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停滯不改變
“生命韻律在流動,在改變。”
我們常常有很深的舊思想、舊信念,隱藏在我們的內心裏;我們一定要留心它、注意它。只有留心和注意,才可以改變它。
留心你有所悲怨的時候、注意你情況不妙的時候,那便是十分重要的關頭,因爲這表示舊的思想信念,已經不再潛伏在內心深處,這是已經浮現到表面上來了。
我們在這個重要關頭留心注意,我們便會走近一個良師、一個益友,或尋找一些書本、得到一些知識,那會令我們看到新的方法、新的道路,能夠應付和消除自己一向的壞思想、壞信念。
我自己的醒悟,來自我的一個朋友。他告訴我有一個聚會,可以參加;我聽到以後,內心感到有所感應,于是我一個人前往。這雖然是一個小小的聚會,卻竟然成爲我邁向健全道路的第一步,現在想起來,這個聚會對于我的影響真大。
人們常常在開始他們第一步的時候,會覺得那一步開始得有些傻、不合道理,又或者會覺得它太容易。他們的思想,不肯輕易的接受它,以致不想跟隨它;他們的抗拒力會很大,甚至在想到它的時候,都會發生反感。
這種反應其實都很正常。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我們既然有了想要改變的意圖,這第一步,就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是我們所應該走的第一步,它能改變我們、幫助我們、帶我們實現我們所期望的一切。
沒有耐性,是一種抗拒。我們抗拒的,是學習和改變;我們會希望一步登天,一下就把事情做好、完成。如果這樣,就表示我們並沒有花出適當的時間,去學習怎樣化解問題。
如果你想從這一間房間,去到另一間房間,那你一定要先從椅子上站起來,在一步一步的向著另一間房間的方向走,才能到達那裏;只坐在椅子上,口裏說要到另一間房間去,而自己卻不行動,這是沒有用處的。
我們生命上有了難題也一樣。如果我們希望解決它,而又並不開始去處理它,難題自然不能解決。人一定要一步一步走,不可以沒有耐性,沒有耐性永遠不能成事。
我們所出的問題,都應該由自己負責——這點認識也很重要。
我不是說你應該産生內疚心,或應該認爲自己是個壞蛋。我是要你認識自己內在的力量,可以左右一切,它可以轉化你的思想,也可以轉化你的人生經曆,避苦趨吉;這是佛陀所鄭重教導我們的。
在過去,我們曾不自覺的用自己的力量,去製造出令我們痛苦的經曆,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做什麼?現在,我們要認識我們的責任,開始注意和學習怎樣運用自己的力量,去製造、迎接積極的、充滿善行善果的將來。
很多病人來向我要求幫助解決他們的問題,我指示他們,要怎樣從新的角度,去做一件事情;怎樣去原諒一個人,不記仇恨。我發覺,當我這樣講時,他們的嘴唇常常都禁閉著,雙臂放在腰腹之間,甚至緊握著雙拳。
從他們的這些姿勢上,我可以看出他們的抗拒力,非常之強,但我知道,我的那些話,正是他們極需要聽從的。
我們所有的人,都有課程要學習。那些最困難的課程,一定是我們最該選擇的課程;如果十分容易,那就根本不必學習,自己都會明白。
注意該學的課程
如果你明白最令你抗拒的一切,正是你最需要接受的一切,那你就能面對你目前最大的問題,加以改變了。
你應該抛開執著、放棄抗拒,讓你自己學習你需要學習的課程。一旦你這樣做到了,那會令你所走的道路,以後更容易走。千萬不要讓你的抗拒力阻礙了你的進展,終止了你的改變。
我們可以從兩個層次開始進行改變:一、看清楚自己的抗拒力;二、繼續改變你的思想。
下面的這些行爲,是在表示抗拒:
當我們在談話中接觸到一個嚴重的問題時,我們會忽然改換話題。
或者離開那個地方,不再與人在一起。
又或者故意避到洗手間裏去。
在與人約會時,常常有意遲到。
以生病爲理由,避免見人。
故意忙碌地工作,不理會人。
浪費時間,不去接觸應該面對的事。
雙眼不望在應該望的地方,而望去別處。
避免思考,亂翻雜志。
做什麼事都拒絕用心。
花很多時間吃東西抽煙。
編造理由,停止與人交往。
有意無意地弄壞家中的東西。
除了以上這些情形外,我們有時也用言語來抗拒,常常這樣說:
“這是沒有用處的。”
“我的家人不會明白。”
“要改,我就把整個人都改過,最好把我的姓名也改了。”
“沒有瘋狂的人,不需要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是電影明星所玩的玩意。”
“沒人對我的問題會又幫助。”
“人們不了解我爲什麼常常要發愁或發怒。”
“我的情形與別人的情形不同。”
“我不想去麻煩別人。”
“事情自己會解決的。”
“我之所以不做,是因爲沒有其他人這樣做。”
人的抗拒力,除了常常用以上這些行爲和言語表現出來以外,還會用一種堅決的意見來表現。那些意見,一般來說,都是從別人那裏聽來的,卻胡亂給自己用上了。它們是:
“那些不對的事,完全與我無關。”
“對我來說,這很不合適。”
“那樣做不夠偉大。”
“精神修養高的人,也會發怒。”
“人人都不會這樣做。”
“我不需要愛情。”
“那太傻了。”
“那地方太遠了。”
“又太多工作要做,這事沒法做。”
“要花那麼多錢,太昂貴。”
“花的時間太長久,不好。”
“我不信任它。”
“我不是那種人。”
另外,我們也時常別人身上找理由,很又借口地來抗拒一切。我們會說:
“上天都不會贊成。”
“這要等到上天批准才可以。”
“那時環境不對。”
“他們不讓我改變。”
“我沒有適當的老師和書本。”
“我的醫生不贊成。”
“我做工作太忙,抽不出時間。”
“我不想被他人操縱。”
“這完全是他們的錯。”
“要他們先改變了,我才改變。”
“你們不明白我。”
“我並不真想傷害他們。”
“它和我的信仰相抵觸。”
還有另外一些借口:
“我太老了,改不了了。”
“我還年輕,要改也不急。”
“我太肥,沒法改變。”
“我太瘦,只想能夠肥一點,別的暫時都不想。”
“像我這樣長的太高的人,怎樣改變也不會變矮一些,改來做什麼?”
“我的性格,像我的身體一樣,太矮,變不了。”
“我太懶,不想改變。”
“我夠強,不必改變。”
“我太弱了,沒有能力改變。”
“我很蠢,叫我怎麼去改變。”
“我相信我很精明,沒有什麼需要改變的地方。”
“我太貧窮,生活都照顧不過來,還說什麼改變不改變!”
“我太沒有價值,改變了大概也差不多。”
“我太不重要了,改不改變都沒有關系,還是就這樣算了。”
“我對我自己很認真,我不會輕易就改變的。”
拖延、推诿,也是抗拒的一種表現:
“我遲些時候會做,現在不急。”
“我現在的精神不夠。”
“我現在沒有時間。”
“抽出太多時間,那會妨礙工作。”
“這是個好意見,讓我慢慢考慮。”
“我有太多其他的事情要做。”
“我明天再想一想。”
“等我做完了要做的事再說。”
“現在不是時候。”
“已經太遲了。”
不承認自己需要改變,也是一種抗拒:
“我沒有什麼不對。”
“做什麼都解決不了問題。”
“我一向這樣,沒什麼大不了。”
“改變又有什麼用處?”
“只要我不理會那問題,那問題便自然會。”
抗拒力中最大的一種,是恐懼——恐懼自己不熟識的一切,恐懼這樣、恐懼那樣:
“我還沒有准備好要改變。”
“我可能會失敗。”
“他們可能會拒絕我的要求。”
“不知道我的鄰居會怎樣想?”
“我不喜歡把自己的心事講給別人聽。”
“我不敢對我的家人說。”
“我的知識不足夠。”
“我可能會受到傷害。”
“我不想改變。”
“我不該花錢看醫生。”
“要我看心理醫生,我甯願去死。”
“我不想任何人知道我有問題。”
“我不敢表達我的感受。”
“我不想談論我的問題。”
“我沒有精力去做。”
“如果我做了,後果不知會怎樣。”
“我怕這樣會失去我的自尊。”
“這是很困難的。”
“這可能會使我失去朋友。”
“我不信任任何人。”
我的職業,使我接觸到很多有問題的人,也聽慣他們常用以上的話,表示出他們的不願意改變。
有一位女士到我的診所時,大大遲過她所約定的時間,她訴說她的身體各處疼痛。因爲意外,她弄傷了她的背、頸和膝。
在她訴說的時候,她完全困難,但當我對她說讓我來和她說幾句話時,她便立刻坐立不安,從一張椅子上,轉到另一張椅子上,跟著要去洗手間,又想要打電話,令我總不能在她的問題上作出討論。
最後,她說她的姊姊和母親,也都曾經因爲意外,傷過兩次背,他們都沒有和人討論過問題,所以她也不想討論。
其實她不只是身體疼痛,抗拒力也很強。
另外一個來向我求助的病人,對我說他自己很精明,懂得怎麼投機,能得到很多錢。但是他也非常鬧窮,時常交不出房租,甚至沒有錢裝電話。
我要他改掉壞習慣,停止投機。他堅持說,除非在生命中出現好事情,那他才可以改,否則,他不能。
一個人既有投機的壞習慣,又不會善用金錢,他的生命,又怎能出現好事情?用那樣的借口來抗拒改變,無非時自欺欺人而已。
有些人,自己不改變自己,只一味地要他們的朋友作改變,這分明也是一種抗拒的表現。譬如:
有一個人來到我的地方,和我談過話後,才知道我是一個不用藥物治療的精神治療醫生,非常吃驚。因爲,他的朋友叫他來看我,這次的醫藥費,也由朋友贈送,而他卻認爲自己完全沒有心理方面的問題。
又有過一個人,來請我去他的朋友處,治療他的朋友。…
《生命的重建 第六章 停滯不改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