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开示《大乘百法明门论》笔记要点(第十二讲 中)
(6月17日)
【错误现行】常讲要去对治习气,不仅没有对治习气,反而增长了习气,增长了内心中对治习气的欲望。老讲要去对治,不知不觉又增长了另外一种心态。 【立正破邪】学佛法、学唯识,就是要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养成一种好的习气,而不是说我们要拿一种习惯去对治另一种习惯。 【用法不当】一旦我们对自己的烦恼采取了对立、对抗的方法,最后都是对治不了的。 【此生彼灭】只有我们把这个烦恼、习气放一边,不去作意,不去挂碍,去培养自己闻思的能力,获得智慧(,才能真正消除烦恼习气)。我们有了智慧之后,烦恼习气就不可怕了。反过来说,我们没有智慧,剩下的就是烦恼与习气。 【认识智慧】这些智慧从什么地方来呢?智慧是什么?智慧对人有什么作用?必须要很清楚。 如果我们不知道智慧是什么,那我们开智慧干嘛?必须很清楚。 【二无我】学百法明门论,我们认识到人最后要无我;学到法,法也要无我。人无我,法无我。人无自性,法也无自性,众缘和合而成、五蕴和合而成,因缘和合而成。 【共通性】我们这么认为,有可能你、我、他,大家都这么认为,这就变成了世间上面公共的这么认为。 【差异性】也有可能你这么认为,他这么认为,第三个人又这么认为,各自任持的东西不一样。 【喻】盖房子,有五个、八个方案,你要怎么去表达,让大家觉得这个方案最好,才会接受。 每一个人任持了自己的自性,每一个人也能表达、叙述自己任持自性里面的内容。 【矛盾发生】如果比较复杂的,就会产生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面都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起伏,心所的反应,一下子这个心所在反应,一下那个心所在反应,一下子是哪几个心所在交叉反应,都是我们内心当中的一种起伏,内心的一个状态,在对立。 【如理认识】只要我们一说某某人、某某事、某某地方,等等,实际上我们就在任持自性,就是我们有去想这些事情。 【法尔如是】任持自性就是一种法,不是说这个就是好或不好,就是人心里的行相,就是这么一回事情。 【如理·非理】任持对了就是好,任持不对就是不好。 【修行内涵】修行,(就是)我们怎么来培养这种改变任持事物自性的动力。因为我们认识错了,所以我们要去改变,怎么改变呢?要去学。不学,怎么改变呢? 【喻】直播,刚开始大家也不会,但是大家很用心去学,现在就播得很好。 乙二、破除种种现行误区 【错误现行】有时,有些人没有认识到苦与乐都是在我们心里,有没有问题也是在我们心里,智慧烦恼也是在我们心里,就会变成说:“我是最差的人,文化、能力、经验,都最差,习气又很重。”在庙里我们常常遇到。 【透视发心】他讲自己最差目的在哪里呢?“我最差,我就这样子”,“我最差,你们要来关怀我,大家要来给我说好话”,很多人表现出这样状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同情、支持和理解。我就不吃这一套:“你差就差,差就学去,你不学来这里干嘛?你越差越要学啊!” 【行持最要】我们学佛法,不是说“我知道了”,知道了跟做到是两件事情。 做到了,才是一种功夫;知道了不算什么功夫。知道又怎么样?不知道又怎么样?做到就不同。 【喻】直播,哪里没弄好,就会有影响,如果我们没有去观照,就做不好。并且要非常如法去思维:必须要怎样做,要避免哪些问题,才能保证我们直播工作做得好。 做其他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 【错误现行一】有时我们明明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意思,这个话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自己九点钟要做什么、十点钟要做什么,很清楚,但是因为有伏藏的心相,就会说“这个记不清楚,说不清楚”,或者说“我忘记了”,“搞不清楚”。这就是说,不愿意轨生物解,不愿意把这个事给人讲清楚。 【错误现行二】这个同修看得比较习惯,他问什么问题就多跟他讲,五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都可以);这个同行我看不惯,你问我什么,我知道也不给你说,知道也说不知道,我有时间也说没时间。 【以喻说明】所谓很强的依赖感,就比如:我们上面负责的法师或者带动的义工没有说,我就不去做,他也不催,我就不着急。认为“反正人这么多,多做一点少做一点,多学一点少学一点无所谓。”这就是依赖感越来越强。 【任运无间】眼、耳、鼻、舌、身、意。眼睛要看,你说“心没有下命令,没有让我看”;鼻子要呼吸,你说“心没有下命令叫我呼吸”,(你不会这样认为。)(因为)它都是任运的。眼睛要看、耳朵要听、鼻子要呼吸、嘴要吃东西、脚要走路、手要拿东西……六根对六境产生六识,对我们人来讲是任运的。 【何谓任运】所谓任运,就是自然而然就该这么做,而不是外在的人非要让我们如何如何。(如果这样),那修行就越来越麻烦、越来越苦恼,最后就修不动了,越来越惰性,怎么可能走得动? 【原因所在】这就是不通达二无我,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法是什么。 【分分明明】佛是觉者,是觉悟。觉,就是非常清楚现在自己做什么,每天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