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戒律與生活(釋恒強)

  戒律與生活

  釋恒強講于西園靜修營

  一、在家戒以五戒爲根本

  說到佛教戒律,主要有兩種:一是出家戒,二是在家戒。出家戒是爲出家衆製定的相應戒律,如沙彌戒、沙彌尼戒、式叉摩那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在家衆受持的戒律主要爲五戒、八戒(八關齋戒)。在家衆有許多社會責任、家庭責任需要承擔,所以出家戒中的一些內容對在家衆就不太適合了。相對出家戒而言,在家戒在戒條上要少很多。

  對于在家衆來說,根本的戒律是五戒。八關齋戒的內容是在五戒的基礎上增加而成,信衆主要在六齋日或叁齋日受持。叁齋日主要是古印度的說法,按照他們的曆法,一個月是十五天,所以齋戒日只有叁天。漢地的曆法一個月有叁十天,所以齋日就有六天。一些信衆在佛菩薩的聖誕日也受持八關齋戒。

  一部分人對戒律有一種恐懼心理,覺得如果受持了這些戒律,這個也不能做,那個也不能做,會給工作、生活和社會應酬造成很大的不便。有這樣的想法,主要是由于他們對于戒律的開遮持犯沒有深入細致的了解。

  西園寺每年都有兩叁次叁皈五戒法會,幾乎每個月都有八關齋戒法會。其中,對于五戒的受持是非常靈活的。大家在受持叁皈的基礎上,對五戒可以分受。所謂分受,就是依據你個人的情況來決定,若你只能受持其中的一條,那就先受持一條,以此類推,也可以先受其中的兩條、叁條或四條。若你的生活、工作情況允許,則可以一次性受持完整的五戒。另外,所受持的每一條戒都有開遮持犯,戒律並不是機械的。

  二、在家五戒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戒律對于在家衆來說,是營造良好的社會秩序與融洽的人際關系不可或缺的一種規範。五戒中的不殺人、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和一般的社會法律乃至社會公德都是普遍相應的。如果有人違犯了五戒當中的一些規定,那他很可能也違犯了社會法律、社會公德、社會公約等社會規範。違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製裁,違犯社會公德、公約就要受到道德和輿論的譴責,這些都會給自他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困擾。

  在家五戒對于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良好生活習慣的基礎,我們就能夠更好地維護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

  現在有些人對佛教戒律有看法,覺得戒律已經過時了。但實際情況是,在家五戒對于古今的社會法律和社會公德來說,有一種社會普遍適用性,這說明在家五戒不會過時。當然,我們這個時代資源相對匮乏,人與人之間的競爭相對激烈,想要出人頭地、功成名就,就得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但我們若只是急功近利,把戒律放在一邊,走“捷徑”達到目的,獲得的成就不可靠、不牢固,還很可能因此受到法律製裁,最終得不償失。

  從下文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佛教戒律與社會日常生活的關系是多麼的密切。

  (一)不殺生

  1、謀殺

  佛教所說的不殺生,重點在于不殺人。如果知道對方是人,內心有殺死他的動機,做了相應的准備,或者親手殺死他,或者教別人去殺,或者雇別人去殺,別人因此而死,他就會犯下不殺生戒的根本重罪。

  人們由于人際關系的複雜或競爭的激烈,有時會産生嗔恨心。佛教聲聞戒判斷殺人罪主要是根據身業來判斷。如果他只是在心裏想著或口頭說著“把這個人千刀萬剮”、“讓他萬劍穿心”,但沒有付諸實踐,就不屬于犯戒。這跟法律判定一個人有沒有犯殺人罪的標准是相同的。

  這條戒與日常生活相當密切。由于世間存在種種不良現象,比如基于社會分配的種種不公、工作中受到不好的對待,一些人嗔恨心馬上現起,走上了殺人犯罪的道路。像美國紐約市,平均每年有540人死于罪犯之手,而2008年的謀殺案爲517起。墨西哥全國在2008年第四季度共有2644人被謀殺,2009年第一季度也有1960人被謀殺。

  當代家庭越來越小型化,最常見的是叁口之家,一對夫妻加上一個小孩,或者再加上兩位長輩,形成五口之家。在這樣一個小型的家庭中,其中一人被謀殺,很可能導致整個家庭的崩潰。比如家庭中的丈夫被謀殺了,這個家庭會難以支撐下去,因爲男人通常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又比如女方受了傷害,男方也會受不了。對于小孩來說,失去了親生父母的愛,身心會受到很大創傷,可能導致他將來出現人格障礙。

  設身處地想一想,我們如果被歹徒拿刀子頂著後背,會感到極度恐懼。生命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寶貴的。佛法經常講“人身難得” ,六道衆生來世得到人身的概率非常微小。微小到何種程度呢?佛陀在經典裏打了一個比方,他隨手抓起一把土,說得到人身的概率就相當于手上的土比于大地上的土。這就意味著,我們死後在來世繼續得到人身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既然人身如此難得,倘若我們遭到歹徒的謀害,失去了生命,對我們而言絕對是一個重大損失,對我們所在的家庭也同樣是個重大損失。

  2、墮胎

  犯殺人戒的行爲主要還有墮胎。如果大家沒有學習過佛法的戒律,對墮胎可能覺得習以爲常。現在世界上多數國家在法律上規定墮胎是合法的,這樣一來,很多國家與地區的夫妻出于雙方的意願乃至某一方的個人意願,就可以隨意墮胎。但根據佛教戒律,墮胎違犯不殺人戒。墮胎所殺的就是腹中胎兒,胎兒有神識,所以胎兒也應當有基本的人權。

  一般來說,胎兒在受孕一個月以後,六根開張,他的手腳四肢、眼耳等六根都會慢慢發育成熟,胎兒也有種種思維、有種種意識,腹中的胎兒和出生後的正常人身心是一樣的。所以在佛教看來,胎兒就是一個完整的人。

  人有別于飛禽走獸,最主要的就是我們有文化、有道德、有同情心,會尊重別人。但是我們自诩爲更“文明”的現代社會,對胎兒的人格尊重卻遠遠不夠。據調查,2002年我國人工流産總數爲149.3萬例,意味著在當年就有149.3萬個小生命被殺害。2004年人工流産總數達400萬例,2008年達竟到1300萬例左右。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總人數才1000多萬,如今單單在我國,2008年被謀害的小生命就達1300萬。這足以讓人感到震驚了。

  墮胎是基于自私,爲了方便個人的生活而傷害一個無辜的小生命,這往往體現了人性的陰暗面。大家想象一下,盡管你現在活生生地坐在這裏,但是如果你母親在懷胎期間不願意把你生下來,然後把你流産掉。如果你想要再次投胎得到人身,概率又非常小。在過去世中,你辛苦修習叁皈五戒,好不容易得到下一世做人的機會,你的父母卻不珍惜你這次做人的機會,把你扼殺于腹中,這多麼可怕!

  3、戰爭

  有些謀殺升級爲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意志,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戰爭。戰爭通常是一個國家的統治階層對另一個國家公民犯下的暴行。

  1914年8月至1918年11月暴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卷入了這場戰爭。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其中1000萬人失去了生命,2000萬人受傷。

  1939年9月至1945年8月暴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全世界先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戰爭。據不完全統計,交戰雙方動員總兵力達1.1億人,結果導致5500萬人死亡,4000多萬人受傷。

  戰爭會公然侵害其他國家公民的生命,一個文明、民主的國家不會輕易發動戰爭。當某些統治階層對其他國家發動暴力掠奪時,都是由于少數人的仇恨或貪欲。對于廣大的公民來說,無法得到最基本的生命保障,基本的人權、生存權都被戰爭暴行無辜侵犯。

  如果我們處于一個戰亂或動蕩的年代,我們的生命隨時會受到威脅。這是大家不願意遇到的。我們都希望和平,而只有在和平的基礎上,社會才能發展。如果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奉行不殺人戒,不去侵害別人,那麼整個社會秩序就會得到基本保障,我們的生命安全也會得到基本保障,由此我們才能正常地工作、生活和學習。

  對于我們佛教徒來說,將來不想墮入叁惡道,就尤其要持好不殺人戒。沒有一定善根的人對佛教不會輕易升起信心,所以一般的佛教徒對于這條戒會持守得比較好。但是我們要意識到,這條戒無論是對于個人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都是必不可少的。這條戒不會讓人失去自由,相反,它能夠保障你的生命安全。

  佛陀非常慈悲,他不僅顧及到人類的生命,還顧及到其他旁類的生命。所以這條戒規定,我們對于一切有生命的存在物,都不要隨意傷害。

  (二)不偷盜

  五戒的第二條是不偷盜。如果我們知道眼前的財物不是自己的而是別人的,但自己有心把別人的財物占爲己有,又通過相應的方便使這個財物遠離它本來所在的地方,這就犯了不偷盜戒。

  日常生活中的盜竊、搶劫、搶奪,都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或者違犯社會法律,或者違犯單位製度,或者違犯社會公德,以此侵犯他人的財物或者公共財物,來滿足自己的私欲。

  有些盜竊是針對個人,會給個人生活帶來困擾。古人雲:“民以食爲天。”盡管我們的生命沒有直接受到威脅,但如果我們失去了生活上的一些物質保障,那會造成我們生活的困難。財物受損可能讓你沒有飯吃,沒有衣服穿,沒有錢交房租,沒有錢買房子,重大的經濟損失則會給個人正常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困擾,有時甚至也會直接危及個人生存。

  有些盜竊是針對公共財産,受到影響的則是社會公衆。有些小偷晚上去偷盜井蓋,行人一不小心就會掉進井裏,過往的車輛如果沒有注意到井蓋不見了就容易出車禍,這給社會公衆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還有些小偷偷竊一些公共設施,比如電線,導致一些地區不能正常供電。還有的小偷盜竊通信設備,給我們正常的通信造成障礙。

  除了盜竊,搶奪和搶劫也屬于偷盜。比如飛車賊盯到你…

《戒律與生活(釋恒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