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光 普 照 衆 生 心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3/6)
(6月17日上)
【要點導讀】: ◎ 如何透過發心、修行提升心力? ◎ 心與法相應的覺受應該是怎樣的? ◎ 爲何說“所長即所短”? 叁、佛法微妙勿執取·莫著言說心契法 1、心行處滅不可取·心法相應法即心 【如理思維】: ——佛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小乘人聽它是小乘的法,大乘人聽就是大乘法。 ——最初五比丘聽四谛法,證聲聞果,但是有八萬諸天,聽了四谛法以後,證了無生法忍。那麼無生法忍就是大乘法。 ——釋迦牟尼佛得到的菩提是無爲法,滅谛;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也是無爲法,滅谛。 ——那麼對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我們不能去執取,執取它就是煩惱。 ——取就是煩惱,無明、愛、取,叁煩惱嘛,十二因緣裏面有取, ——也就是我們不能以煩惱心去緣佛法,佛法是要來對治我們的煩惱的心。 【心行處滅】: ——那麼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通過我們凡夫的內心的境界,要做到什麼呢?心行處滅! ——我們常常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心行處滅,我們才能夠心領神會。 ——心行如果不能滅的話,就是煩惱去除不掉,就是我們內心的狀態如果不把它止息掉,那麼這佛法就進不來。 ——所以爲什麼說佛法是心行處滅,言語道斷?你只要去說,它就不是真正的佛法,就不是一種境界了,你說了話就落入一種文字相。 ——心、行、處什麼意思呢?就是行、行蘊,就是內心的活動。 ——我們內心的煩惱的活動,這樣子的一種狀態沒有掉了,就變成佛法的狀態,變成清淨光明的狀態, 【如法思維】: ——那麼我們的心如何才能夠滅呢?念佛念到什麼程度,才能夠心跟法兩亡?才能夠心行處滅呢? ——如來所說的法既然不可以妄心取,那麼我們能不能用口頭來講呢? ——從究竟了義上面來說,我們也是不可說的,不可用口來宣說的。 ——爲什麼呢?如來所說的法是超過我們凡夫的語言的境界,不能用凡夫的語言來表達出來的,所以說“不可說”,是言語道斷的境界才能夠明白如來的法。 ——那麼我們言語未斷的時候,還就是在我們語言的這樣一個狀態當中,那麼這個同佛的境界,同覺悟的境界還是不同的。 【觀照自心】: ——我們內心如果是有執取,內心如果還是一種有爲法的狀態,這樣子的話,我們就是落入到生滅法,落入到生死之法,落入到有爲法。 ——如果內心是無爲的狀態,才是滅谛的狀態,才是不生不滅的狀態, ——如果不是這樣子的話,我們都是一種分別心,都是一種妄想心, ——《法華經》面講,“此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知”,它不可以思量心、分別心去取如來的法, ——只有思量心、分別心盡,才能夠領會如來的法,所以說“不可取”。 【辨析相應】: ——凡夫心就以妄想心來緣取佛陀的不生不滅的法,所以我們念佛也好,念經也好,磕頭也好,聞思也好,剛剛開始它有對立的,有人有法,有心有法, ——最後他完全進入到佛法的一種狀態,就心跟法相應, ——心跟法相應,他是分不出來的什麼是心?什麼是法? ——他完全相應,內心裏面就是佛法,佛法就是心,它叫做相應。 ——如果我們內心當中,還知道說,這個是我的心,那個是佛法,這個心跟佛法還是對立,這個心還是煩惱, ——也就是所有的佛法本身我們內心裏面就是具足了,只是透過外在的因緣來啓發,啓發了以後,我們的心跟法相應。 ——心跟法相應,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用功,它會一直持續的。 2、文辭演說難趣法·應棄空談唯修心 【依法自省】: ——我們佛經固然是佛講的,它是要來描寫佛的境界,來描述無上正等正覺的境界,來描述從人如何進入到正等正覺這樣一個境界,這是肯定的。 ——但是,我們通過佛經來用法,自己的心能不能契入到那樣子的一種境界當中去? 【學修誤區】: ——如果我們心不能契入到佛法的境界裏頭去,就會變成言說啦,就是所有的佛法就會變成一套理論。 ——所謂理論,就是我們口頭的佛偈,大家在說來說去,你說一套,我說一套,你說一段,我也說一段,就會變成這樣子啦。我們常常說,不要搞理論,就這樣一個意思啦。 ——因爲你只有自己的心跟理論相應,而沒有跟理論裏頭的境界相應。 ——如果我們真正同理論裏頭的境界相應的話,那我們不會在乎那個理論啦。 [喻]:打比講,我們一本書當中,寫到吃糖怎麼甜,吃糖有什麼好處,它描寫得非常的實際——這個只是宣傳單,書本上面來描述的。那麼實際上,我們真正,要去吃這個糖,你才知道說,這個糖是什麼味道,你那個想象是不一樣的。 【如理認識】: ——所以我們要能夠通過這些語言、文字,通過這些經論,內心裏邊能夠去契入到這樣子一個境界當中去。 ——“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就是不可以用言語來表達。 ——但是爲了讓我們能夠修行上面的方便,讓我們能夠有一個准則,所以佛菩薩、祖師大德們還是苦口婆心,講了很多的佛法,翻譯很多經典,爲我們提供很大的方便。 ——古人講,“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裏用功夫,若于紙上談佛法,筆尖點幹洞庭湖”, ——就是,如果是我們在筆墨上面來談佛法,在口頭上面來談佛法,沒有在心裏面去用功夫,這個跟佛法是不相幹的。 ——所以,我們在寺廟裏邊用功修行、學習佛法,絕對要用心,要去了解我們心是怎麼回事。 【破邪分別】: ——如果我們內心不能在佛法境界上面真正去用功的話,我們就非常容易經常在分別什麼是佛法,什麼不是佛法?什麼是如法,什麼是不如法?什麼是究竟了義,什麼是不究竟了義?什麼法可靠,什麼法不可靠?什麼法有傳承,什麼法沒有傳承? ——天天都是講這些不切合實際的、沒有用的東西,實際上面你自己內心都是非常的空洞, ——自己內心本來就一無所有,沒有真正領會到佛法的要旨究竟是什麼。 ——只有你自己的功夫很高很深,你才能夠知道別人的功夫怎麼樣。 ——如果我們自己的境界很低,別人的境界,我們是不知道的,肯定是不知道的。 【學佛要旨】: ——所以我們學佛法要有一顆信心非常重要, ——而不是在理論上面去推理,也不是在理論上面去分析、比較, ——更不是道聽途說、自以爲是。 『附錄·思考題』: 1.爲什麼說佛法是心行處滅,言語道斷的? 2.爲什麼我們不能去執取佛法? 3.心與法相應是一種什麼狀態呢? 4.什麼對于學佛法來說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