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七集 (2011年元月)

  普賢行願品2011年元月

  昆明開示 第七集

  海雲繼夢和上

  皈依證書檢查一下,法名都有吧?有了那就翻過來。發菩提心文,我念一句你跟著念一句,皈依的念,不皈依的也可以念,我第子下面是你的法名:

  我弟子昌一,如實做證,一切皆虛妄,唯佛陀真實,我弟子昌一,如實做證,一切皆虛妄,唯達摩真實,我弟子昌一,如實作證,一切皆虛妄,唯僧伽真實,我弟子昌一,如實做證,一切皆虛妄,唯上師真實,我弟子昌一,如實做證,一切皆虛妄,唯釋迦牟尼是我世尊。

  能夠的話,大家拜一拜,不能拜的你就問訊:

  十方叁世一切佛,一切成佛所有法,如實修證賢聖僧。德行具足大寶師,我今一切永皈依,直至成佛不依余,所修資糧供叁寶,直趨菩提無二心。好,大衆一拜。

  大家學佛是以這樣發心而來的。這輩子在這世間,我們可能有很多障礙,所以皈依前先忏悔,往昔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好,大衆一拜。

  這個忏悔是我們每天要進行的功課,不要忘了。

  正授皈依,我弟子昌一,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好,大衆一拜。

  叁番羯磨,我弟子昌一,盡形壽皈依佛,皈依佛竟,誓不皈依天魔外道,我弟子昌一,盡形壽皈依法,皈依法竟,誓不皈依外道典籍,我弟子昌一,盡形壽皈依僧,皈依僧竟,誓不皈依外道邪衆。皈依完要發願,讓你皈依功德能夠更堅固。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好,大衆一拜。

  回向,這個就是普皆回向的回向文,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沈溺諸衆生,速往無量光佛刹!好,一拜。

  皈依的儀式是簡單,正式完整的皈依,是要兩個半鍾頭。他是跟傳法灌頂的情形是一樣,但是我們現在都簡化了。大家成爲一個佛弟子,師父做個證明,所以,以後還有機會,等你成爲一個精進行者的時候,那麼這個部分大家應該可以擁有一個更好的奮鬥的方向。

  好,現在要開始了。這個皈依的功課,你自己應該要能夠,自己做,皈依文是最少的功課,每天最少的做一次。作爲一個佛弟子,自己應該要想我皈依跟沒皈依有沒有差別。從現在開始你就可以算,一年後我有多少變化。那有的快的,有可能叁個月就可能看到你變化,可能有些理論是很難了解。尤其是講本體論的時候那需要有相當的涵養,那聽不懂不要緊,你就盡量聽。聽到睡覺都不要緊。

  我們以前讀書也是一樣,老師在講根本就聽不懂,但是你還是要聽,這本來就有很多我們不懂的才要學習,而不都是我們已經懂的就要學習,所以呢有些不懂的那正是你成長的空間,不要在意。

  我們看第二大願,“複次善男子。言稱贊如來者”,這講稱贊如來,是怎麼樣呢,怎麼稱贊呢?那首先就把所給標出來。

  如來在哪裏?如來是“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刹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這個是“所”,這個經文,華嚴經的經文先標“所”,再講“能”,這是華嚴經的語言模式。

  我常跟各位講語言模式。你要能了解你就很容易看懂華嚴經,你要不了解華嚴經的語言模式,那你會看不懂。大家都不知道爲什麼,幾乎沒有人會注意到這個問題。因爲在古代呀沒有所謂語言模式、思惟模式這個東西。到現代,現在才開始。我不過是第一個提倡的而已,你放心,絕對第一個,是沒有人在我前面講的。因爲我講這個東西有很多人在批判,因爲沒有人講,二叁十年前,我在講經的時候,就很多人質詢,“你講的語出何處?”我說從這裏來的。不從哪裏來的。他說那這個不算,你講的不算,那我說好。今天你講,我講的不算,你記得,20年後看誰講的算,這個就是問題!20年後就不是這個問題了。一講到海雲,就是那個講華嚴的;一講到華嚴,就要去找華嚴寺;他已經形成一股氣候了。

  30年前,我沒有講華嚴經,臺灣沒有華嚴經,30年後的今天,華嚴經到處都是,我講這也是我們的一件功勞,我不說功德無量,至少我們在奮鬥的過程裏,那有人在呼應。

  那這裏頭就告訴各位的是,我們要提出一個新的見解。你必須要承擔著人家的排擠,因爲你講舊有傳統的,是人家都喜歡接納的,而舊有傳統是越簡單越好,因爲學容易。所以你叫他念阿彌陀佛最簡單,念個阿彌陀佛萬事ok,這不是很好嗎?那信耶稣更好,信我得永生,不信就下地獄,那我只要信耶稣就好了。

  只要是越簡單的,你記得,都在毀壞佛法,我講那麼多,哪有可能只一句話就涵蓋一切呢?不可能的。那這樣的,你修行,大家都不用去了解究竟跟爲什麼,這樣就不對了。所以佛法會從正法像法末法到無法走下來,是有他的道理的。

  但是,我們告訴各位,我們都活在正法裏,甚至于你就活在佛親自指導的情況下,你自己要留意到。我不能夠跟你說我是佛,但是我們活在正法裏,絕對沒有問題,那主要就在這個地方。

  跟你講爲什麼“所”要先列出來?前面有跟各位大概講一下,“所”是普賢,“能”是文殊,能所合一,就是文殊普賢合一,就是毗盧遮那佛,這個是本體論。毗盧遮那佛本體論,一分爲二,那就太極兩儀,那展開來他就向現象界走過去了。兩儀四象四象八卦,就越來越多了,生一切萬法。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叁叁生萬物的情況一樣。

  他有兩個系統,一個是道家的一生二、二生叁、叁生萬物,這是一個系統;那麼太極生兩儀、兩儀變四象、四象八卦,八八六十四,這是另外一個思惟系統。那印度的思想,剛好是把這兩個思惟並在一起,但是他都有一種狀況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以下就現象界。

  那現在我們在學佛的大部分都學方法論,就是我怎麼從現象界,因爲我從形而上到形而下,現在我們都形而下的人,那我這個人凡夫的人,現象界的個體,怎麼回到本體論裏頭去,這個是修行所要的目標。這不是一個口號能解決的。那你只要在找尋這些東西,不一定今生成就。你只要找尋這些基本你已經踏上的菩提道,正確的菩提道。雖然你感覺沒什麼進步,好像高速公路上就坐在那裏,也沒什麼。這樣子東西都往後跑而已。但是時間到他就到,他就是這種狀況。

  因爲你進到這裏頭,跟你所要的是不一樣。要的目標是在遠處,可是你現在這個過程你需要一段奮鬥。而這個奮鬥有很多狀況,比方你要加油、你要到休息站、你要上個衛生間、你要吃個東西,這些東西都還是會産生的。而這些東西都是現象界,所以你不能用理論一句講過去,理論一句話到過目標是很簡單,可是到達目標的過程裏,你還是運用現象界的一些東西。你不能夠說我追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那就不要吃飯,不要做事?人家一定會說你說著魔了,這你要懂得。這個過程你要進行的。

  那麼這裏他這個語言模式裏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前提,普賢在華嚴裏頭,先把“所”標出來很重要。所以我們也常問你:“你要學佛,你知道佛陀教你什麼?”這是“所”,你要學佛,那“所”是什麼你搞不清楚,你要學什麼佛?

  你像昨天跟家人吵架了,所以我終于看開了,我要遁入空門,是嗎?這好像這理由不成立,你一定要弄清楚佛陀要教什麼。然後我這樣能嗎?我要來學佛陀的這個法,你很清楚地弄到的話,你就不會退心了。除非你是假的,被逼到師父都在問了,隨便了等一下,好像抽簽一樣。那這種情況除外。否則你一定弄清楚。

  第一個“所”,佛陀教什麼?沒有煩惱的法。你要不要這個無煩惱的法?先弄清楚。然後我要以什麼樣的心、什麼樣的態度,來求這個沒有煩惱的法。

  所以剛才皈依的時候,第一個就談這個問題。“一切皆虛妄,唯佛陀真實。”這五個:佛、法、僧、上師、釋迦牟尼。釋迦牟尼是我們這個十方叁世一切佛的代表,你一定要有這種認知。

  這個“所”弄了,再來講我們的心。那你的心可能會隨著時間你會逐漸提升。你現在不可能弄得多好,不可能。我只是我願意,但是我要怎麼做呢?你現在不知道,你假如有這准備,一年後絕對跟現在不一樣,你會改變的,而且改變非常的快。這個是一個大家先有的認識。看經文他是沒有提到這些,但是這個語言模式裏所襯托出來的烘托出來的就是這種思惟模式。

  “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這個是講修行態度。我要稱贊如來,我一定要很確實地了解如來的真實性,然後從那個真實性的地方來稱贊。就像我們稱贊朋友一樣他有成就,他是遊泳得冠軍,你是說他百米跑得很好,那你就笑死人了。你一定要針對他遊泳的部分,他得冠軍的那種殊勝來贊美他,而不是隨便講一句,他在運動上有成就。你從運動上來贊美他,你不一定講說他在歌壇上成就,那你就不真實。

  同樣的,你要以這個統稱爲悉以甚深勝解,你對他有了解。“現前知見”,以現在程度來贊美,你過一年以後贊美的不一樣,因爲你會提升。兩年後,你又更提升了,所以這個贊美是不同的。所以我們要一再地贊美,原因就在這個地方。

  好,那麼下面他講:“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無盡言辭海,稱揚贊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這個地方,我這裏就詳細跟各位談了,這個簡單地總稱一下。古代的語言,在印度,他有這個辯才天女。我們這邊翻譯過來翻成中國這邊的叫九天玄女,那個不管九天玄女辯才天女都是最高層次的天王。他雖然叫女,但他是天王。他最應該來講跟摩醯首羅天王一樣,那也就是他有最高的能力,以這樣的能力來稱揚來贊歎,這是一個;第二個,稱揚贊歎他有種種的方便,不一定要見面那才算,見面是見面,但是你有其他地方可以做。

  譬如說出版書籍。當然,你現在的法律是不一樣。古代最好的贊美就是跟他模仿,跟…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七集 (2011年元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