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走了,小孩子只好跟野獸一起長大。他最好模仿的就是猴子,所以他就跟猴子一樣蕩秋千蕩過去,從河的這一端,蕩過那一岸,那人家過對岸真快,他馬上就過去了。他沒有逼迫,他不會去想,我這個人,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不會想這些,他也不會想,我是誰,我爲什麼生在這裏?都不會想這些,所以他不能身爲萬物之靈。那麼這個時候,他“有”都還沒有形成,不過是一種物理現象的存在而已,他的生命沒有來到這個世界,即使來到世界,他也是跟畜生完全一樣,也是跟畜生完全一樣。
你要記得這一點,那麼過了這一點以後,你就可以覺知到你的存在,這個才叫生。覺知到自己,那個覺知,不是我們佛法的覺知,是感覺,知道說有我這個存在,你就開始發展自我。所以有些小孩子,你看,他在感覺他存在之前,他莽莽撞撞的,很天真無邪,當他感覺到自我存在以後,他開始奮鬥。那一個奮鬥,那是非常了不起的,因爲他會去追求他的目標。但是,我告訴你,這個就是用大腦發展出來的生,大腦的數學,算術文化的思維邏輯,他這個生,會成長的很快。然後,將來他出社會跟人家競爭,他也一定贏,一定贏。爲什麼?因爲他警覺到我的存在,那麼,我要怎麼樣站穩,我要怎麼樣攻擊別人,我要怎麼保護自己?這點會設想得很好。而一般人通常都是沒有警覺到自己的存在,所以說,他會講,人都是好人,沒有壞人,他根本就沒有降生,還沒有降生。
那麼這個人感覺,自我感覺到存在以後,他爲了他的“我”,他在奮鬥,這樣子下來的話,他的那種我執意識強烈,生死輪回就一再的産生。那麼,這一識你可以這樣看,當這個人在這個地方,意識形態很強烈、自我的意識形態很強烈的時候,就注定他將來這輩子一定是很辛苦的,業力很重的,業力很重。
我們解釋凡夫從這個地方,講到這裏,你可以感覺到一個人,凡夫是怎麼降生的。現在,你假如從這個時候,就一直發展大腦的這種算術,文明的思維模式,那就保證你生活的好與不好而已,盡管說你感覺到這樣子不對,那麼,人應該有很好的修養,很好的品德,等等,那也是人天福報。那你要覺得人類應該不止如此做給人家看,做給人家贊歎而已,更應該需要修行。那麼,修行就是要怎麼樣?是騰雲駕霧、或者放光、或者通叁世、或者能夠知道你的心在想什麼?這樣就很厲害了?對不對,或者穿牆透壁?是沒有錯,這些也都只是福報,另外一種福報而已。當你發展出這種福報的時候,對你來講,你不會有其他特別的好處,只是在整個生死輪回的過程當中,對你來說,你將會有一種特別能力,我們叫特異功能的出現而已。那麼當我們再警覺到說修行不僅如此,應該要去探索生命的終極意義,我們應該去關懷我們的生命,如何達到止于至善的時候,那就開始叫做發菩提心了。
你不是爲了世界這些花樣的展出而已,應該是指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發展出更殊勝的那一面。那麼這個時候我們現在要講的就在這裏,個人發展出來的,你不一定要去找別人,我在學佛之前,也是類似這樣子,人生這樣子?那麼我就想了很久。我常常聽很多“柳公”講故事,我很喜歡到廟裏頭去,尤其那特別怪的廟,我們鄉下有很多什麼齊天廟、大聖廟,還有那個什麼什麼無敵大帝廟,拜的就是無敵大帝,就是戰無不勝,無堅不摧的才叫無敵大帝。我爲了找那個“柳公”,好幾個月,那“柳公”都不在,要去,門都是開的,我們都是禮拜天才去,平常要讀書,去了他也不在。有一天給我碰到了,他就拼命地講故事,無敵大帝多厲害、多厲害,他講到最後,全世界都被他殺光了。那個時候你要開始去追求,當然你不知道正確的方法,我們沒有指導,只是這樣問。有些老先生會跟你講人生的道理,究竟啊怎麼樣,所以我很喜歡跟吃素的人在一起,常常被吃素的騙,吃素的最會騙人。那時候長大以後開始在外面做事業,都被吃素的騙,他就跟你說,我吃素的,我們人際要怎麼樣、怎麼樣,結果定金給了,東西都不見了。那時候這些人並不是真的修行,他嘴巴講給你聽,作爲一種什麼詐欺的手段。
也有一些人,他不騙人的,他真的是修行很好,修養很好,講得那人生哲理非常殊勝,那也有一些這些人,那我就覺得這些人,他好像怎麼修得那麼好。這裏面,大概修得好的人,多少都會算命、看相,那也是更神的,我就叫他們給我看一看。那也是你的追求的目標,不管對不對總是這個樣子,就在這個時候,你的菩提資糧,就會逐漸地醞釀。到後來我就會發覺這個不對哦,有很多人講得根本就不對,他們因爲一方面被騙,一方面這個很多道理,有很多資訊收集以後,你也會比較出高低。所以那個時候我就有一個念頭,是不是換一個工作,不要再做原來的這個工作?賺那麼多錢幹嘛?錢又不能吃,應該還有一個更好的。所以就想,以前的人留個胡子下棋,這個也不錯,來寫詩作對這個也不錯,對不對,那個松下問童子這個也很美,喝茶也好,要不然背著一支劍,來行走江湖,來祭祀也不錯……就想了很多。要不然來找個呂洞賓,來教我們武術。那時候我遇到有人說,他師父八百多歲的人,那時候好神往,真想說,被他背了,就不要回家去了。
那時候你開始就會有這種情況,想要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叁百六十行,通通想過了,也想當道士,也想當什麼都有,就是沒想過要當和尚。這個第叁百六十一行,最後才留在這邊。那個時候你就開始會醞釀,所有的菩提資糧你會過濾,因爲當時所接受到的是雜訊,有很多是毒素,你會一直過濾掉,一直過濾掉。不管怎麼樣,這個時候你會去追求,人生有一個終極的目標,到底是什麼?你沒有辦法肯定的,但是那不要緊,那不要緊,因爲你已經在追求了。很多人這樣講,科學的可以運用方法,運用方法篩選出來.
《十二因緣講記 第一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