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四集▪P3

  ..續本文上一頁概都是低薪水就可以了,總比沒薪水要好,那你來找人,你需要什麼條件你來挑,他們來吃飯你們來看。你資料填好了,大家過濾,給要人的人提供人力資源,給要找工作的人提供工作機會,這個工作就解決了,想做事的人就有事做嘛。

  好,再來,可能家庭不和,先生被太太抛棄的或者太太被先生抛棄的,我就不知道了,聽說有怕老婆俱樂部,所以先生有可能被太太fire掉,被fire掉一下子無依無靠的人,他也來接受救濟,那就家庭輔導,對不對,家庭的部分請這些專家來協助來輔導。有些有疾病的,沒錢,或者他不知道怎麼醫治的,那這個部分我們組織義診隊,來從事共同會診來幫助這些奇奇怪怪疾病的人,突發性的,慢性病的,可怕疾病的來做個安慰輔導,因爲久病無孝子嘛,病久了那子女都不知道跑哪裏去了,那這個時候他就成爲鳏寡孤獨,我們組織社工人員來協助來輔導。有些呢是爸爸把媽媽打死了,爸爸被槍斃了,那兒子呢,是不是變孤兒了?這個時候這些孩子要怎麼辦?那你要救濟。

  你不要看啊,社會問題還是很多,還有一些老人,往生的人要怎麼處理,退休以後的人,不知道以後要幹什麼的人要怎麼處理,這都是社會問題。這五大議題,我們可以透過這兩個活動,觀音粥一個,一個是臘八粥,我們中國人叫臘八粥,其他宗教其他民族可能不叫臘八粥,就年底從12月8號到除夕給大家吃粥,給大家吃,那我們這個地方當然有你的環境、因緣,大家可以去做這樣的准備,一年兩次。我可以告訴各位,你會窮盡整個社會,衆生無邊誓願度,要度他用這個方法去度,因爲這裏面包括企業,提供工作機會的人,包括醫療團隊或者社工服務人員,他們都是社會上的優秀人才,雖然我們在做的是對鳏寡孤獨者做服務,但是我告訴你來服務他的都是優秀的人才,這樣子上層社會、基層社會你全部窮盡,各位你喜歡參加法會,對不對?法會度的是孤魂野鬼,要度孤魂野鬼先度鳏寡孤獨,不要入定(掌聲起)。你是覺得太好聽了是嗎?通通入定去了,大家要發個願,要度孤魂野鬼,法師的事,那是密法修學到某個程度以後才能夠去度這鬼道衆生跟地獄道衆生,但是要度鳏寡孤獨者,只要各位起大悲心,行菩薩道,大家都可以做,要不要做,我希望我們佛教徒真的能夠從這個地方來發慈悲心。

  你真的看到這個社會的現象,因爲這種現象是社會結構的一種病態,社會一直在前進,然後競爭很激烈,爲什麼會産生這種現象,完全是競爭出來的,大家都是要拼才會贏,一定要把對方打到,要沒打倒就變成你的仇人了,因爲你被打倒了嘛。所以在這種狀況之下,大家爲了成功爲了成功,那個人生已經非常緊張非常緊張了,所以應付挫折的能力都不夠,都不夠。而每個人遭遇挫折卻又是很正常的,尤其爲人處世不當的人失敗的比率挫折更大,所以我們期望各位能夠在這裏發心,大家一起來,我們來讓這個世界明天會更美好,好吧。(掌聲起)。我覺得我們這樣都不夠熱情。(笑聲掌聲響起)。這個不夠熱情應該是我講的不夠好,不然不會這樣冷冷淡淡的。

  這些都是我們個人可以直接反省的,我跟各位談的佛法,不會是天邊的佛法,都是人世間生活的東西。你可能會覺得太平常了,哎呦,那個不殊勝了,你講一些看見怎麼飛到天上去的,人家某個法師都講的好好笑,你講的都不好笑。要不然都講那個很神秘的,人家修秘密法多神秘呀,一個人修一修會變成這麼小一個,那大衛魔術師就會,747飛機都會把它變不見了,大樓都會變不見了。佛法不是那個,佛法在自己來講,解除你的痛苦煩惱,那我們告訴你呀,應對進退,處事的,都要學,你不要看它都是小事呀,叫小孩子拿拖鞋,把鞋子拿去放好……告訴你,一個成功的人,你會擁有成功的習慣,一個失敗的人他就會擁有一個失敗的習慣,所以你從小就要教孩子,給他一個成功的好習慣。

  我聽說,聽說廣告這樣講,我是看電視廣告的,說學琴的孩子不變壞。我告訴你,阿彌陀佛,擁有成功模式的孩子才會成功,擁有變壞的模式的孩子一定變壞。你知道嗎,你要擁有一個好孩子的那種模式,擁有成功的模式,廣告啊,要贏在第一步!贏在第一步在哪一步,你要弄清楚哪一步?第一步就是成功的模式,你要贏的話,成功模式要養成,處事的模式你要養成,你出了社會處事,你就會應對自如,很自在,因爲你知道怎麼處理事情了嘛。很多人一碰到要怎麼做,就愣在那裏,怎麼做不會做,因爲你不會處事嘛,所以要從小有一種很好的處事的習慣。

  他煮飯,你要給他煮啊,當然剛開始是陪著媽媽煮煮飯,買買菜這樣子,哪一天媽媽生日,給你去辦一桌來請媽媽吃,你要給孩子去做這一件事,都到餐廳去吃,付錢誰不會?刷了卡還不是要爸爸去繳費?你讓他在家裏做一餐,就是這樣,這麼一件事,一年學做一桌菜的能力,你到外面去吃,吃完回來自己做,請爸爸吃飯也是一樣,不要去刷卡了,去刷卡沒用,你在家裏,你去弄一桌來!那他就知道事情要怎麼做,第一次弄不好,第二次弄不好,給他弄個叁五次,他也是名廚。當然不是要他靠廚師來吃飯,但是他懂得處事的那個模式,什麼事他都可以做,他會有一個成功的印象,要做什麼事他會去想怎麼做會成功。

  你如果沒有給他這樣的經驗,他不會,你教他泡茶,他就買很多玻璃杯呀、玻璃壺呀,結果開水一倒,啵!怎麼這樣?!他不知道玻璃是不能沖開水的,他沒有試過嘛。你一定要給他試,這些都是成本,他出了社會,他沒有障礙,你不給他試這些,他出了社會一定都是狀況,工作一個月又要找工作了,不是才去上班嘛,他都不敢講,爲什麼?不是找工作,是他在工作時候的工作態度,工作態度不好就不行,這樣子他會有恐懼感,內心一直有恐懼,會一直恐懼,一直不安。

  每一個年輕的朋友,假如你還沒出社會,先做好這個准備:我要怎麼弄好出社會的心理准備。其實這個我們是有一個專業教育,叫做青年領袖,你要出社會先職前教育,讓你出了社會可以成爲社會優秀的新鮮人,然後是一個成功的典型代表,是一個成功的胚芽,讓你出去以後一條路很順利的。這裏面不是教你如何去鬥爭的問題,而是教你怎麼樣在應對進退之間能夠處理得當,是這樣的一種狀況。

  另外一個就是婚姻問題,結婚現在也是一個麻煩的事,天生的就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什麼叫結婚?結了就昏倒,所以叫結婚,你結了以後就昏了,你怎麼搞也搞不來,到底爲什麼要結婚也不知道,因爲爸爸叫我結婚,那個說媽媽叫我結婚,所以我就把它結了,結了以後才知道,啊,昏了,所以叫“結昏”嘛!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你沒有做好心理准備:爲什麼要結婚。結婚男女之間,一定要有個共識,什麼共識?建立幸福美好的家庭。

  所以你要留意到,結婚第一個條件就是以對方爲思考的對象,記得這一句話,以對方爲思考的對象。原來思考都是我要做什麼,要結婚就要思考他要什麼,那他要什麼我就不要什麼,你要去思考這個問題,這個問題這個立場你要轉不過來的時候,你的婚姻一定失敗,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小孩子一定會生下來,當小孩子生下來的時候,對不起,孩子爲中心,兩個都不重要,你兩個父母親都不重要,所以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你有沒有這種觀念跟這種想法?

  好,孩子爲家庭的中心了,不是寵孩子,是開始要教導他,讓他很好的適應社會生活。小孩子的社會生活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知道嗎?大概你們都不知道,小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天就開始適應社會生活了。小孩子原來在媽媽裏面是跟媽媽連在一起,他出生以後,你知道孩子的第一個欲望是什麼?他還要跟媽媽在一起,這一點你不知道。爲什麼地震以後,過了十幾天救出來的嬰兒都還會活著,因爲你把他埋在地下,他跟媽媽身體在一起一樣,他沒有欲望,他只有一個欲望,他要那個溫暖,他要回到母胎裏頭去的那種感覺。所以當你的孩子出生以後,你要一直抱他,背他,可是現在剛好相反,把他當小狗提著他,你看看是不是這樣,要不然用個籃子提著他。這個孩子我告訴你,你要他長大以後成爲有用的人才,英文叫做impossible,中文叫門都沒,佛教叫無有是處,因爲你人性已經扭曲了你知道嗎?

  你要一直抱到他不給你抱,下來,要自己去玩,這個時候他要長大,他自己開始要尋找獨立,你要記得,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都在尋找獨立。但是他很依賴你,因爲人是所有動物當中依賴性最強的動物,他不像狗,狗出生以後2個月、4個月,小狗要再跟著母狗,母狗會咬他,不要給它跟,可人就不是啦,母親一直要把小鬼連在一起。可是他到某個程度,他就要離開你,會離開你,這個時候你都要知道,他在做社會適應,你要懂得他適應的轉化,要轉化的很好。好,再進一步,他要你牽著,或不給你牽,也是尋求獨立,這個時候小孩子最容易丟掉,有沒有,有沒有留意到?牽一牽他不給你牽,一會又要找媽媽牽,結果牽到別人的手去了,這個小孩子會丟掉,這個就是最危險的時候,而這個時候,你要知道也是他一生風險轉換的地方。

  再下來的就是他要找朋友了,本來你到哪裏都要跟你,後來就不跟你了,爲什麼?他要跟朋友玩,他要去找朋友玩,他正式的社會活動開始了,所以你要鼓勵他有好朋友,要找朋友玩。但是他找朋友也會遇到挫折,他有東西給朋友吃,朋友可能不給他吃,或者欺負他,或者打他咬他,小孩子都會有。那你這個時候就要進行一個叫家庭華藏工程,只要小孩子出去跟外面的小孩子玩,回來你都要問他有沒有吃虧呀,有沒有被欺負呀,或者他去欺負人家,你要弄清楚。因爲這個社會適應性,他被欺負了,就是他有挫折,那你要疏導他,要怎麼樣,要怎麼樣,要教他,這個是很重要的一種教育。

  因爲如果你沒有教育好,這個孩子將來出社會他的抗壓性不夠,因爲沖擊太大了,在你身邊有你疼他,而離開你以後那個社會不一定疼他,有時候看家裏的狗很好玩,出去跟外面的狗玩一下子就被咬了。家裏的狗看你是小主人、是小王子、小公主,外面的狗看你是傻瓜,他是個食物,你莫名其妙跑過來它就正好在汪汪叫,那你嚇破膽了。要是看到這種狀況,就要開始做心理輔導,這個時候就要有了,那如果慢慢的跟同學的適應性夠,基本上對社會的適應性就沒有問題。這個就是家庭教育,對兒童教育的部分,我們大概都很少去注意了。

  我講到這裏你可能會說,這個跟皈依叁寶有關系嗎,跟解脫有關系嗎?告訴你,絕對有關。當你把家庭的孩子弄好以後,你就會逐漸回向過來,你自己有哪些成長過程裏所遭受的身心障礙,你可以克服掉,知道嗎,這是最好的行法。我不是鼓勵你結婚,也不是鼓勵你再生個小孩去試試看,那你開始在跟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你對自己你會開始矯正。所以有人講,當了父母以後,才知道我們父母親的辛苦,這個就是他在自我矯正的時候,這個就是修行。不是說一天阿彌陀佛念幾遍就叫修行,當然那個也是修行,不過那個效果不如這個效果大。

  古代呢,古代沒有這種情況,古代有的人從小到大認識沒幾個人啦,你知道嗎,認識沒幾個人,他認識牛多,認識人少。因爲牛,你天天跟牛在一起,你沒有天天跟人在一起,收成完了就有人來把這些拖走,多少錢給你用,就這樣半年過去了,有時候就一年過去了,但是你天天跟牛在一起。所以你要留意到現代人跟古代人不一樣,現代人,人與人來往的頻率太大了,所以你在應對進退上那更重要,希望各位真的把爲人處世這門大學問給弄好,那你出了社會,幸福保證沒問題,成功啊也保證沒問題。

  當然我不是說你可以當總理還是當比爾蓋茨,不是那種成功,在社會上過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絕對沒問題,那你有福報它自然會出現,沒福報你也會幸福快樂過一生。如果進一步你想要來修行,進行生命改造工程,那也不難,有那個因緣,我們指導你,叁個月,快的叁個月慢的叁年,再笨一點的,笨笨笨笨的那個笨的也五年可以開悟了,只要你這叁個資糧道具足就可以了。所以我跟各位講,修行你不用急,把前面的因緣處理好,因緣一到,要成就就會很快。

  好,我們今天就簡單的跟各位談到這個地方,明天開始,我們會積極的把地藏經的概況跟各位做個說明,讓各位了解說,在現代這樣的一個時代,我們對古典的經典要怎麼樣的去體驗它,我講完這個理論的基礎架構以後,那往下我們要講的就簡單了。

  

  

《地藏經 馬來西亞槟城開示 第四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