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從實體的形而上學來看佛教,那就很易將佛教與神教混成一團,不能表現佛教的特色。當知真正的宗教,足在現實人間的,唯有人間的宗教,始能教化人群,得到人生超脫!佛的自覺在這人間,所以佛教是人間的宗教,不是天神的宗教,這是我們所當特別肯定的。
佛教既是屬于現實人間的,創立佛敔的人間佛陀,其一生爲法爲人的曆史,我們對之應該有個正確認識,唯有正確的認識人間佛陀,始能無謬的了解純正佛教。關于佛陀的傳記,近代東西方學者撰述的很多,其中有價值的自亦不在少數,但是否圓滿的理解佛陀之所以爲佛陀,自還是個大大的問題。首先我們需要肯定的,就是佛陀不是主宰人類的神,不是神所派遣的使者,不是神的獨生幹,不是普通所謂聖人,而是一位人間佛陀。
佛陀的定義,大家都知道,是覺者之義,說得淺白一點,就是覺悟的人。當大地衆生都在昏睡迷夢中,不知人生真義爲何時,他卻單獨的豁然覺醒,看清了人生究竟是怎麼同事,從而不再爲世間的一切之所迷惑,成爲人問的大覺者,而且是自悟不由它的,所以佛的證覺,不是受了外在任何神靈的觸動,而是由于自己從精進不懈中來。所以人間佛陀只是一位人格至極完成者,在這人間的一生教化中,是唯一不以非人自居的人間導師。
人間佛陀因是即人而成佛的,對于人的至高無上的地位,予以極爲尊重的肯定,認爲人是自己的主宰,沒有其他的大力者,可以安排人的一切,只要人們肯得努力向上,誰都有成佛的可能,而且唯人才得成佛。雖說其他的一切衆生,最後終于同樣得到成佛,但要到人的地位才有可能。是以人在這個現實世問,不論是怎樣的墮落,或爲社會之所唾棄,只要他仍然是個人,佛都不會輕視他,且予以高度同情,認爲他終有重新做人的機會!
人間佛陀是個極爲幹易近情的聖哲,所以不論什麼人接觸到佛陀,沒有不受佛陀的慈悲攝化,覺得佛陀是個最易接近的人,即或自認過去已爲社會遺忘的人,到了這個時候亦覺自己是社會成員之一,應有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不再自暴自棄的以爲足個無可救藥的人。像這樣的化導社會,給子每個人的同情,自然受到廣大人群的尊敬。所以在佛陀的一代教化中,確實影響了無數人,升華自己的人格,淨化自己的心靈,成爲世間的解脫自由人!
人間佛陀的來這人間,有時我們說他是爲救濟人類而來,但這不能因此就說他是人間的救世主,他只不過將如何證覺而完成人格的道路,清楚的指示給人,至于如何去走這條路以達到解脫,還得靠自己的努力,唯有賴自己木身的力量,才能走到解脫道的盡頭,要想別人替你解粘去縛,那是絕對靠不住的。所以經中常說:“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又說:“以自爲光,以法爲光,莫以異爲光”。像這樣的以自力爲主,豈是他力的宗教所及
偉大而崇高的人間佛陀,爲人類,爲衆生帶來了真理之光,開放了自由之花,引導人類向真理之官邁進,向自由之塔攀登,使得每個人們,實現真理的體悟,完成自由的獲得,怎不合人向這位卓絕群倫的人間覺者,致最崇高的仰慕與敬意!因此,本人在般若講堂每月夏曆初一舉行金剛法會時,對信衆講述佛陀一生的簡史,特重人間佛陀方面的啓示,以期信衆親切了解佛陀的人間真實性,所以特名爲人間佛陀。
二 成正覺前的釋尊
一 藍毘尼園的誕生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于二千五百一十七年前,生爲釋迦族中的太子,所以稱爲釋迦子。釋迦族是刹帝利的貴族,當時占有今日尼泊爾及印度北部的地區,而于恒河的一個支流上,分別建成兩個獨立的小王國。一個是釋尊父王統領的迦昆羅衛國,一個是釋尊母親弟弟善覺統領的拘利國。由于釋迦族的血統純潔及其街武精神,在當時各個大小強國之間,始終保持著崇高的聲譽不墜!
迦昆羅衛國的國王,亦即釋尊的父王,叫做淨飯王,是位賦性仁慈,才德高超的聖君,亦是智勇兼備,古風可嘉的明主。他既非常的愛護老百姓,老百姓也極熱烈的擁戴他,所以國內政治異常修明。如以現代話說,是個極爲民主的國家。王後摩耶,是拘利國善覺王的妹妹,是位容貌端莊,性格賢淑的女子。明王賢後的配合,木是十分美滿的,何況當時國富民強,得心應手的過著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
可是明王賢後有時仍然感到悶悶不樂的,就是年齡漸漸的老邁而膝下猶虛,不知有誰能來繼承這個王統。話雖這麼說,但這是強求不得的,唯有聽其自然發展而已。到了王後摩耶四十五歲那年春末夏初時,夫人有天獨自坐在後花園裏,陶醉于大自然美景的一刹那頃,彷佛有只六牙白象,在晴朗的天空裏出現,四周還有五彩祥雲圍繞,正在出神仰空觀望時,該六牙白象竟輕盈的下降,突然從王後的右脅鑽了進去,于感驚詫之余,身體的舒暢,內心的喜悅,無法可以形容。因此,王後趕快的回到宮中,把剛才似夢非夢所見到的現象,向淨飯王作一簡略的報告。淨飯王聽了這個報告,認爲是祥瑞的膚兆,自也有說不出的快樂。他們這一樂是有意思的,因王後從此便懷了孕。
轉眼十個月的時光過去,算算分娩的日期快到,依照印度的習俗,初生要同到娘家,于是王後在諸宮娥的陪伴下,從迦昆羅衛城向拘利國的首都天臂城行進,路上的花草鬥豔,空中的飛鳥爭鳴,自是賞心悅目的樂事。可是一行到了她母親別墅的藍毘尼園,生産的時辰已經漸漸的逼近,陪伴而來的官娥辨女,立刻在園中的一棵無憂樹下,忙朱的臨時架起床來,准備王後的誕生麟兒。正在這個當兒,王後恰好舉起右手,攀握無憂樹的樹枝,一位白白胖胖,相好圓滿的嬰孩,誕生到這人間來,他就是釋迦太子,也就是後來成爲佛祖的釋迦牟尼。是日爲我國夏曆四月八日。
太子誕生的這個大喜消息,不特立刻引起大自然的狂歡,而且立刻“傳遍了迦昆羅,傳遍了恒河兩岸,一直到全世界。此時、此地、此人,將永遠成爲人間的光榮,受著人們的歌贊與崇拜”。淨飯王晚年得子,當這消息傳人他的耳裏時,不唯感到無限的興奮,並且立即趕來藍毘尼園。一面對王後致以熱情的安慰,一面接過嬰兄作仔細的端詳。見到嬰兒的面如滿月,“宇非凡,宗跳繼嗣有人,王國前途有望,固然感到極大的歡喜,但一想到孩子誕生時所有的各種奇異征象,不免又覺極大的耽心,深恐孩子不能安于世俗的王位。
摩耶王後見到大王面有疑慮的“色,心靈深處也感到高度不安,不知孩子會有什麼問題發生。所以她從藍毘尼園回到宮中,爲求兒子長大得以繼承王位,終日不休不息的向諸天神祈禱,保佑兒子的安全無恙。天下慈母心都是如此的,何況四十歲後生子的王後摩耶?不但王後這樣誠意的祈求,就是宮中的老少宮女,亦都至誠懇切的爲太子祝福!
摩耶母後雖這樣耽心兒子的前途,但自己由于産後的體弱不堪,精神似就一天一天的不能支持,淨飯大王雖從旁多方予以慰藉,並請最高明的醫師爲之調理,仍然沒有一點起色。到了太子誕生的第七天,母後摩耶就離開這人世,太子失去最慈愛的母親。後來太子撫養成人:有說是母後摩耶對妹妹的囑托,請妹妹小心謹慎的撫養太子;有說是老年得幹的淨飯大王,感于太子撫養的重要,乃即以王妃亦即王後妹妹波閣波提爲繼室,來照料太子的一切。不管是那種說法,太子由姨母養育成人,這是沒有異說的。波閣波提的養育太子,一方面體念姊姊的臨終遺言,一方面體念大王的愛子心切,對太子的鞠育,可說愛護備至,視同己出一樣,如太子的態度的拎靜,性格的慈和,思想的缜密,可說都是受了姨母的感染。
二 阿私陀仙的看相
淨飯王見了太子的奇異微象,對太子的前途産生異樣的預感,爲欲急知太子前途的吉凶,特地請了許多著名的相師,來宮中爲太子看相。其中有一位婆羅門僧侶,對看相有特殊的心得,能憑人的相貌和聲音,斷定人的一生的禍福,在當時印度有很高的聲譽。他看了一看太子的相貌,不禁高興得跳起來,對著淨飯王說道:“你的這位麟馨兒的相貌,經我仔細的看了以後,敢以保證的說,實在是太好了,所有天人的特點,在他一身無不具備。不過依古聖人遺言,像太子這樣圓滿相貌,到長大後,如在世俗執掌國政,必將成爲大統一的轉輪聖王;如爲宗教出家修道,可成無上正覺爲叁界的大導師,所以這不是尋常的孩兒,其相貌的高貴,亦是我從來所沒有見過的,所以大王應該爲有這樣的麟兄而歡欣,就是全國臣民亦應爲有這樣的太子而喜樂。
淨飯大王聽了婆羅門僧侶這番說話,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個極不平凡的人物,內心的喜悅真可說是無法形容,但想到他會爲宗教的救世主,又不免感到王位的繼承無人,爲了不使太子生起出家爲道的念頭,到了太子可以繼承王位的時候,就將這個王位立即讓給他,讓他做個世間的統一大王,以解救人類的苦難!印度所說的“輪王,是不依武力,不爲民族移殖,經濟掠奪,而純以十善軟化,實現世間和平豐樂大統一的仁王”。在當時,輪王是新的政治要求,所以一般人期望于釋迦太子。
當淨飯大王正在爲這問題,苦思熟慮無法解決的時候,一向隱居雪山入定的阿私陀仙,忽于一天自動的從遙遠的地方,來到迦昆羅衛城的宮中,說要爲太子看相。淨飯大王得報,自然大喜過望,因爲阿私陀不但是有名的老仙,而且不輕易出來爲人看相的,現在不請自來,自然很不尋常。淨飯大王爲示對阿私陀仙的尊敬,特地親自走出宮門,迎請阿私陀仙進入宮中。
淨飯大王急欲知道老仙的來意,于賓主坐定後,立即開門見山的問道:“老仙今天特地從老遠的地方來到這兒,想必對我會有什麼高明的見教,請不客“的予以有力的指示”!
阿私陀仙同答說:“我來當然不是無因的,原因前天我在山中靜坐,忽然見到諸神都在載歌載舞,似有什麼高興的事發生,我就問他們爲什麼這樣歡喜,他們就老實的告訴我,說大王生了一位不尋常的太子,將來…
《人間佛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