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認識人生之十 3

  

認識人生之十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3/5)

  

(2月17日 下)

  【要點導讀】:

  ◎五逆也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

  ◎鑒真大師的行誼帶給我們什麼啓示?

  ◎菩薩跟凡夫有什麼差別呢??

  

  叁、苦樂名言虛妄相·離執離縛依教行

  1、苦受樂受皆妄念·斷除習氣障自消

  【深細觀照】:

  ——比如說我們受苦也好,我們感受到快樂也好,我們受苦和快樂是內心的感受。

  ——究竟是不是我們這個人在受苦呢?是不是我們這個身體在受苦呢?感覺好像是身體在受苦,那是不是你這個人在受苦呢?是不是“我”在受苦呢?還是心在受苦呢?還是我們的生命在受苦?

  

  【認識煩惱】:

  ——受苦、快樂也是妄念,苦受、樂受的這種感覺也是一種妄念,也是一種習慣、一種習氣。

  ——你如果把這種妄念消除了,這種習氣消除了,它就解脫了。

  ——我們有了這些妄念,就會有障礙,因爲會把這些妄念當成真,當成有一個“我”。

  ——有一種符合我們自己六根相應的感覺,就覺得好,反之,就會覺得不好,所以引發出來痛苦跟快樂。

  

  【如法思維】:

  ——如果我們痛苦的時候,我們想一想真正究竟是誰在受苦?想一想的話,你就找不到。

  ——你快樂的時候,你想一想,現在真正到底是誰在快樂?

  ——你說,“我在快樂”,那麼是眼睛在快樂?耳朵在快樂?鼻子在快樂?還是心在快樂?

  ——心在什麼地方?心也找不到,所以就沒有快樂可言,也沒有痛苦可言。

  

  2、莫執名言悟禅偈·一切境界達實相

  【參悟禅偈】: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叢橋上過,橋流水不流。”過去禅宗祖師傅大士講。

  ——禅宗祖師講的話都是有境界的,“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怎麼來理解“空手把鋤頭”?

  ——有些人說,“空手把鋤頭”就是你這個手空了,所以你才能夠拿鋤頭了,你這個手裏面有東西的話,鋤頭都拿不了,你要鋤草,草都鋤不了。

  ——也有些人說“空手把鋤頭”什麼意思呢?就是雖然你這個手上是空的,但好象手上拿著一把鋤頭一樣,天天在那邊鋤草,就是說我們時時刻刻要用心,來鏟除我們內心的雜草,這都是很有境界的。

  ——“步行騎水牛”也一樣,那走路爲什麼騎牛呢?

  ——我們(通常)說走路的人看騎馬的人,騎馬的人看坐驕的人,一比,比得心裏難受,總覺得別人比我好。

  ——那禅師就不同,他的境界剛好倒過來,“步行騎水牛”,走路的時候就猶如騎著一只牛一樣。他這樣子一種感覺了,這種感覺就猶如說自己好像騎著牛背上面一樣,他就不知不覺,就不知道辛苦,不知道自己在走路,這樣他走路就不會辛苦。

  ——你看到“哎呀,我在走路,你在騎著一只馬”,心裏就不平,心裏就不服氣,他爲什麼要比我好?就會越來越煩惱,越來越難過。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爲什麼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因爲我們從橋上過的話,我們會認爲說,橋是如如不動的,人是動的。

  ——禅宗的祖師說,“我這個心如如不動,走到哪裏,那麼哪裏就是我。我走到什麼地方,那麼這個橋離我越來越遠,所以說橋在動我沒有動。”

  ——水也在流了,因爲我們順著這個水流,所以就變成說,水跟我們的心、跟我們自己是同步的,但是這個橋在那裏越來越遠,所以就變成“橋流水不流”。

  ——它很多境界要啓發我們不能被世間上面種種的名言假相束縛住,束縛住的話,就想不開,起煩惱,不得解脫。

  

  【會解經論】:

  ——我們天臺宗也好,中觀宗也好,常常聽到《大智度論》裏邊的一個偈子:“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爲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中論》裏頭也有。

  ——那麼我們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爲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怎麼來從因緣所生法的本身體會到空、假、中?體會到中道呢?

  ——我們心情好的時候,可以理解“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能不能理解“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呢?

  ——祖師大德、佛菩薩告訴我們,要觀待因緣所生法是空性,就是你有境界的時候,它是空性;你沒有境界的時候,它也是空性,它都是空。

  

  【如法思維】:

  ——就是你一個事業的成功,因緣所生法;你一個事業的失敗,它也是因緣所生法。

  ——你一個人的成功,因緣所生法;你一個人不成功,也是因緣所生法。

  ——它可能就是某一個因素加進去,然後這個事情就成功了;缺乏了某一個因素,就失敗了。

  ——它和合了,衆緣和合,這些才是事物的本來面目,事物的本來面目才是佛法告訴我們的道理。

  3、通達緣起莫執相·依教奉行勿空談

  【認識問題】:

  ——但是我們會把事物的一些外在的特點當成是真實的,這樣的話我們就會有比較大的問題。

  ——我們會很在意得失成敗,你人在世間的話,會非常在意這些方面,得失成敗也是緣起法。

  ——如果我們通達了緣起法,觀照緣起法,以智慧作爲自己人生的導航,我們才能夠有更多的成功的機會,就可以避免失敗的因素。

  

  【依教奉行】:

  ——佛法告訴我們,就要讓我們去運用佛法,而不是讓我們再以佛法的觀點來解釋佛法。

  ——佛法本身是佛講給我們聽的,佛講給我們聽,就是因爲我們有問題,所以我們要聽,聽

  完了,我們要照辦。

  ——如果我們聽完了以後,我們再講給別人聽,我們再講給菩薩聽,(實際上)菩薩不要聽,那本身就是菩薩講的,佛講的,所有這些經都是佛講的。

  ——(所以)我們在念經,念也是念給我們自己聽,啓發我們內在的智慧,通過佛言祖語,透過叁寶的加持。

  ——而不是說佛菩薩喜歡聽我們念經,我們才給他念經,我們不給佛菩薩做早晚功課,佛菩薩不高興,沒那回事情!

  ——這做早晚功課和念經是我們自己的事情,自己用功,不是說佛需要。

  ——佛需要的是,我們要去用功,這才是真的。

  

  『附錄·思考題』:

  1. 苦受、樂受是真實的嗎?爲什麼?

  2.我們是如何被世間名言假象束縛的?那事物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呢?

  3.如何才能夠有更多的成功的機會,避免失敗的因素呢?

  

✿ 继续阅读 ▪ 認識人生之十 4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