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開示《大乘百法明門論》筆記要點(第十二講 中)
(6月17日)
【錯誤現行】常講要去對治習氣,不僅沒有對治習氣,反而增長了習氣,增長了內心中對治習氣的欲望。老講要去對治,不知不覺又增長了另外一種心態。 【立正破邪】學佛法、學唯識,就是要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養成一種好的習氣,而不是說我們要拿一種習慣去對治另一種習慣。 【用法不當】一旦我們對自己的煩惱采取了對立、對抗的方法,最後都是對治不了的。 【此生彼滅】只有我們把這個煩惱、習氣放一邊,不去作意,不去挂礙,去培養自己聞思的能力,獲得智慧(,才能真正消除煩惱習氣)。我們有了智慧之後,煩惱習氣就不可怕了。反過來說,我們沒有智慧,剩下的就是煩惱與習氣。 【認識智慧】這些智慧從什麼地方來呢?智慧是什麼?智慧對人有什麼作用?必須要很清楚。 如果我們不知道智慧是什麼,那我們開智慧幹嘛?必須很清楚。 【二無我】學百法明門論,我們認識到人最後要無我;學到法,法也要無我。人無我,法無我。人無自性,法也無自性,衆緣和合而成、五蘊和合而成,因緣和合而成。 【共通性】我們這麼認爲,有可能你、我、他,大家都這麼認爲,這就變成了世間上面公共的這麼認爲。 【差異性】也有可能你這麼認爲,他這麼認爲,第叁個人又這麼認爲,各自任持的東西不一樣。 【喻】蓋房子,有五個、八個方案,你要怎麼去表達,讓大家覺得這個方案最好,才會接受。 每一個人任持了自己的自性,每一個人也能表達、敘述自己任持自性裏面的內容。 【矛盾發生】如果比較複雜的,就會産生種種問題。這些問題,實際上面都是我們每個人內心的起伏,心所的反應,一下子這個心所在反應,一下那個心所在反應,一下子是哪幾個心所在交叉反應,都是我們內心當中的一種起伏,內心的一個狀態,在對立。 【如理認識】只要我們一說某某人、某某事、某某地方,等等,實際上我們就在任持自性,就是我們有去想這些事情。 【法爾如是】任持自性就是一種法,不是說這個就是好或不好,就是人心裏的行相,就是這麼一回事情。 【如理·非理】任持對了就是好,任持不對就是不好。 【修行內涵】修行,(就是)我們怎麼來培養這種改變任持事物自性的動力。因爲我們認識錯了,所以我們要去改變,怎麼改變呢?要去學。不學,怎麼改變呢? 【喻】直播,剛開始大家也不會,但是大家很用心去學,現在就播得很好。 乙二、破除種種現行誤區 【錯誤現行】有時,有些人沒有認識到苦與樂都是在我們心裏,有沒有問題也是在我們心裏,智慧煩惱也是在我們心裏,就會變成說:“我是最差的人,文化、能力、經驗,都最差,習氣又很重。”在廟裏我們常常遇到。 【透視發心】他講自己最差目的在哪裏呢?“我最差,我就這樣子”,“我最差,你們要來關懷我,大家要來給我說好話”,很多人表現出這樣狀態的目的是爲了獲得別人的同情、支持和理解。我就不吃這一套:“你差就差,差就學去,你不學來這裏幹嘛?你越差越要學啊!” 【行持最要】我們學佛法,不是說“我知道了”,知道了跟做到是兩件事情。 做到了,才是一種功夫;知道了不算什麼功夫。知道又怎麼樣?不知道又怎麼樣?做到就不同。 【喻】直播,哪裏沒弄好,就會有影響,如果我們沒有去觀照,就做不好。並且要非常如法去思維:必須要怎樣做,要避免哪些問題,才能保證我們直播工作做得好。 做其他工作也是同樣的道理。 【錯誤現行一】有時我們明明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意思,這個話是什麼意思,明明知道自己九點鍾要做什麼、十點鍾要做什麼,很清楚,但是因爲有伏藏的心相,就會說“這個記不清楚,說不清楚”,或者說“我忘記了”,“搞不清楚”。這就是說,不願意軌生物解,不願意把這個事給人講清楚。 【錯誤現行二】這個同修看得比較習慣,他問什麼問題就多跟他講,五分鍾、十分鍾、半個小時(都可以);這個同行我看不慣,你問我什麼,我知道也不給你說,知道也說不知道,我有時間也說沒時間。 【以喻說明】所謂很強的依賴感,就比如:我們上面負責的法師或者帶動的義工沒有說,我就不去做,他也不催,我就不著急。認爲“反正人這麼多,多做一點少做一點,多學一點少學一點無所謂。”這就是依賴感越來越強。 【任運無間】眼、耳、鼻、舌、身、意。眼睛要看,你說“心沒有下命令,沒有讓我看”;鼻子要呼吸,你說“心沒有下命令叫我呼吸”,(你不會這樣認爲。)(因爲)它都是任運的。眼睛要看、耳朵要聽、鼻子要呼吸、嘴要吃東西、腳要走路、手要拿東西……六根對六境産生六識,對我們人來講是任運的。 【何謂任運】所謂任運,就是自然而然就該這麼做,而不是外在的人非要讓我們如何如何。(如果這樣),那修行就越來越麻煩、越來越苦惱,最後就修不動了,越來越惰性,怎麼可能走得動? 【原因所在】這就是不通達二無我,不了解真正意義上的法是什麼。 【分分明明】佛是覺者,是覺悟。覺,就是非常清楚現在自己做什麼,每天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