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篇》五濁惡世度有情▪P3

  ..續本文上一頁雷聲也大,而王子的隨從卻一轉身趕快回去了。

   大臣問他們:「怎麼只有你們回來,王子呢?」

   王子的隨從說:「風雨太大,大家就四散了,王子還沒回來嗎?」大臣心想:這可能凶多吉少了,他趕緊到宮內去報告大王。大王很煩惱,立即命令大家開城門去找王子,但是尋遍了還是找不到。

   當王子被推到湖中時風雨很大,他在水中掙紮,正好抱到一根大木材,好不容易掙紮爬到上面,正巧有一條蛇也遊到木材之上,另有一只老鼠也暫棲于上,還有一個鳥巢被風吹落,小鳥也停留在木材上面,他們在湖中漂浮:王子害怕地大聲呼救,那聲音非常淒厲。

   當時,湖邊有一個茅棚,裏面住著一位修行的仙人,他聽到有人求救的聲音,看到外面風雨很大,天色一片黑暗,他認爲生命寶貴,所以趕快跑到湖邊去。他看到呼救的人飄搖于湖面,工即不顧自身的安危,跳入湖裏用力將木材推上岸,他先將人拉起來,又看到蛇、鳥和老鼠也被水打得傷痕累累,于是小心翼翼地把牠們救起來,帶到茅棚裏。

   仙人立即生起火堆,先料理蛇、爲牠敷藥,再料理老鼠、鳥,最後才爲王子敷藥,向他問安。那時王子不但沒有感恩心,還生起一分瞋怒;他覺得自己受到輕視,認爲這個仙人很奇怪,他想:我是一國的王子,你不先對我好,倒先去關心鳥、蛇、老鼠;當下,他內心就很不平衡。

   那位仙人很有愛心地准備好食物,同樣也是讓鳥、蛇、老鼠吃完後,才拿另一份給王子吃。經過一天一夜的療養,他們體力都已複原,仙人就說:「現在你們都已複原,可以各自回去自己的地方了。」

   那條蛇就對仙人說:「你的恩德我永遠難忘,你有困難時,不論在何處,只要叫聲:『蛇啊!蛇啊!』我就馬上來幫助你。」

   老鼠也說:「我也感恩你的恩德,我應該回報你:你需要我時,只要叫著:『鼠啊!鼠啊!』我就馬上來。」

   小鳥也說:「不論你在何處,需要我的時候,叫:『鹦鹉啊!鹦鹉啊,』我就會馬上來。」然後牠們都各自回去了。

   王子也說:「謝謝你救我、幫助我,我若登基後,你來找我時我會好好報答你。」王子雖然這麼說,但心裏卻准備等他來時,要回報他的是仇而不是恩。王子回去後不久,果然繼承王位了。那位仙人想看看人心、獸心和衆生心到底有什麼不同?因此預備到城裏參加王子的登基儀式。

   走在路上時,他想看看蛇是不是會依約出現?他就叫:「蛇啊,蛇啊!」蛇真的就出來了,蛇對仙人說:「很高興看到你,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告訴你,我在過去生中存了一些金條埋在地下,因有這種貪執才會生爲蛇身,守護我的金條。希望你救救我,我把這些金條給你之後,我就能心無挂礙,才得以解脫。」

   仙人說:「只要你有這分心,這些金條就暫時放著吧!」他表達對蛇的謝意,也祝福蛇能早日解脫。

   又走了一段路,他心想老鼠不知如何?就叫:「鼠啊!鼠啊!」那只老鼠也很快就出現了,牠說:「我過去生和蛇是好朋友,彼此都想賺取金錢,並且希望永遠爲己所有。但人生無常,生命有限,不多久我就往生了,爲了守護這些錢財才淪爲畜生類,我現在覺得很痛苦,希望你能接受這些錢,讓我能心無挂礙。」仙人也告訴他:「先放著,將來用得到時我會來。」並對牠表示敬意。

   再向前走,仙人又想鳥不知會怎樣?他就隨口再叫:「鹦鹉啊!鹦鹉啊,」鹦鹉真的也及時飛來,鹦鹉說:「恩人啊,你若需要時,我可以召來一大群鳥,將稻種集中在一起來回報你。」

   仙人說:「你有這股力量,我當然是很感恩,等我需要時再招喚你,希望你們全力來支持。」

   仙人繼續向前,進城時,正好遇到王子登基後在街上遊行。王子遠遠看到他,就向侍衛說:「前面走過來的是個很怪異的人,不要讓他走近我面前,你們把他捉起來打,再把他趕出城,不要讓他見到我。」侍衛真的走到仙人身邊,不由分說捉起來就打,仙人向前跑,他們就邊追邊打,追打出城外,當仙人被打得遍體鱗傷時,他喊道:「古聖先賢說——人心、獸心同一類,我救的人竟然叫人毒打我!」

   打他的人聽到仙人這些話時覺得很奇怪,其中一位就叫大家停手,問他爲什麼說這樣的話,問明原由之後,大家才知道原來前不久王子落水就是被他救起來的!侍衛回到城裏就對王子遊行的隊伍宣布真相,又向百姓宣布說——可敬的人是城外那位被打得遍體鱗傷的人,而新登基的國王是個凶狠陰毒的人。于是大家對國王凶狠的心態都很厭惡,不禁嘩然。

   衆人就將國王從馬上拖下來趕出城外,將仙人接進城裏,爲他敷藥療傷,複原之後即擁戴他登上國王之座,很受人民的愛戴。後來仙人想到之前老鼠和蛇說的話,就告訴人民說哪個地方埋藏著金條,要趕快取出來布施,隨後又舉行一個「無遮大會」把財物布施給全國窮困的人。

   故事說到最後,佛陀又說:「當時那位王子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而仙人就是我:累生累世以來,恩恩怨怨一直延續到今生,而提婆達多恩將仇報的習氣仍未斷除。」人心就是這麼善變,衆生心也是一樣,有的人懂得感恩圖報,有的卻比獸類還要來得凶狠,無法體會他人的恩德,這就是善變的心啊!

  佛陀與提婆達多的宿世因緣

   佛陀時代,每位弟子對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達多常常在僧團中搬弄是非,他雖然出家但對佛陀卻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故意製造是非使人和人之間的情感分離,甚至誹謗佛陀的言語舉動,若聽到有人贊歎佛陀時,他就想盡辦法挑撥離間,這就是提婆達多的習氣。

   那天比丘們聚在一起議論道:「爲什麼提婆達多對佛陀那麼不滿?爲什麼他要在外面散播許多謠言呢?」

   佛陀剛好走過,問道:「你們在議論什麼?」

   有一位回答:「佛陀,我們都很疑惑——提婆達多和佛陀是堂兄弟,又是您的弟子,爲什麼他事事都要障礙佛陀,甚至聽到有人贊歎您時就想盡辦法散布謠言、誹謗佛陀,提婆達多和您曾結了什麼樣的因緣呢?」

   佛陀說:「提婆達多誹謗我不只是在今生此世,在過去生中他就一直抱著嫉妒心,常以險惡之心加害我。」佛陀接著又說:「你們坐下來,我告訴你們過去生中的提婆達多。以前有一個摩伽陀國,國王養了一頭大象,是一頭潔白的大象,不論行走、外貌都是上等之選。國王請了馴獸師來調教,這頭白象很聰明、人見人愛備受贊歎。有一次在祭拜大典上,國王騎著這頭白象在人群中巡視祭拜的隊伍,大白象一走出來,全國的人民都大開眼界,每一個人都贊歎牠,因爲牠的動作優雅穩重,讓人一見就生歡喜心。」

   國王看到這麼多人贊歎白象,他心中很不高興——大家竟然都只贊賞被我騎的大白象,卻沒有人贊賞我的英姿煥發。于是國王就想盡辦法要置牠于死地。

   國王問馴獸師:「這頭大象馴得如何?」

   馴獸師說:「很好啊,這頭象聰明伶俐,很好教。」

   國王說:「如果牠站在最高的斷崖上,是不是可以表演被調教的技術?」

   馴獸師說:「沒問題,因爲牠很聰明。」

   國王就說:「好,我要看大白象獻藝。」

   于是,國王就指定在摩伽陀國最高的山頂上,那山間還隔著很危險的斷崖,國王要大象在那裏獻藝。馴獸師隨著國王牽著大象到那裏,國王和許多大臣百姓都等著要看大象表演,國王命馴獸師騎在大象背上指揮。國王下令說:「你要牠縮一腳,用叁只腳站在山尖上。」馴獸師就指揮象用叁只腳站立,大象就開始表演,姿態真是美啊,在場的老百姓都很贊歎大白象;國王愈聽愈氣,又說:「要大象縮起兩腳,用兩只腳站立。」大象真的做到了,贊歎的聲音更大了。國王更是嫉妒了,又要大象用一只腳站立,其它叁只腳都縮著,沒想到大白象竟然也做到了,此時贊賞的聲音真是震動天地!

   那時,國王除了嫉妒之外又加上痛恨,他咬牙切齒、無理地告訴馴獸師:「要牠四只腳都縮起來,懸空在山頂上!」

   當時,馴獸師就貼近大象的耳朵說:「國王有心要置你于死地,像這種無道的國王不值得爲他服務,你是否能展現神力,將四只腳都縮起來,騰空飛到婆羅奈國去?」結果大象真的四腳懸空、身體輕飄飄地載著馴獸師飛過斷崖,一直飛到婆羅奈國的城門上空。

   婆羅奈的人民擡頭,突然看到一頭白象輕飄飄地載著一個人在天空中飛翔,大家都喝采說:「啊!好神奇的大白象,牠帶著福氣到婆羅奈國,這是個好預兆!」那裏的百姓都跪在地上喊。國王在宮中也聽到了,就和大臣們出來觀看,看到那大白象果真是良象,國王說道:「不知牠是否和我國有緣,希望大白象能降臨到這裏來。」

   大象就真的降落在婆羅奈國的宮殿旁,國王問那位馴獸師:「你們從哪裏來的?」

   馴獸師說:「我們從摩伽陀國來。」

   國王說:「這頭象到我的國家來,必能帶來吉祥,希望能讓牠留下來。」

   馴獸師就對大象說:「這是一位仁王,我們應該投靠他,爲他服務。」于是他們就留下來了。國王很高興,封大白象爲象王,又爲象蓋了一所很好的屋子讓牠住,而且喂食最好的食物。

   佛陀說完這個故事又對比丘們說:「你們知道嗎?那位怨恨嫉妒心強的國王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婆羅奈國的國王就是舍利弗,那位馴象師是眼前的阿難,而大白象就是我——釋迦牟尼。提婆達多生生世世不斷用嫉妒和怨恨之心結怨連仇,直到現在還要不斷地逼害,這就是他過去生無量劫前、生生世世累積的嫉妒心。」

   佛陀又說:「大家修行就是要把內心的怨恨和嫉妒心掃除,心中的這分無明、黑影若能撥開,才能透徹了悟真如本性。

  偉大的教育家

   佛世時僧侶過的是出門托缽的生活。佛陀于弟子中選了陀骠摩羅子比丘來管理分配托缽事宜,他爲人正直也很有修行的風…

《《中篇》五濁惡世度有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