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光 普 照 衆 生 心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4/6)
(6月18日上)
【要點導讀】: ◎ 如何透過發心、修行提升心力? ◎ 心與法相應的覺受應該是怎樣的? ◎ 爲何說“所長即所短”? 四、心法相應沐佛光·衣食住行不離法 1、佛光庇護出叁有·行住坐臥皆是法 【如理認識】: ——我們所有的一切,學、修、發心、用功,都是在佛菩薩的光明庇護之下。 ——佛菩薩的智慧光明不是一般意義上面的光明,這佛光不同我們的太陽的光,不同月亮的光明,不同星星的光明,更不同我們電燈這樣子一種光明。 ——佛的光明是大圓滿覺,是大圓滿,是清淨圓滿的法身的展示,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叁業:身、語、意,時時刻刻都在饒益有情。 ——只有我們誠心學佛法,就會有很大的感應,得到很大的加持,會有很大的收獲。 【了達經義】: [經]:《法華經》裏邊講,“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衆生諸根鈍,所漏癡所聞,如是之等類,雲何而可度?” ——釋迦牟尼佛的智慧最爲微妙,最爲殊勝,但是衆生鈍根、無明,對世間的種種的五欲快樂貪著, ——“如是之等類,雲何而可度”,就是不能作爲所度化的機了, ——也就是,如果我們對世間上面種種的生活,現世上面種種的成就,有爲法的事情,非常地貪著,覺得有樂趣、有意義,我們的出離心就培養不起來了,就不能得到度化了。 【如法思維】: ——因爲都是有爲法,因爲它就是生住滅的法,生住滅的法都是不可靠的,都是如夢如化的,都是不真實的。 ——我們真正只有超出叁有、超出叁界,“超出叁界外,不在五行中”,過去有這樣一個說法。 ——就是我們的身、語、意不在欲界、色界、無色界裏頭, ——無色界的有情已經就是禅定的功夫相當深了,那我們在佛法上面的成就要比無色界的有情更深、更高。 ——那麼怎麼樣才能夠比無色界的有情禅定的功夫更高?我們只有同佛的法性光明相應! 【體悟佛法】: ——那我們又如何隨時隨地能夠體驗到佛的光明、佛的智慧?我們怎麼去體驗呢?怎麼去感受呢? ——比如我們吃飯、我們看經、我們走路、我們在談話、我們在做事等等,日常生活當中的一切的一切, ——只要我們能夠保持正念,我們能夠專注,我們能夠安祥,我們能夠甯靜,我們能夠感受到說自己的心同佛法相應,那我們就是沐浴在佛的自性光明當中,我們才是真正意義上學佛了。 ——因爲,我們時時刻刻內心想到的是佛法;時時刻刻想到一切時處普攝護;時時刻刻都想到佛陀大慈大悲,無時無處不在饒益我們。 ——那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的行住坐臥、衣食住行,自己的內心都不能忘失掉佛法。 ——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衣食住行、行住坐臥,這個過程當中忘記了佛法,那麼你吃飯就是吃飯,穿衣就是穿衣,走路就是走路,它就沒有多大意義,做事就是做事。 ——你只有內心裏面充滿了佛法,從佛法的角度,從發心的角度,那麼你在做事、你在穿衣吃飯,它的意義就是不同一般,都是能夠體現佛法,都能夠讓自己非常地安詳、非常地快樂。 ——所以佛法都是能夠在很多很多的層面得到體現。 2、心緣叁寶力無窮·順逆二境恒緣法 【對比體悟】: ——我們學了佛法,內心當中都應該要有很強的力量,這種很強的力量什麼意思呢? [喻]:比如我們一個電燈泡,接上了電,那麼接上了電源,它隨時隨處都會亮,它會一直在亮,爲什麼它能夠一直在亮呢?因爲它電線是暢通的,因爲有電流。這個電流從哪裏來的?就從電站來的。 ——我們學佛法也是一樣,他每個人就象一個電燈泡一樣,你只有跟叁寶、跟佛菩薩這個電線接上去,我們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力量。 ——如果不是這樣子的話,我們自己內心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就猶如我們的這個手機充電一樣,手電筒充電一樣,很快就用完了。 ——那麼你如果跟電站的電接起來,這個就不得了了 ——當我們去緣念的時候,我們的心就跟佛菩薩的電源就接上去; ——我們如果不去緣念的時候,這個天線就斷了,電線就斷了,就不行了,一天兩天,時間一長,這個心就不對頭。 【修行指要】: ——所以,我們在平時日常生活當中,心情好的時候,快樂的時候,固然需要佛法,固然需要去用功、去努力、做功課、緣法; ——在困難的時候,在有問題的時候,在迷茫的時候,困惑的時候,更加需要佛法,更加需要去緣法, ——無論是學習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日常的一切,都是需要去緣法,去用法。 『附錄·思考題』: 1.如何理解《法華經》上的“如是之等類,雲何而可度”這句的涵義? 2.我們怎麼樣才能夠比無色界的有情禅定的功夫更高? 3.我們如何隨時隨地能夠體驗到佛的智慧光明?我們該怎麼去體驗和感受呢? 4.學了佛法,怎麼讓自己內心保持源源不斷的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