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問題,這生生世世發是遇緣,遇到緣、隨著事她就發願。我們也會發願,告訴你,我發的願就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從開始發願到死,就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那就跟臺灣講的一樣:反攻大陸、解救同胞。到現在還在反攻大陸、解救同胞。臺灣剛開放,可以回大陸來,我們就有一人同修打個紅布,到紅橋機場就“反攻大陸、解救同胞,朝普陀山萬人紀念大會”,公安局就請你過來一下,公安局住了叁天。
這不是口號,你發願這不是口號。隨緣遇事你要曆事練心,隨那個緣發那個願都是饒益衆生,那叫廣攝方便,才能廣度衆生。你打個口號怎麼度衆生?對不對,“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不是政治鬥爭,不是,你一定要腳踏實地地去做。它不是口號,不是意識形態,現在我們發願都變成意識形態了。然後,我跟哪個法師學、我跟哪個活佛學,學什麼?你已經變成意識形態了。這不是,修行不是意識形態。有那個緣,我們隨緣嘛,那你知道你在修什麼、做什麼,這一點很重要。這個定位你一定要堅固,一定要堅固,其它呢?你就隨緣。
在菩提道上,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的部分永遠不變,而下化衆生隨緣隨著變。有的要給他飯吃、有的要給他衣穿,你不能夠說你沒有衣服穿,你吃飽就不冷了。對不對,該給衣穿就給衣穿,你不能說萬法歸一,法法平等,你吃飽就不冷。哪有這回事,那你穿暖你就不餓,是嗎,沒有這回事。你一定隨緣,隨著變。這是隨衆生的狀況,好。
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衆生,必墮惡趣。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皈依地藏菩薩,是諸衆生即得解脫叁惡道報。
不是說叫你皈依地藏菩薩,要念地藏菩薩聖號,這裏有講,不管你造什麼業,這個業講的很多,男子女人都一樣,不行善而行惡、乃至不信因果、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衆生,必墮惡趣。那假如遇到善知識,勸令你皈依地藏菩薩,那這些壞蛋,你說哎喲“阿彌陀佛”,那師父你說地藏菩薩怎麼念,你說南方沒有地藏菩薩,只有北方有地藏菩薩,“南無地藏菩薩摩诃薩”,念幾聲,刹那間,就一彈指間嘛,刹那間皈依地藏菩薩,那就可以解脫叁惡道報。但是你現在體會不到,你會說有嗎?因爲你現在還沒有受惡報。那我們開導你,就是說讓你在心理上不要有沈重的挂礙。不要你有沈重的挂礙,那以往你所造的惡業也不要再做。那不要再做會很難,因爲你有那個惡的習氣。但只要這當中有一次,要做下去,哎,不要做了,那就夠了,那表示什麼?表示你在覺醒。
有個鬼見愁的公案知道嗎?宋朝有個人十惡不赦,逮到人就打、就殺,所以人家看到他就怕,聽說連鬼見到他也怕,所以叫鬼見愁。因爲他這樣子,到哪裏人家都怕、都逃,他當然是很成功了,從他壞人的立場來看,你看,我這個打(遍天下)無敵手,對不對,到哪裏誰都怕我,最成功了,對不對,久了就沒人理他了。大家都怕他,就等人沒人理他了,所以他也覺得很無趣。有一次走、走,地上有一只蜘蛛,想要踩下去,算了,不踩了,腳就離開了。死後掉到地獄去,閻羅王就問他你生前有沒有什麼好事,他說沒有啦,不過有一次我也不知道算不算好事,就遇到一只蜘蛛,我想踩下去的時候,我想不殺生,腳就離開了,就沒有把它殺死。閻羅王說這個就對了,就一件善事。他說天空有個破洞,你可以爬過去,剛好有個蜘蛛絲掉下來,你就去吧,出不去,掉下來就要炸油鍋啦。他就抓著蜘蛛絲要趕快走,可你要走,所有的鬼也要走啊,同期同學也要走啊,對不對。所以就抓著他的腳也要走,他就生氣的你這可惡的。蜘蛛絲那麼細,一個人都快斷了,兩個人還得了,就把他踢下去了,這一踢啊他就掉下來了。惡的習氣不斷,但是他有那一念善,就有一次希望。但問題是你只有一條絲啊,你假如多幾條,就沒關系了。所以,那一念善很重要。有一就有二,你要多長一些,假如你有第一條、第二條、第叁條,那你如果說我只要一條就夠,那第二條、第叁條留給你,那他就出去了。因爲他太少。
所以一念善,多與人爲善,多給一些善因緣,多給他一點善。雖然他是壞蛋,你也給氣的要死,因爲他是壞人,你恨不得把他千刀萬剮,剁成肉醬,賣給麥當勞。氣歸氣啊,可是與人爲善還是需要的,這是很重要的一種狀況。好,我們簡單地跟各位談一下,這就是皈依地藏菩薩的殊勝功德。下面就講了:
若能至心歸敬及瞻禮贊歎,香花、衣服種種珍寶。各位用鮮花,種種珍寶來供養地藏菩薩,或複飲食。像打齋就是飲食啦,但是地藏菩薩不會跑下來跟你吃飯啦,否則你會嚇死的,那你就請師父吃飯,這叫或複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爲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衆生。
各位留意,爲什麼供養地藏菩薩有這麼好的結果,那你不管,因爲他是多生累劫積累下來的福報,不止他自己用,他還可以分享。只要供養他,你就可以分享到。這供養啊,就好像我們講的入股,你講到福報就好像分紅一樣。你不供養就不入股,不入股你就分紅分不到嘛。你不要看人家,拜拜地藏王菩薩就有,那你怎麼不拜,你才不迷信,那你就不入股嘛。對不對,不入股你就不能分紅嘛。那你說你先給我分紅,我再給你股金,天下哪有這種道理,對不對。你一定要入股,你得了股份,才能按著股份分紅給你嘛,所以要看你怎麼樣加入股份。當然這種形容不是很恰當,但是觀念就跟這個一樣。
你皈依、你供養、你稱念、你禮拜,你做的越多就是你入股越多嘛,那分紅就越多嘛。就這樣,沒有爲什麼。那爲什麼地藏菩薩會有那麼大的威神力給我們那麼多呢?因爲他過去久遠劫生來的,他修來的,他不是天生的,所以要我們行菩薩道,關鍵就在這裏嘛。你能不能爲衆生,尤其是在《地藏經》裏頭講的,就從你自己身邊的人做、從你的父母做起,我相信這種母親哪,光目女的這種母親,就光目女她的母親,大概她的一生也很痛苦,看著媽媽造業,她也急啊。那我們呢,大概就吵架,所以很多子女跟父母吵架,大概也是這樣子。父母不對嘛,就算不對,那你能吵嗎?你要孝順啊,這個就是《地藏經》爲什麼被稱爲孝經的地方。因爲你從經文裏頭看不出來,那你從生活中來看,我看這母女倆大概天天在鬥爭。媽媽要吃點什麼雞肉、什麼活斬、什麼活雞叁吃、什麼活魚二十吃啦,她就不要這樣吃啦,那老娘要吃,你管什麼!倆人就吵起來了。那這樣的女兒到最後還這樣的報答她的媽媽,那我們能有這種心嗎?
這一生我想(她們)吵架是在所難免,因爲她要勸媽媽,而媽媽就愛吃美食嘛,對不對。你老是叫他青菜燙一下,沾個醬油吃,這個不孝子,都不給我吃。你怎麼去說服這些?所以生活中的沖突與矛盾是難免的,我們肯定難免。當然,光目女可能有什麼善巧方便,善于化解這些,可是呢,但聞不幸,聽了,好了好了,吃兩口菜,又要再吃一支雞腿。我想這種情況是常發生,但是她的孝心一直不變,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那也就是在這個地方她才積累這麼大的福報。
不可說劫以來,她就是這樣積累福報。積累這麼好的福報,所以,她現在呢,你皈依她可以分享給你。知道嗎,這是非常重要。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你要修福報,怎麼修福報
最好的福報是修你家裏那兩尊“活佛”的福報。你在家裏好好供養你那兩尊“佛”,對不對,爸爸媽媽不是兩尊活佛嗎?那就好好孝順。你假如說,你都不知道,氣死我了。是我們教養不好,當然爸爸媽媽沒把我們教好是沒錯了,跟社會環境也有關系啦。但不管這些,既然我們自己要懂得轉得過來,自己要能轉得過來。這還是爲人子女、作爲一個行者,他所應該做的。社會上那些不如意事必然是有的,也就因爲那些不如意才使我們好修行。假如社會上都是我們如意事,那就別修了,因爲你沒機會修了嘛。就是因爲這種種不如意的事,我們才好修行。所以我們說,遇到業相,不甘心的事現前,108拜。你說這是他的錯,那不要管,假如他沒錯,那你就不要修啦。所以,他有錯,你還能忍,108拜,你現在積累這些德行。將來,你跟地藏菩薩一樣,人家一彈指傾、一彈指間皈依地藏菩薩,是諸衆生即得解脫叁惡道報。我們現在不是啦,一彈指間皈依于你,是諸衆生即是解脫叁善道報,你都把人家托累下來。要給人家增福哪,這就是過去人家所修、所積的福德。好,那我們再往下看。
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你們各位菩薩應該記得《地藏菩薩本願經》,廣爲流布。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憂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诃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于閻浮提利益衆生。您放心,您老人家別在意,我們這些千萬億菩薩一定能夠遵照您的教誨,來廣演世間,在閻浮提利益衆生。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這是定自在王菩薩的這個部分。下面呢,是另外一段,我們再看,26頁。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于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雲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廣大誓言,唯願世尊爲我等說。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爲汝及現在未來天人衆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于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衆生,方便之事。四天王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這個問題也是大腦裏頭産生很自然的現象。這四天王,四天王就是這四兄弟,東、南、西、北,人間上面第一重天。他們一有事,動作一致,各位有沒有看過,這四個,風雨雷電,前兩天風一來,風來雨就來,所以,他們都是一起來。這兩天雷電好像還沒來?風雨雷電就四大天王。他就來問世尊說,那地藏菩薩那麼久發願,那衆生怎麼還度不完呢?是不是他太笨了,每次只度半個,要不就度叁分之一個,一個永遠度不完,是嗎?不但這樣子,現在還繼續在發願,這是爲什麼?我們修行人是不是要一直這樣,一直發願發不完。
世尊爲他解說。善哉。他說你問的好,你了爲人間衆等,來跟你說這個地藏菩薩在這個娑婆世界的因緣。那四大天王當然很很樂意聽啊,我很簡單地跟各位做一個結論。只要你還有衆生的世界,至少有兩個菩薩一定不入滅:一個是地藏菩薩,一個是觀音菩薩。因爲任何一個衆生還在這個世間,只要他的人生藍圖沒有輔張開,人生沒有目標,那地藏菩薩就一定在,在人間。只要衆生心靈還沒激發出來,靈性的種子還沒有激發開,那就表示他的靈性還有受傷,那有受傷就必須要療愈,那生命中這種自性免疫力的功能就還要再發揮。那自性免疫力就是觀世音菩薩。那人生,生命的藍圖這個就是地藏王菩薩。所以,稱王的菩薩不多,一個普賢王、一個地藏王,這兩王都是大願的,願要行嘛。稱“觀音王”也有啦,有沒有?武夷山出産的(茶)叫觀音王——鐵觀音。對不對(一笑)。
你要知道,這兩個菩薩——觀音跟地藏,都是與衆生緊密結合的。所以只要有衆生,就有這兩個菩薩,而且只要衆生有災難,這兩個菩薩一定到,一定到,但是你看不到。前面講過,他以一種種種身相出來度化衆生,那你從能不能法身慧命的立場感受到他的存在,這才是重點。不是說地藏菩薩來,一定要拿著錫杖,站在蓮花上;觀世音菩薩來一定要騎著龍,不是,不是這個。你好好看這個部分。
所以,這四天王主要是代表我們以大腦意識在作用,過濾的時候,會有這些疑慮存在。那世尊他要以娑婆衆生的存在來跟各位講說,地藏菩薩爲什麼久遠劫來一直發這個願的原因。只要,只要,你記得這個,佛法中只要有衆生存在,菩薩一定在,因爲菩薩是你的生命因素,只要你的凡夫種性還沒有轉化成如來種性的時候,那他的菩薩願力會一直與相應,一直到你所有的衆生全部轉化爲如來種性爲止。這就是爲什麼佛“說佛成佛,一切衆生皆成佛”,爲什麼佛說“衆生不度盡我誓不成佛”,這句兩話一點都不矛盾,可是你會覺得這很矛盾。既然“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爲什麼釋迦牟尼佛先成佛,你就矛盾了。對不對,釋迦牟尼又說“佛看衆生,衆生皆成佛”,那我看我自己都沒成佛,有沒有,他怎麼打诳語?這不打诳語,你要了解佛教裏面的這些基本命題。菩薩是生命因素,對不對,當你這生命因素還沒轉成如來種性的時候,那你就不會成佛嘛。所以,他講說當你成佛的時候是指你所有的生命因素都轉成如來種性啦,都競現啦。所以你要從你個人的立場看,還是從整體的宏觀看,從宏觀來看與微觀來看,那個表達方式是不同的,那我們要留意到這個部分。好吧,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講。
《地藏經 北京夕照寺開示 第十一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