道果。

  所謂“作持”者,“作”是造作義,勤策身、口、意叁業精進造諸善業,此名之爲作。由此“作”任持戒體不失,名之爲作持。如《戒疏》雲:“惡既已離,事須修善,必以勤策叁業,修習戒行,有善起護,名之爲作。持由作成,故號作持。”此是指能夠調解僧團矛盾糾紛的各種羯磨法,如二十犍度、說戒布薩、結夏安居、白四羯磨等儀規。又如今天的叢林製度、寺廟管理辦法等等皆屬于作持戒。作持是爲了維護戒體的清淨和犯戒後如何去忏悔的方法,可以說是僧團清淨莊嚴的根本保證。雖然作持戒不在佛所親自製定的戒律之內,可是對佛教僧團的和合,出家僧衆的戒體清淨都具有很大的保護作用。因此,作持戒也是佛教戒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受戒比丘不可不知這其中的重要性。

  由此可知,戒律是兩種戒法的合稱,持戒、持律二者兼容才是一個完整的持戒清淨者,二者如鳥兩翼缺一不可。止持側重于比丘個人的利益,僅指戒本上的戒律條文;而作持則著重于大衆僧團的利益,範指所有的戒律規定。因此,律是幫助戒的推行者和促成者,而且更是實行戒的監督者。聖嚴法師在《戒律學綱要》中說:“如果戒是比丘生活的防腐濟,律又是戒的防腐濟了。在個人生活中以戒爲主,在僧團的生活中以律爲主。個人要求解脫生死,必須持戒;佛教要求曆久常新,必須持律。一個真正的比丘沒有不持戒的;一個有希望的僧團沒有不持律的。如果僧團不能持律,持戒的比丘也將得不到保障了。”這段話雖然淺顯易懂,可卻包含有深刻的哲理和絕對正確的真理。這種苦口婆心、純潔樸實的語言使我們每一位僧青年的大海航燈,我們應將受戒、學戒、持戒合爲一體,認真研究和學習體會。爲了繼承如來家業,上弘下化的重任,我們僧青年一代必須要首先做一個持戒清淨的弘範人師。

  結 論

  俗話說:“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贊僧。”如果反過來說即是:假使佛法敗,莫非僧謗僧。這話聽來有些不太順耳,確是千真萬確的名言。如今的佛教內部不僅不能互相幫助和諒解,而且互相毀謗和誣陷,使得佛教僧團不合,信衆失去信心,給佛教造成了極壞的影響。若要扭轉目前佛教面臨的嚴重局勢,必須從佛教的根本上著手。佛教到今天這一步全是因爲放松了戒律的觀念所成,當在這經濟的社會裏金錢變爲萬能,在佛教一些所謂的高僧大德也看到了名利,而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僧人,認爲金錢可以是佛教複興和發展。只看到了寺廟的經濟收入卻忘記了僧人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青年僧人更不用說,認爲有錢可以創造一切,持戒修行皆是無能之人所爲,根本上就不知道出家是爲了什麼!這實爲佛教之不幸也!

  在這世紀之交我們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二十一世紀將使一個高度文明和現代化的時代。佛教在二十一世紀要想大展宏圖,這項任務就擔負在我們青年一代僧人的肩上,佛教未來的命運也掌握在我們這一代僧青年的手中。佛教要在二十一世紀能夠更加輝煌燦爛,固然經濟上的建設是離不開,可更重要的是佛教自身的建設。只有佛教自身的強大和團結一致,才能給社會和信衆一種可靠有前途的形象。佛教的自身建設主要是僧人的素質和僧團的莊嚴,要想提高僧人的素質首先要從戒律上開始,戒律是僧人和僧團清淨莊嚴的根本保證。我們從曆史中可得到見證,曆史上哪一次法難和滅佛事件,不是因爲僧團不和、僧人素質差,在社會和信教中失去了信心,才被外勢力以可乘之機。如果我們佛教僧團的自身建設強大,六和精神永遠發揮作用,佛教就不會被社會淘汰和遺棄。

  做爲二十一世紀弘法的僧青年,應當能夠認真正確對待佛教目前面臨的困難和任務。要想取得輝煌的戰果就必須首先從自我作起,嚴格要求使自己成爲一個優秀的佛教僧青年,把弘法當做是自己畢生的任務。這就要使我們每一位僧青年從根本上做起,持戒清淨愛護僧團,認真學習戒律的精神和深刻含義。把戒律做爲我們弘法的根本保證。只有佛教的戒律強盛起來,才能壓製佛教的不良習氣和佛教僧團中的敗類;只有戒律的重視和弘揚,才能保證佛法的久住和昌隆。戒律對于一位僧青年來說,是非常的重要和關鍵。如《梵網經》中所說:“戒如大明燈,能消長夜暗;戒如真寶鏡,照法盡無遺;戒如摩尼珠,雨物濟貧窮;離世速成佛,惟此法爲最。”由這首偈頌可說明戒律對于僧青年的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佛法之興隆、僧團之清淨、叢林之莊嚴就在于此;未來佛法之成敗與存亡也在于此!凡是有志者莫不爲佛教之昌盛,佛法之振興而貢獻自己的力量。誠摯祝願佛教在二十一世紀能夠更加輝煌燦爛!

  1998年8月18日

  寫于中國佛學院

《戒律對現代僧青年的重要性(妙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