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業果
理念課要點(十五)
(9月8日 [080629課堂筆記之十五] 一、課前引導 二、文章內容:“因爲我們不了解心性的本質是空的,就以爲有一個實在的“我”存在,因爲覺得有實在的“我”存在,就會把一切外在所體現出來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假相當真,……” “……很容易在心外的種種事物上面作分別,就由無明進入到第二個狀態----行的狀態,就是去造業。……” 這一整段內容。 ----這種狀態下,大家是一邊感受到手的冷熱,一邊還聽到音樂,這就是心念的交替,在音樂和手接觸的感受間跑來跑去。 ----所以根境塵相合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有辦法控製自己的心,一觸就立刻作意,放音樂是讓大家作意到音樂上,卻根本控製不了。 ----有作意就開始了別,了別手的冷熱、大小、胖瘦等等。 ----有了種種的了別,但還沒有想說他的手怎麼這麼瘦啊?爲什麼這麼滑啊?還沒有到思,分析胖瘦細滑的原因就是思,思就是行,行就是造業。 ----實際上任何一件事都有這樣一個過程,我們的心念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但我們卻一直認識不到自心。 ----同學回答了滿意和不滿意的原因,滿意的人覺得自己的手靈巧、修長,不滿意的覺得自己的手太胖、太黑。這就是審慮思。滿意的你就會去保持,不滿意的你就會去改變。 ----不滿意的會問別人原因,你是怎麼保養的、用的什麼護膚品?我也要去買這種護膚品來保養,然後你決定要下山去買,想讓自己的手也那麼細滑。這就是由思而決定,最後動發于身口。 手一碰就有感覺,然後馬上了別,根本不由你、停不下來,然後就有了思,可能在審慮思的時候你能覺察到這樣不對而截斷它,你會想都學佛了,還在意這些幹什麼?這樣這個業就停止了。 ----請同學分享觀想的體會。 ----大家不容易進入狀態,就是境界不起的時候不容易觀過,即當我們所緣境很強的時候,現在的所緣境是上課,面對法師和同學,耳根一直攀附在法師講課上,煩惱的境很難調起來。 ----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的所緣境是什麼? ----比如以前寫博客的時候,師父說你最強的所緣境就是寫博客,然後自己一天都在正念中,觀察哪個可以寫、哪個不適合寫,雖然活動的場面很紛亂、宴會吃的東西很好,自己卻一點感覺都沒有。 ----比如你一天要念幾千聲的佛號,早晨一起來你就想到要開始做功課,今天一定要完成,你就會發現你不會那麼浪費時間了。當我們對所緣境抓得不牢的時候,煩惱就乘虛而入了。 ----又如今天要給大家上課,從早到晚就一直在想晚上要上課了,所緣境就非常強。 ----同樣,打坐參禅用功很專注時,其他的東西就不起作用了。 ----所以,一個用功的決竅就是我們要怎樣來明確我們的所緣境。 課堂筆記之十六 叁、再次總結上堂課的主旨 四、來果禅師的傳記故事 五、課後思考的問題 1、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可分學佛前、後及今後叁階段。 2、爲什麼我們很容易偏向于追求物欲,而對心靈的追求容易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