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命整體性的意義 4

  

生命整體性的意義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4/7)

  

(4月24日 上)

  

【要點導讀】:

  

◎ 此刻佛菩薩是怎樣利益我們的?

  

◎ 我們感受到善知識的恩德了嗎?

  

◎ 什麼是生命整體性?

  

  

四、如理依師正聽聞·莫墮黨執殷重修

  

1、非理作意障聞思·把握要旨遵師教

  

【設喻曉理】:

  

——我們生病的時候,到醫院看醫生,醫生講你得了什麼病,你這個病是怎麼引起的,你應該吃什麼藥,你吃的時候,還要注意哪些問題?這一點一點,肯定要牢記于心,那麼你才會去照著去做,並且要認真照著去做,我們的病才能夠去除。

  

——對佛門裏面的善知識也是如此,他真正告訴了我們佛法,那我們要照著去做的。

  

——比如我們大家在這個講堂裏邊聽佛法,那麼在座的每一位都是當機衆。

  

——所謂當機衆,我們講佛法的法師,是對大家講的。

  

——更准確地來講,是對大家的程度,對大家的問題來講說的。

  

——而不是說,我們在這裏做一場講座,講出一套理論出來,作一個什麼主題演講,那個是兩回事啦。你作一場報告,跟講佛法是兩回事。

  

——講佛法的目的就是爲了要調伏現前大衆的心。

  

  

【除遣邪執】:

  

——所以你聽的時候,要用心來聽。

  

——而不是說,我們一方面講要聽佛法,一方面我們又起一個念頭,在觀察、在思維“這位法師講的究竟了義,還是不了義?”

  

——那個時候,你心裏面就會有兩個念頭:一個念頭在想要聽,一個念頭在想“我思考一下,我判斷一下,到底我聽還是不聽?我接受還是不接受?我要還是不要?”

  

——你自己內心裏面都起矛盾,都起掙紮。

  

——你自己內心裏面都在互相過不去,就自己的心跟自己的心過不去,內心就不寂靜了。那我們就會有很大的問題。——師父強調!

  

  

【如理認識】:

  

——如果是佛菩薩,如果一個更高量的法師,他也不會因爲說,你是一個衆生,你是一個不如我的人,那麼我同你講話,那麼我這個境界就會變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也就是說,即便說這個法師可能講的不是究竟了義,也不會說我們會有很大的問題。這個不可能的事情。

  

——更多的情況下,是我們內心能不能同佛法去相應,這才是一個很難的一個問題,是一個難度。

  

——而不是說法師講的如法不如法,是說我們的心能不能同法相應。

  

——那麼法師爲我們講的時候,對于我們的問題肯定認識是比較清楚的,比我們自己認識要清楚。

  

——因爲法師畢竟有經過比較長時間的專門的修行用功,他的體會、他的體驗,我們是不好比的,這是肯定的。

  

  

【把握要領】:

  

——所以,我們在寺廟裏邊來,聽聞佛法、來用功,那麼善知識對我們的引導非常的重要。

  

——如果在這一點方面沒有考慮清楚,自己沒有抉擇好,沒有消除一切以無明爲動機,爲出發點的這樣子的一個內心裏邊的大問題,佛法的要領是把握不到,肯定是把握不到。

  

  

2、諸法一味無高下·值遇聖教莫分別

  

【法法無礙】:

  

——一個佛教,他有很多的宗派,他有很多的法門,南傳、北傳、藏傳;大乘、小乘;顯宗、密宗。

  

——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佛菩薩心願的開顯,他們彼此之間是相融無礙的。

  

——肯定是無礙的,並且都是能夠互相包容的,不會互相障礙的,是一體的。

  

——是適應不同衆生的根基,只有這麼多的法門,才能夠度這麼多的衆生,才能夠度很多很多的衆生。

  

  

【破斥邪見】:

  

——而不是說,哪個法門有高低,哪個法門好,哪個法門不好。

  

——只要我們能夠接觸得到,我們能夠用得上功,只要能夠跟得上法師,跟得上善知識,一起去修行用功,都是非常的難得的。

  

——在現在這個時候,佛法本身就比較衰微的時候,我們能夠遇到了,就很了不得啦,就非常不容易了。

  

——我們更沒有必要去挑剔了,你挑剔不來的,你沒有那麼多的條件,沒有那麼多的資本去挑剔。那你挑剔,你怎麼學?那肯定的。

  

  

『附錄·思考題』:

  

1.如理聽聞的關鍵是什麼?爲什麼說法師對我們問題的認識比我們自己要清楚呢?

  

2.八萬四千法門從何而來?佛菩薩爲什麼要開顯這麼多法門呢?

  

3.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不同的法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