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論釋義破空品第十▪P4

  ..續本文上一頁,故名實相,可得稱谛;二者空于聖人是實故可稱谛;叁者真谛名真,真故是谛。俗有叁義不得稱谛,一者有法變幻無常,無真實性,不應名谛,二者于凡爲實,凡夫見識虛妄,不足稱谛;叁者名中無有實義故不得稱谛。俗谛若實則便入真。又可直難:若谛則非俗,俗則不谛,怎可說言有世俗谛。

   內曰:不然,相待故知大小一一修妒路

   俗谛于世人爲實,于聖人爲不實,譬如一柰,于棗爲大,于瓜爲小,此二皆實。若于棗言小,于瓜言大者,是則妄語,如是隨俗故無過。

   答上俗是谛義。可作二義說明:一者真難是谛,無有非谛義;二者俗有谛義也有不是谛義。俗有于凡是實故可稱谛,于聖非實不得名谛,故俗有谛義有不是谛二義。“譬如一柰,于棗爲大,于瓜爲小”者,柰是水果名,似桃而非桃,或言古指蘋果,以此比喻俗有谛不谛義,說柰比棗大是比喻俗有于凡是谛;說柰比瓜小這是俗有于聖不是谛,這樣說大小二義皆是事實,比喻說俗有于凡夫是實谛,于聖人便不是實谛,此二義也皆是事實,今說俗爲谛這是隨順世俗人的話說,有什麼不可!

   甲叁 明利益分

   乙一 正明得益

   外曰:知是過,得何等利一一修妒路

   如初舍罪福乃至破空,如是諸法皆見有過,得何等利?

   論有叁分:初請威靈加護,發起論端,爲緣起分,二從“外曰:佛說何等善法”以下,明破邪顯正,是論的正體分,辯論至此,外人理屈辭窮,回邪歸正,請求利益名利益分。

   外人問意:始從《舍罪正》,終訖《破空品》橫破萬法,豎窮五句,作如是解,知如是過者,有何等利益?

   內曰:如是舍我,名得解脫一一修妒路

   如是叁種破諸法:初舍罪福,中破神,後破一切法,是名無我無我所。又于諸法不受不著,聞有不喜,聞無不憂,是名解脫。

   正答利益。上來豎窮橫破,無一法保留,爲何偏答“舍我”?解雲:欲令外人棄舍我執證得解脫,所以偏答“舍我”。又上來總明叁空,一破神明我空,次破一切法是法空,叁明空也空,因爲我在其初,這是舉初以攝後,是省略意。又我見爲六十二見根本,舉根本以攝枝本。又我見爲主觀能動的根,若我見不除難成道果,故興皇大師每說:不畏煩惱,唯畏于我,因爲我執是生死根本的原故。

   乙二 明得益相

   外曰:何以言名得解脫,不實得解脫耶?

   外人問意:爲什麼說是假名得解脫,而不是真實得解脫呢?如小乘人言:斷見思二惑,出分段生死,實得解脫。大乘宗說:斷五住煩惱,了二種生死,得大解脫,今外人所問,同是此意,實是解脫,故是有所得人難得解脫。若能無依無住方能真得解脫。

   內曰:畢竟清淨故一一疏雲:此是修妒路

   破神故無人,破涅槃故無解脫,雲何言人得解脫?于俗谛故說名解脫。

   “畢竟清淨”者,破神故無人,破涅槃故無解脫,這是無人無法,無能無所,無解無縛,本來清淨,怎麼能說實有人我,實得解脫!既是本來清淨,即是不可說,不知何以爲名,只是于世俗谛中說名解脫,《摩诃盤若?平等品》說:“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世尊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得諸佛法,以世谛故得?以第一義中得?佛言:以世谛故說佛得是法。是法中無有法可得,是人得是法,何以故?是人得是法,是爲大有所得,用二法無道無果,世谛即是假名。”所以叁論以無得爲得,得無所得,正禀于盤若。攝山後學劉常淨釋《百論》畢而作偈言

   爲振破邪申正宗  故我敷演無相乘

   光顯如來中觀道  滌蕩叁界迷暗情

    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記

   內曰:如是舍我,名得解脫一一修妒路

   如是叁種破諸法:初舍罪福,中破神,後破一切法,是名無我無我所。又于諸法不受不著,聞有不喜,聞無不憂,是名解脫。

   正答利益。上來豎窮橫破,無一法保留,爲何偏答“舍我”?解雲:欲令外人棄舍我執證得解脫,所以偏答“舍我”。又上來總明叁空,一破神明我空,次破一切法是法空,叁明空也空,因爲我在其初,這是舉初以攝後,是省略意。又我見爲六十二見根本,舉根本以攝枝末。又我見爲主觀能動的根,若我見不除難成道果,故舉皇大師每說:不畏煩惱,唯畏于我,因爲我執是生死根本的原故。

   乙二 明得益相

   外曰:何以言名得解脫,不實得解脫耶?

   外人問意:爲什麼說是假名得解脫,而不是真實得解脫呢?如小乘人言:斷見思二惑,出分段生死,實得解脫。大乘宗說:斷五住煩惱,了二種生死,得大解脫,今外人所問,同是此意,實得解脫,故是有所得人難得解脫。若能無依無住方能真得解脫。

   內曰:畢竟清淨故一一疏雲:此是修妒路

   破神故無人,破涅槃故無解脫,雲何言人得解脫?于俗谛故說名解脫。

   “畢竟清淨”者,破神故無人,破涅槃故無解脫,這是無人無法,無能無所,無解無縛,本來清淨,怎麼能說實有人我,實得解脫!既是本來清淨,即是不可說,不知何以爲名,只是于世俗谛中說名解脫,《摩诃盤若?平等品》說:“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世尊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得諸佛法,以世谛故得?以第一義中得?佛言:以世谛故說佛得是法。是法中無有法可得,是人得是法,何以故?是人得是法,是爲大有所得,用二法無道無果,世谛即是假名。”所以叁論以無得爲得,得無所得,正禀于般若。攝山後學劉常淨釋《百論》畢而作偈言

   爲振破邪申正宗  故我敷演無相乘

   光顯如來中觀道  滌蕩叁界迷暗情

   

   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記

  

  

《百論釋義破空品第十》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百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