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整體性的意義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1/7)
(4月21日上)
【要點導讀】:
◎ 此刻佛菩薩是怎樣利益我們的?
◎ 我們感受到善知識的恩德了嗎?
◎ 什麼是生命整體性?
一、聞法即應如教修·莫觀師過信心求
1、聽聞揀擇希求心·如理觀思斷汙器
【揀擇自心】:
——我們聽聞到佛法的殊勝以後,就必須立刻生起實修的心,就必須立刻發起求證圓滿佛果的動機和意樂。這是非常重要的。——師父強調!
——如果我們聽到了,知道了佛法如此的殊勝,但是,我們不想要這麼好的佛法,就在當下我們都沒有這種心,說明我們對佛法的希求(遠遠不夠)。
——那這種境界過後,時間過後,我們何時能夠真正想起來,要去學修佛法?
【如理認識】:
——我們聽到法師爲我們講說佛法的時候,法師本身僅僅也是在傳遞佛法的信息。
——佛法是佛菩薩悟出來、證到的境界,曆代的傳承祖師們,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我們今天所有的講說佛法的法師們都是在傳遞佛法的信息。
——既然法師們都是替佛說法,代佛來宣說佛法,所說的佛法就是佛陀的言教,遵照著佛陀的經論進行開講,爲我們講說。
——作爲我們聽法的人,就不可以,也不應該在傳遞佛法信息的善知識身上去尋求過失,就是我們常常所聽到的“觀過”。
【非理作意】:
——我們就會覺得,這個法師講得是不是如法?是不是如理呀?是不是講得圓滿啊?
——我們在還沒有聽聞的時候,不了解的情況下,有時候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思想准備下,我們就會給對方,給我們接觸到的善知識下一個結論:某某法師如法,某某法師不如法。
——總而言之,似乎大部分都不如法,似乎大部分講得不可靠,那這個很成問題。
【師父破斥】:
——你沒有聽,你怎麼知道,他講得如理不如理?
——你沒有聽,怎麼知道他如法不如法?
——他還沒有講,你怎麼知道他如理不如理,如法不如法?
——我們只有去聽,我們只有去了解,通過一段時間的用功、實修,這樣下去,我們才能夠知道說,這位法師講的佛法同自己本身相應不相應。
2、如理視師當自省·缺乏信心墮誤區
【如理認識】:
——所有的人,所有的法師,他不是佛了,他只是替佛在說法。
——那麼替佛在說法,他就是佛的法身的遍照,佛的法身的體現。
——也就是,如果不是佛法,如果不是佛陀的智慧光明,那我們怎麼能夠聽得到佛法?
——如果沒有曆代祖師大德來傳持佛法,我們也聽不到,肯定聽不到。
——經典上面的所有的教授都是佛說的,而現在我們還有錄音帶,還有光碟,都是祖師大德們講的,而這些本身都是佛法,它已經告訴了我們如何去實踐。
【反觀自問】:
——那麼既然所有的這些佛法都是靠法師們來傳遞、善知識來弘揚,那究竟我們要聽什麼樣子的佛法?要聽什麼樣子的法師爲我們講佛法的時候,我們才會去實踐?
【認清症結】:
——那問題是,我們不能發起這種實修的心,這種心發不起來,發不出來。
——而不是說,法師們所講的佛法有問題。
——這佛法不會有問題,問題是我們對佛法生不起信心。
——對佛法生不起信心不在于說,這個佛法是出自于什麼人的嘴上說出來的,
——也不在于說,這個佛法是在什麼地方講出來的,這都是其次的問題。
——佛在世的時候,那最初寺廟也沒有的,他都是在露天講佛法,是不是?
——他很多很多的人都是慕名而來,聽了以後都能夠受到極大的加持,得到很大的利益,就是把佛法真正聽到心裏去,
【修學誤區】:
——那我們如果不是以這樣子的一種心態,去聽聞佛法的時候,就往往容易走偏。
——所謂走偏,我們一定要去尋找一位自己認爲,各方面比較圓滿的善知識,各方面比較具足條件的善知識,這是很多人很多人的一種希望。
【扪心自省】:
——事實上,我們學佛的在家的佛弟子,又有多少人敢說,我們已經找到善知識了,我們真正按照善知識的教授去實踐了。
——那麼你找到了,又怎麼樣子呢?你是不是修得比別人要好呢?
——你是不是心發得比別人要好呢?
——是不是對佛法事業的推廣方面、弘揚方面,做得比別人要多呢?
——你的成績在哪裏?你每天都修了多少法?每天都做了多少的事情?
『附錄·思考題』:
1.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法師爲我們講說佛法?爲什麼不應該對說法師觀過?
2.我們不能如理聽聞的真正問題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