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莊嚴論經卷第叁

  大莊嚴論經卷第叁

  (一一)

  複次若有弟子。能堅持戒爲人宗仰。一切世人並敬其師。我昔曾聞。有諸比丘曠野中行。爲賊剽掠剝脫衣裳。時此群賊懼諸比丘往告聚落盡欲殺害。賊中一人先曾出家。語同伴言。今者何爲盡欲殺害。比丘之法不得傷草。今若以草系諸比丘。彼畏傷故終不能得四向馳告。賊即以草而系縛之。舍之而去。諸比丘等既被草縛。恐犯禁戒不得挽絕。身無衣服爲日所炙。蚊虻蠅蚤之所唼娆。從旦被縛至于日中。轉到日沒晦冥大闇。夜行禽狩交橫馳走。野狐群鳴鸱枭雊呼。惡聲啼叫甚可怖畏。有老比丘語諸年少。汝等善聽。人命促短如河駛流。設處天堂不久磨滅。況人間命而可保乎。命既不久。雲何爲命而毀禁戒。諸人當知。人身難得。佛法難值。諸根難具。信心難生。此一一事皆難值遇。譬如盲龜值浮木孔。佛之正道不同于彼九十五種邪見倒惑無有果報。修行佛道必獲正果。雲何吝惜如此危脆不定之命毀佛聖教。若護佛語現世名聞具足功德後受快樂。如佛說偈。

   若有智慧者  能堅持禁戒

   求人天涅槃  稱意而獲得

   名稱普聞知  一切鹹供養

   必得人天樂  亦獲解脫果

   伊羅缽龍王  以其毀禁戒

   掏傷樹葉故  命終墮龍中

   諸佛悉不記  彼得出龍時

   能堅持禁戒  斯事爲甚難

   戒相極衆多  分別曉了難

   如劍林棘聚  處中多傷毀

   愚劣不堪任  護持如是戒

  是諸比丘爲苦所逼。不得屈申及以動轉。恐絕于草傷犯禁戒。自相謂言。我等修行亦如彼稱。均平處所不令增減。今在怖難恐懼之處。執志不虧始別儜健。以斯賤命當貿貴法。人天之樂及涅槃樂。我等今者更無所趣。唯當護戒至死不犯。即說偈言。

   我等往昔來  造作衆惡業

   或得生人道  竊盜淫他妻

   王法受刑戮  計算不能數

   複受地獄苦  如是亦難計

   或受畜生身  牛羊及雞犬

   獐鹿禽狩等  爲他所殺害

   喪身無涯限  未曾有少利

   我等于今者  爲護聖戒故

   分舍是微命  必獲大利益

   我等今危厄  必定舍軀命

   若當命終後  生天受快樂

   若毀犯禁戒  現在惡名聞

   爲人所輕賤  命終墮惡道

   今當共立要  于此至沒命

   假使此日光  曝我身命幹

   我要持佛戒  終不中毀犯

   假使諸惡狩  掴裂我手足

   終不敢毀犯  釋師子禁戒

   我甯持戒死  不願犯禁生

  諸比丘等聞老比丘說是偈已。各正其身不動不搖。譬如大樹無風之時枝葉不動。時彼國王遇出田獵。漸漸遊行至諸比丘所系之處。王遙見之。心生疑惑作是思惟。彼裸形者爲是尼揵爲是沙門。作是念已遣人往看。諸比丘等深生慚愧障蔽其身。使人審知釋子沙門。何故知之。右肩黑故。使即還返白言。大王。彼是沙門非爲尼揵。即說偈言。

   王今應當知  彼爲賊所劫

   慚愧爲草系  如鈎製大象

  于時大王聞是事已。深生疑怪默作是念。我今宜往彼比丘所。作是念已。即說偈言。

   青草所系手  猶如鹦鹉翅

   又如祠天羊  不動亦不搖

   雖知處危難  默住不傷草

   如林爲火焚  [犛-未+牙]牛爲尾死

  說是偈已往至其所。以偈問曰。

   身體極丁壯  無病似有力

   以何因緣故  草系不動轉

   汝等豈不知  身自有力耶

   爲咒所迷惑  爲是苦行耶

   爲自厭患身  願速說其意

  于是比丘。以偈答曰。

   此草甚脆弱  頓絕亦不難

   但爲佛世尊  金剛戒所縛

   守諸法禁故  不敢挽頓絕

   佛說諸草木  悉是鬼神村

   我等不敢違  是以不能絕

   如似咒場中  爲蛇畫境界

   以神咒力故  毒蛇不能度

   牟尼尊畫界  我等不敢越

   我等雖護命  會歸于磨滅

   願以持戒死  終不犯戒生

   有德及無德  俱共舍壽命

   有德慧命存  並複有名稱

   無德喪慧命  亦複失名譽

   我等諸沙門  以持戒爲力

   持戒爲良田  能生諸功德

   生天之梯蹬  名稱之種子

   得聖之橋津  諸利之首目

   誰有智慧者  欲壞戒德瓶

  爾時國王心甚歡喜。即爲比丘解草系縛。而說偈言。

    善哉能堅持  釋師子所說

   甯舍己身命  護法不毀犯

   我今亦歸命  如是顯大法

   歸依離熱惱  牟尼解脫尊

   堅持禁戒者  我今亦歸命

  (一二)

  複次若人內心賢善則多安隱利益一切。是故智者應修其心恒令賢善。我昔曾聞。有諸比丘。與諸估客入海采寶。既至海中船舫破壞。爾時有一年少比丘捉一枚板。上座比丘。不得板故將沒水中。于時上座恐怖惶悸。懼爲水漂。語年少言。汝甯不憶佛所製戒。當敬上座。汝所得板應以與我。爾時年少即便思惟。如來世尊實有斯語。諸有利樂應先上座。複作是念。我若以板用與上座。必沒水中洄澓波浪。大海之難極爲深廣。我于今者命將不全。又我年少初始出家未得道果。以此爲憂。我今舍身用濟上座正是其時。作是念已。而說偈言。

   我爲自全濟  爲隨佛語勝

   無量功德聚  名稱遍十方

   軀命極鄙賤  雲何違聖教

   我今受佛戒  至死必堅持

   爲順佛語故  奉板遺身命

   若不爲難事  終不獲難果

   我若持此板  必渡大海難

   若不順聖旨  將沒生死海

   我今沒水死  雖死猶名勝

   若舍佛所教  失于人天利

   及以大涅槃  無上第一樂

  說是偈已。即便舍板持與上座。既受板已。于時海神感其精誠。即接年少比丘置于岸上。海神合掌白比丘言。我今歸依堅持戒者。汝今遭是危難之事能持佛戒。海神說偈。贊比丘曰。

   汝真是比丘  實是苦行者

   號爾爲沙門  汝實稱斯名

   由汝德力故  衆伴及財寶

   得免大艱難  一切安隱出

   汝言誓堅固  敬順佛所說

   汝是大勝人  能除衆患難

   我今當雲何  而不加擁護

   見谛能持戒  斯事未爲難

   凡夫不毀禁  此乃名希有

   比丘處安隱  清淨自謹慎

   能不毀禁戒  此亦未爲難

   未獲于道迹  處于大怖畏

   舍己所愛命  護持佛教戒

   難爲而能爲  此最爲希有

  (一叁)

  複次若不見道迹。雖複多聞不能得拔生死之苦。是故智者應求見谛。我昔曾聞。兄弟二人俱共出家。兄得羅漢。弟誦叁藏。時彼羅漢語叁藏言。汝可坐禅。叁藏報曰。我當坐禅。羅漢比丘複語之言。汝甯不聞佛之所說。夫行道者如救頭然。即說偈言。

   今日造此事  未必到明旦

   人命不可保  宜速修善業

   死大軍來至  無可求請處

   若其命終時  不知從何道

   冥冥隨業緣  莫知路遠近

   命如風中燈  不知滅時節

   汝言明當作  斯言甚虛妄

   死虎極暴急  都無有容縱

   一旦卒來到  不待至明日

   死王多殘害  汝應生怖畏

   當知身危脆  命速難可保

   應勤觀內身  舍棄多聞業

   求離世解脫  超拔生死根

   死若卒至時  悔熱無所及

   今若見道迹  後無悔熱患

   佛法中堅實  所謂得道迹

   多聞業虛僞  應舍莫愛吝

   雖多聞博達  不獲道迹者

   譬如盲執燈  照彼自不睹

   若欲求自利  必須見道迹

   處衆師子吼  言辭善巧妙

   敷演諸法相  分別釋疑難

   能令聽法衆  皆發歡喜心

   又使一切人  悉得于調順

   雖有如是事  臨終心錯亂

   墮于惡道中  智者所嗤笑

   汝之所說法  言詞字句滿

   次第說因果  美味悅心意

   甜如甘蔗漿  雖能作斯事

   不能自調順  未斷叁惡趣

   自求得解脫  空用是事爲

   凡夫不可信  宜速求見谛

   汝有大名稱  鹹雲善說法

   雖有空名譽  于汝將何益

   當觀察內身  嘿然修禅定

   昔來多聞者  其數甚衆多

   無常所遷謝  存者極鮮少

   勤苦求名譽  雖得複散失

   佛說有爲法  一切悉無常

   過去恒沙佛  成就叁達智

   除滅于叁障  一念觀叁世

   斯等諸世尊  名聞滿十方

   今皆般涅槃  名字亦隨滅

   是故汝今者  應勤修精進

   舍離于名稱  專求于解脫

  叁藏答言。正爾當作。未久之間身遇重病。恐命將終深生悔恨。而說偈言。

   怪哉我今日  于佛聖法中

   戒聞雖具足  而不得見谛

   我今若死者  與狗亦無別

   洄流沒生死  如彼陶家輪

   我今可哀愍  未得證道迹

   師長垂慈矜  勸我學禅思

   我不奉法教  都不習少分

   是故于今者  不得見真谛

   我執釋迦文  大明之法燈

   而爲無明首  不能自照了

   以不能照故  永沒生死苦

  其諸同學聞其病患鹹來瞻視。見其恐懼皆悉驚愕。各作是言。汝甯不聞佛之所說。多聞之人有智慧力能知無常。是故汝今不應憂怖。時病比丘即便說偈答同學言。

   我先蒙教誨  當習坐禅法

   今日至明日  窳惰自欺诳

   令此一生中  空過無所獲

   是身如聚沫  我不深觀察

   橫計爲堅實  不覺死卒至

   專著多聞法  生于最勝想

   忽爲死蟒吞  悔恨無所及

   如修多羅言  應當習坐禅

   專精莫懈倦  滅結之所說

   佛有如是教  不能隨順行

   悔熱火所燒  令我心燋惱

   我今甚闇劣  譬如嬰愚者

   于彼六道中  不知趣何道

   未知將來世  得聞佛語不

   周回叁有中  爲遇何等人

   亦不知未來  爲作何事業

   或能喪本心  興起于叁毒

   不修諸善事  但造于衆惡

   嗚…

《大莊嚴論經卷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