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經 北美福慧寺開示 第6講▪P3

  ..續本文上一頁是生命存在的現象,是生命的真相,生命的存在。當然他不講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是地藏菩薩的事,所以地藏菩薩來講,他是這樣的一個狀況。那爲什麼普賢菩薩要問這樣的東西呢?這就是問題了。文殊菩薩也可以問,其他的菩薩也可以問,爲什麼他要問?這個就是關鍵。我們通常不會去思考這些了,因爲經典寫普賢菩薩問嘛,所以考試我只要答普賢菩薩問那就好了嘛,對不對?所以你就是慣性嘛。所以人家說,經典說,佛說菩薩說,只要人家說都沒用。你要知道爲什麼,因爲普賢菩薩是講生命的存在,那這個生命的存在事實上是要講的是法身慧命的存在,在法身慧命裏頭,請問有沒有地獄?沒有嘛,對不對?那沒有的話,要講地獄的事是哪裏的事呀?是化身佛的事,對不對?從一真法界來講,普賢菩薩在性起法界,地獄是在緣起法界,那普賢菩薩不能從性起法界撈過界,撈過界就不對了嘛。所以他緊守分寸,那是地藏菩薩你家的事,因爲你要出入在這個緣起法界裏頭,所以你要講,不然衆生怎麼知道呢?所以他就把他挑一下,挑逗一下,叫你地藏菩薩講嘛。

  這個就是他經典會讓人們能夠永續讀下去的原因。他假如用數學公式來講,那誰去念啊,他這樣講對話就很精彩。你假如把他當做小說的對話,那就無意義,那就不叫經典了。所以胡適之贊歎說華嚴經是章回體小說的始祖,他欠揍啊。那你看看地藏菩薩本願經他不是章回體小說嗎?他是一章一章的講下去呀,那一共十叁章。他就是沒聽我講經了,要不然他就不會這樣講了。

  這是一種生命現象的一種表達方式。那麼從這個地方你來看,他也很明顯的對比,普賢菩薩是從不講地獄的事,他即使有的話是把緣起法界攝入他的原始佛,普賢菩薩叫原始佛,因爲法身佛是無形無相的,你看不到法身佛。但是全法界爲一法身,整個法界就是法身,那這個時候法界裏頭他有緣起法界的地獄嘛。所以在造原始佛的時候,普賢菩薩的身上那會有地獄,可是他在講法的時候,他所講的法門裏頭是不講地獄這種東西,他直接從性起去講生命的真相,差別是在這個地方。因此他在這個地方跟緣起法界結緣了,普賢菩薩的用意是在這個地方。跟緣起法界結緣,他不是不跟緣起法界來往。因爲他本身的存在是在性起法界,但是透過地藏菩薩就跟緣起法界結緣。告訴各位,假如沒有普賢菩薩在這個地方示現的話,那所有緣起法界的衆生,修行想到達究竟位成佛,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這個地方是講這樣的一個理論。雖然我們凡夫,但是我們跟普賢菩薩是有因緣的,因緣就在這裏連起來的,有沒有?所以這個經文我們是這樣看的,不是現在換普賢菩薩出場,第五品嘛,第五幕一開始普賢菩薩又插旗子,又怎麼樣走出來了,那不是演戲呀,這是生命的舞臺。

  那這個時候地藏菩薩就開始講,地獄名號跟各種罪報惡報,當中講到南閻浮提行惡衆生業感如是,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那這當中講到阿鼻地獄,地獄有十八個,大家都知道十八個大地獄,叫十八層地獄,十八層地獄怎麼來的,你會算嗎?你不要背名字了,名字怎麼背無所謂了,十八個就是從貪嗔癡算,貪嗔癡不是叁毒嘛,最重的叁毒,這叁毒毒在哪裏?毒在色聲香味觸法一共六個,六叁一十八,十八地獄這樣來。所以有沒有十九呀?你自己加的你就變十九層地獄你住了。那你假如說是五毒,貪嗔癡慢疑,五個,還是在色聲香味觸法,五六叁十,還是在這裏面,叁十個地獄也可以,不過通常都講叁毒嘛,所以就不講叁十個大地獄。每一個大地獄,大地獄就分類,每一個就十八個就對,不是十八層,民間傳說就傳來傳去就十八層,不是千層派,他是十八個種類。那每一個種類裏,又分大中小,又分中類,中的就500個,五的意思就是指全部窮盡的意思,相當于我們講的360行,就窮盡了所有的行業,那不止360行啊,對不對,也可能不到360嘛。那是通數,習慣上這樣講,那500也是這個意思。就是把所有這一類的貪嗔癡慢疑,貪嗔癡這個色聲香味觸法的這一類那麼裏面分有500類,那500類每一類裏頭那麼又有無量百千億。所以有大中小是這樣,所以大中小不是大中小,這是分類,層次這樣分的,有很多。在地獄裏面怎麼受報的這個部分那我們也不講了,只是讓各位了解到有這樣的情況。

  那普賢菩薩問地藏地獄的事呀,他的重點就在于,普賢菩薩這麼殊勝的地位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中你都有這個因素,這個經文講的是這個意思。所以你不要以爲說,我一定要以普賢菩薩爲本尊,那倒不一定,你一定有份就對了,可是你不用功永遠沒分。修行要認真修,這才有你的分,再好你都有份,但是你不用功就沒有,你享受不到,就好像那遺産永遠是你的,那你不能兌現遺産也沒用啊。那你要去兌現他,要怎麼兌現?那你要修行嘛,這很簡單的一種狀況。

  這個部分,第六品跟第七品,他事實上要講的是那個地藏菩薩的行法,地藏菩薩行法我想我們就留著明天來跟各位再詳細的說明,因爲這裏面我們要跟各位談的是到這個地方,是到地獄名號品要講的事實上都是衆生的業緣、業感。這個地獄名號只是把你所造的業顯現出來的相,業報,受報的地方。我們對地獄是這樣認爲,有一個地方,它那個地方叫鐵圍山,因爲經典也這樣講,鐵圍山之內有業海,光目女就講的更清楚了,有叁重業海,那叁重業海是講貪嗔癡的,那貪嗔癡每一個地方各有六個大地獄,不是就是十八個大地獄嘛,他是講這些。

  那你就以爲真的有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在哪裏呀?你外面找不到,那是在你的生命裏,因爲你的生命因素一直在造惡,你一直用大腦就會産生那個惡,就剛才講結構性的一種業,那你是逃不掉的。那你要怎麼樣的放棄?那就要修行啊。所以這裏面談的是,你在現有這個世界的框架裏頭,你已經有結構性的那種障礙存在了,那麼就先把這個業感跟業緣跟受報的地方先跟你講出來,這個叫背景,你在娑婆世界的背景。爲什麼地藏經要先講這個部分呢,因爲一般人呢,他不承認,各位不要以爲說你來到這裏,你來到這裏是整個溫哥華地區幾個人當中有你一個了,你想想看,差不多一百萬人口當中才來這幾百個人呐,人太少了,比例太少了,萬分之一而已。所以能夠聽聞到的,願意接受他的,比例上是非常的少。

  而且你要留意到,凡是越理性的人,基本上越不會接受生命,因爲理性的人用大腦,用大腦,大腦會把生命的真理給淹沒,但是他怎麼會接受呢?他只有在兩種狀況中會産生,一種狀況是他真的産生出離心,他在現實生活中很乏味,很沒有興趣,人生這樣幹什麼?這個時候他偶爾可能偷偷的會接觸一下宗教。因爲他找不到什麼嘛,可是他又瞧不起宗教,認爲宗教是迷信的,對不對?宗教都是恐嚇人家的,因爲宗教一講人家,那個人就好壞兩個部分嘛,要講好呢你也不相信,要講壞呢,你又說他在恐嚇你,那這麻煩了。用理性的人就這個討厭了,要證據呢又找不到證據,那說起來好像有道理。你看嘛,所以用理性除非他到這個地方他會覺的很乏味,人生只有這樣嗎,那麼他的良知會呼喚他,他産生出離心,發菩提心,這是很正常的一條路。這個人是有智慧,有善根,是有福報。通常這種人我跟各位提一下,偷偷的告訴你都是再來人,再來人知道嗎?前輩子有修行,修完以後回淨土去了,回到他生命的故鄉去了,休息了,因緣到了,他才來了。他來了。這種人來,基本上福報都很大。那麼他修福修多久,那麼他到人間來先享福,享到那因緣盡的時候,他就産生無奈,乏味。因此呢,因爲他前輩子有修行嘛,這輩子就會說,這樣對嗎?應該,應該怎麼樣才對啊?就自然走上去了,而這種人修行很快會成就。爲什麼成就?因爲他還很快會回去,知道嗎?他是淨土的人,不是這裏的人,這裏的人是因緣成熟把他借調過來,知道嗎?所以借調他來的時候他要享福,享福,看他修多久,他修了50年,他大概到五十歲以後才會發心。知道嗎?他要很快,一次修福的通通修起來,他可能一來,十一歲他就發心了,這個因緣是這樣,我是舉例了,不一定正確了,但模式套一下大概是這樣子,這是一種人。

  另外一種人,理性嗎,理性他當然在社會上奮鬥。那你知道奮鬥不一定成功啊,對不對?你可能會認爲我聰明夠,我也很認真奮鬥,那這沒有說這種人一定成功。要成功還要加第叁個條件,有福報,沒福報你都沒分。我告訴你,用功的人很多了。我就是說臺灣今年有六組人要競選總統啊,只有一組會當選,不會說明年六組都會當選,沒有那種總統啦。那臺灣就分成六塊了,不可能,一個國家只有一個總統。所以哪一個要當選,你要去翻閻羅王記錄簿,你就知道誰會當選了。因爲只有一個會當選嘛,其他五個,大家都很認真全部失敗,不是認真就會當選了,沒有那回事。他一定他有那個因緣,他有那個福報他才會當選。一樣的,你不是認真你就會有,是你要有福報,所以我跟各位講說你會順利是因爲你有福報,原因是在這個地方。那麼這些人要所謂的踢到鐵板,你知道嗎?假如踢到鐵板鼻子撞到流血,那個時候他就會偷偷的,我拜一拜也好啦,可能會保佑我嘛。這種人他不得不,那這種人,我告訴各位,這種人就需要地藏菩薩來接引。地藏本願經就講的下面的第六品經,第七品經,就講這些。你要怎麼修啊?他不要你怎麼認真修,他不會跟你講怎麼置心一處,證得空性,都不要,他只要你對地藏菩薩好,阿彌陀佛,明明就是地藏菩薩你也阿彌陀佛,可以啦,OK啦,這通過啦,佛菩薩不會計較啦,你把我叫錯我生氣啦,哪有那種菩薩,對不對?你說我來供,買乖乖來,你還說孔雀餅幹,馬馬虎虎啦,有供就好了,對不對?那個叫做一塵一沙的福報,都可以挂鈎勾上去,知道嗎?爲什麼?因爲你跟生命已經産生互動了嘛,已經互動了,那你會說我這樣互動有效嗎,我跟你講絕對有效,因爲生命對大腦是100%的排斥,因爲他只要用識性你感受不到生命的存在呀。

  他不是他真的排斥他,因爲你用識性,生命的存在你就感受不到了。譬如這盆花插的很漂亮,對不對,是不是很漂亮,你會說哪裏漂亮,那完了,已經完了,你要去分析他怎麼漂亮,你一定完了。它怎麼會漂亮呢?越分析它越不漂亮,就像美女一樣,你一欣賞,啊,好美,就這樣而已,就結束了嘛。你說怎麼美啊,怎麼美,鼻子多高,嘴巴多大,你看古代在形容美女,那你去試試看,嘴巴像磷魚的嘴,鼻子像蓮霧的鼻子,你去拿蓮霧貼上去看看嘛,能看嗎?所以那美只是一種欣賞,一種綜合體,你沒有辦法用理性去把他分割出來,理性去分割出來不能看啊,不能看。他還是一種生命的感受力,他不是一種邏輯的推理,所以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後面的地方,地藏菩薩的顯現的方便接引衆生的地方,事實上他只是要給你說結這個緣,結什麼緣?讓你開啓生命存在的那種感受力,就這樣子而已呀。

  所以各位有一個功德你可以做。經常告訴人家說,哇,這個好美,怎麼美?怎麼美?你欣賞就美,這個一個。第二個,喝茶,當然你要有一點品位了,你不要拿起來都好喝啊,你要說這茶好喝,怎麼好喝呢?你再欣賞看看,你就教他欣賞看看。他一出去以後,那理性的人很會吹牛,他一喝起來就好喝。那你注意啊,你只要說好美,好喝,他就開始會産生一個疑情。因爲理性的人一定這樣,它到底是怎麼好喝?到底是怎麼個美?他就會産生這個問題,那就怎麼樣?那就開啓他生命的感受力嘛。要不然美從來也看不到啊,因爲他看不到美啊,所以他不知道。當你說這個也美,他說會嗎?真的會嗎?是這樣嗎?那種感受力他就在成長了。就是說像我這種人音樂根本就聽不懂,現在我家每一個都是音樂天才,我們家是音樂世家,就出我一個敗家子,我除了唱國歌以外,其他都不會唱了。但是呢,我很會欣賞,只要你唱歌唱好不好我都很清楚。你不要說我不懂,我是不會唱,我不是不會聽啊,你知道嗎?所以你要經常去鼓勵人家說,這音樂好美,他會“好美,哪裏美?”你聽啊,他聽了老半天,聽不懂。聽不懂是你的事,但是你已經開始會去注意音樂好聽,這個問題就産生了。花好美,他就産生了;茶好喝,他也産生了。當他一再産生這種情景的時候,他生命的感受力就會開始擴張,知道嗎?

  這個跟各位講是真的修功德,誦經當然是功德了,念佛是功德了,拜佛是功德了。古代這樣講就可以了,現在這個時代不能光講這樣,你從生活中去培養他的生命感跟生命力,有沒有,那是最大的功德。那當他有了這個部分,我告訴你,對任何宗教,他都會有敬畏之心,他都會有恭敬之心。那一個對宗教,不管哪個宗教的恭敬心,他會引發他生命的質感,在他生命裏,他會起著絕對的改造作用,我們叫革命嘛,對不對。你內在的生命會起革命的效果,那是因爲你已經在培養生命的情操,他就開始誕生了。(掌聲)

  那地藏菩薩的這個法門本願經的法門裏頭,其實就在講這個部分,啓發衆生生命覺知的能力,就是這一個地方,所以他這一個覺知的能力就是攝受流浪迷失的生命孤兒重返生命故鄉的一個基本動力。所以他不是跟你講如何修,如何修,怎麼樣念佛一心不亂啊,怎麼樣子置心一處啊,他不是講這些,他關鍵也就在這裏。所以地藏法門很簡單嘛,就是讓你拜佛嘛,他基本上的這個部分如何進行,我們明天再告訴各位。

  

  

《地藏經 北美福慧寺開示 第6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