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1~9)▪P2

  ..續本文上一頁,唯有佛法才是真實不虛的。

  要懂佛法,只能用語言來表達

  佛法有真俗二谛,世俗谛就是語言文字,用世俗上的道理,種種的名稱,使我們容易懂,用這些來解釋佛法的真谛。不這樣做,衆生是很難懂佛法的,應該用衆生容易懂的方法,使衆生能夠理解,所以要有世俗谛。舉個例子說,衆生有來有去,你用語言來表達:“他來了,”衆生懂,“他去了”,衆生懂。所以不能離開語言文字。離開語言文字,你什麼都不懂,要給你解說你才會懂。

  沒有文字般若,什麼也沒有

  能海上師說過:“沒有文字般若,什麼也沒有。”因爲衆生懂“來、”“去”,他走過來叫來,離開了叫去。就可以解說“如來”了。就像《金剛經》裏所說的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因爲衆生懂來去,就可以給他解說如來爲何沒有來去,否則的話,怎麼懂啊?

  好比一個孩子問媽:“月亮在哪裏啊?”媽爲了使孩子懂,想出一個辦法,用手指指月亮:“這就是月亮。”孩子就會朝指頭去看月亮,假如再不懂呢?你還得跟他講清楚啊。

  佛法懂得少,錯了也難糾正

  如果孩子搞錯了,“哦,指頭就是月亮。”(衆笑)那麼也得跟他講清楚,“你朝我指頭指的方向去看天上,那個亮晶晶,圓的就是月亮。”所以佛法要大講特講,要廣開地講,尤其末法時期,要講得更多,聽得更多,否則,就容易搞錯啊。搞錯了,也不容易糾正,因爲聽得少啊。

  佛要我們多聞廣學

  有人竟然說佛法不要聽得太多、太廣,這跟釋迦佛說的話恰恰相反,釋迦佛要我們多聞、廣學,修要專修,學要廣學。現在這樣就變成少學專修,或者說不聽法也能專修,搞成佛弟子不懂佛法盲修瞎煉、迷迷茫茫、錯誤百出,再加上現在末法衆生崇拜偶像,慕名思想特別濃厚,總認爲哪個名氣大,就肯定沒錯。但是我翻過名氣大的人寫的書,一翻就看出了錯誤,使我慨歎萬分,在事實面前,我說了一句話:“現在的錯誤大都發生在名氣大的人那裏。” (第一講完 2001.3.7)

  真言就是真實不虛

  真言就是真實不虛

  今天繼續講《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現在講真言,真言真言,就是真實不虛的話,既然是真實不虛的法,那當然是佛法了。有人一看到真言兩字,就想到密宗,因爲密宗又稱真言宗。那我們先來講一講長期以來不少人對密宗的錯誤看法,如果把密宗說成妖魔鬼怪,那就是謗佛謗法了。

  密教不是妖魔邪道

  70年代初,我頭一次到溫州,在一個居士家裏,當他們去吃晚飯的時候,我稍微翻閱了一下桌上放著的30年前的弘化月刊,其中有一小方塊的文章,竟然把密宗罵成妖魔鬼怪,我吃了一驚,一看,原來是一位名聲很高的出家人寫的。怎麼連密宗也是佛法都不懂?造成了很多人長期以來誹謗密宗的惡劣後果。因爲名望高,大家都聽他的話,一代傳一代,一直傳到現在。懂佛法的人看他們這樣做造罪很可怕,不懂佛法的還幫他們印書,大量地送。

  比丘戒是不公開的

  帶著宗派偏見,宗派感情,只聽一個人的話,就會變成依人不依法,應該是依法不依人。有本印送很廣的書,寫書的人作一問答,“問:佛教裏的事情也可以對不學佛的人說嗎?答:佛教徒所信的是光明正大的真理,哪有不能對人說的事情,因此一切經論完全公開,什麼人都可以研究。”這幾句就錯了。不懂佛法的人寫書,寫錯了要害人的,由于這樣一句話影響了很多人,我們這兒過兩天又要來一位老師,專門去教泰國來留學的七位小和尚學漢語,就是他,當年有一個又是佛教又是氣功的人打電話給他,也說了同樣的話,“佛法光明正大,什麼法都可以公開,爲什麼你們認爲有的法不能公開?”他回答說:“我問你,比丘戒能公開嗎?”哎,這麼一句話,駁得這個人沒話說。

  不能說佛有的法不光明正大

  沒話說的人,不見得會放下傲慢,社會上的人傲慢還容易轉變,佛門裏的人傲慢很難轉變,爲什麼?他執著自己得到的法。我們再回過來看看這句話:“佛法光明正大,全都可以公開地講。”豈不變成釋迦佛還沒有他光明正大?釋迦佛竟然還規定有的法不能公開講,非但不光明正大,還帶有陰暗面,也等于在說不公開的法是不光明正大的。既謗了佛又謗了法。剛剛接觸佛門的人,聽了這個話,也會同意的,因爲比他更不懂。

  不要因謗法耽誤了很多人往生

  後面還有:“不像別的宗派,有什麼真言密咒,只傳教內,不傳教外。”這幾句不對了,別的宗派都變成不是佛教的旁門邪道了。尤其是明明白白地在誹謗真言宗,密宗,這個謗法謗得很厲害,他爲什麼要這麼樣做呢?原來他勸人念佛修淨土。法門都是好的,可是你不能用謗法的手段來勸人家修淨土,人家聽了你的話,種下了一個謗法的種子,有了謗法的觀念,以後他說的話也同樣是謗法的話,那就不可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裏說清楚的,結果自己既不得往生,又耽誤了多少人往生。

  圓滿了,就沒有宗派了

  應該知道,真言宗又稱密宗,完全是佛法,《大般若經》的理趣品全講密教,所以一部《大般若經》,顯密圓滿,圓滿了就沒有宗派。你比如說一個學校,不論是中學,大學,乃至于小學也好,他各個課程都配備全的,你能夠問一個小學生或者中學生或者大學生,“你是什麼專科?”不要鬧笑話嗎?

  顯密二教都是真實不虛

  我們再講“真言”二字,真就是真實不虛,言就是言教。那麼什麼樣的言教才是真實不虛呢?凡是佛講的話,佛的教導,全是真實不虛。顯教也是真實不虛,是佛明講的,密教也是真實不虛,不過佛不公開講,所以不要一看到真言二字,就認爲是密教,如果你看到有個“真言宗”,也僅僅是佛教傳到中國來,人們把密教稱爲真言宗。

  口誦心念

  “念誦法”,念是念,誦是誦,不同的。誦呢,或者叫諷誦,是出聲念。人們念經念出聲音來,叫誦經,如誦一個偈子,或一部儀軌,要舉腔,叫諷誦。念是心裏念,是起的什麼念頭的念,心裏在想,心裏在念念不忘,這叫念。念有念的好處,誦有誦的好處。念的好處是心裏印象深刻,因爲他心裏在轉。誦的好處不容易打妄想,通過誦,你還能夠起念,如果一個誦經的人在打妄想,就念不下去了,誦不下去了,因爲他在妄想了。

  念佛念法念僧是心起念

  經書說的念佛、念法、念僧,全是心裏念。你看“今”字下面一個“心”,到了白話時代小孩子都叫唸書,而不叫誦書。口念都叫唸經,不叫誦經,那是一個生活中的普通用語,所以再加了一個口字來區別。如果念字旁邊一個口字,那麼是念出聲音來,如果沒有口字呢,只有一個心字,心上面是個“今”字,就是現在你心裏有佛,就叫念佛,你現在心裏有法就叫念法,你現在心裏在恭敬善知識,比丘僧,心很清淨,就叫念僧。

  口唸起幫助作用

  人們通常稱佛門是修行,行是端正自己的行爲,說修心,是修好自己一顆心。《阿彌陀經》裏面,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就是你發願往生西方淨土,你在這一天到七天裏,要把阿彌陀佛名號,心裏不要丟掉。叫執、持,不要忘記,念念不忘,一心想著阿彌陀佛,如今呢?都主張出聲唸,據說這個方法是從淨土宗二祖開始的,二祖所以把初祖的心念改爲口念,出發點還是好的,怕後世的衆生光靠心念可能維持不久,容易打妄想,所以用嘴念出聲音來,讓自己聽到,心裏就不會忘記。但是要懂得佛法,就必須要講清楚,如果不講清楚,像現在這樣,人們只知道口裏唸佛叫念佛,不懂得心裏念佛才是真正的念佛,口念只是起個幫助作用。

  要口誦心念,隨文入觀

  真正作用在心裏

  如今人們還會反過來認爲,假如有人心中有佛,修禅定,心裏也有佛的覺悟,念經都是念的法,法都是佛講的,走東走西,心裏念念不忘佛,人家就說這個人不念佛;假如有人口裏在唸佛,心裏在打妄想,就說他這個人是在念佛。很長年代來很少有把這個問題講清楚,慢慢就認爲心念口不念,這不是念佛法門,口念心不念,說是在念佛,搞錯了。口唸也是好,但真正的作用不在口裏在心裏。

  要口誦心念,隨文入觀

  所以這兒講的念誦兩個字,既有念又有誦,圓滿了。修文殊法的人,要念出聲音來,這是誦,可是心裏呢,要去思維法義,要根據文殊法的內容去想,這就是念。通過念誦念得成熟了,然後再進入隨文入觀。你們想想,如果我們真能做到這樣的方法來修行,既有誦,心裏又在念,又在作觀,多好啊!這叁方面一下子拿起來了,就叫總持。

  用科學來理解佛教,就不會退心

  修文殊法要結手印,結手印的殊勝、微妙以後會知道的,但不要看成神秘。現在先從一個最最通俗的好處來講。結手印,腦子容易靈活,身體容易好。我舉一個打手印的樣子給你們看,你看,這是運動十個指頭,這是彈指。咱們從科學來講,十個指頭是末梢神經,末梢神經的活動能夠促進中樞神經。末梢神經靈活了,中樞神經、腦子就靈活了。從健康上來講,人全身的神經全從中樞神經分布出去的,中樞神經強壯了,全身神經功能增加,身體就好了。佛教,用科學來理解,你的信心就不會退,道理全給你講清楚了,你能懷疑嗎?你能否定它嗎?如果一天到晚搞神秘迷信,人家說靈,你就信,不靈,你就會說“一點也不靈,我信他幹嗎?”

  身口意是相應的

  人的身口意本來相應的。比如說,你想走,腳也就在走路,你心裏忽然一想,“我要走快一點”,兩只腳就快了。口呢?也是如此,腳步在加快,講話也不會慢的。比如社會上人去上班,怕遲到,一面跑步,心裏在著急,碰到一個人問:“小王啊,你去哪裏?”他不會一面跑得快,一面慢慢說:“我-去-上-班。”一定是:“我去上班。”(衆笑)你們聽我講法,既懂得佛法,又懂得科學,又懂得辯證法,…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