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經行法 第七講▪P3

  ..續本文上一頁?就是你生命因素的一種成長與兌現,你能成長,馬上人生的旅途跟境界就翻了,就改變了。所以要各位學佛,也是要各位成長你生命因素的原因在這個地方,不是要你佛號念多少,當然很多人是這樣要求,每天念十萬遍,念佛一聲福增無量,每天念十萬遍,那你福報通天啦,對不對?有沒有通天啊?煩惱照樣不斷,福報有增加嗎?根本沒有嘛,但是你假如會運用剛才的方法,讓你的靈性平靜下來,寧靜下來,你慢慢去思惟,那個生命因素它會成長起來,你的人生開始改變,就開始改變,你留意這一點。下面的經文我就不再講了。

  我們再看下一段,『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雖於如來受諸學處,而破屍羅;有雖不破屍羅而破軌則;有於屍羅、軌則,雖得不壞,然毀正見;有雖不毀正見而棄多聞,於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解了;有雖多聞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謗正法,為魔伴黨。如是愚人,自行邪見,復令無量俱胝有情,墮大險坑。此諸有情,應於地獄、傍生、鬼趣流轉無窮。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便捨惡行,修諸善法,不墮惡趣;設有不能捨諸惡行、修行善法,墮惡趣者,以彼如來本願威力令其現前,暫聞名號,從彼命終還生人趣,得正見精進,善調意樂,便能捨家趣於非家,如來法中,受持學處無有毀犯,正見多聞,解甚深義,離增上慢,不謗正法,不為魔伴,漸次修行諸菩薩行,速得圓滿』這是第二段,講大願以後,現在講到這些人,都要修行的人很多,我相信我們當中,跟修行人相處的人很多,但是你會發現很奇怪的現象,就生於如來受諸學處,就從如來處受戒來學,但是破屍羅就破戒了,有雖不破戒(不破屍羅)而破軌則,應有的規矩他不照著來,有於屍羅軌則雖得不壞,但是有毀正見,知見不正確,因為他沒有正思惟。有雖不毀正見而棄多聞,正見雖然是還有,但是呢他不想多學,一直想樂阿蘭若,英英美代子就好,不要挑那麼多的業力,反正為眾生服務都是業嘛。有雖多聞,多聞就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會自是非他,嫌謗正法,為魔伴黨,就講到這裡,這裡是講說我們修行的人很多,各種不同的層次。現在我們很多同修就是這樣,到處走到處問到處聽,然後通通混在一起,因為這裡就講五六個層次了,你跟那些受諸學處的人,好像學得不錯,可是他破屍羅,然後他說這叫自在,他不說我犯戒喔,他說這樣才叫自在,學佛人應當如此,你看你會花不會花(臺語),對不對?這個就出問題了。好,有雖不不破屍羅,就持戒持戒很好,就破軌則,規矩,細節不照你講的來,他說這個叫自在,那你完了。有雖屍羅軌則雖得不壞,但正見?你看,他戒律儀軌都弄得很好,但正見不對啊!開口閉口都是怪力亂神,那你要怎麼辦?有雖不毀正見,但是棄多聞,不想多學,就自己一個弄得很好,可能有點神通,特異功能,但是對佛的經典,他不了解,尤其真正的行法根本都沒有,阿有的呢又不一樣,他能多聞,多聞以後就傲慢,這個很多,多讀因為他對文字工程有興趣,書讀得多,那就人家講空,他就講有;人家講有,他就講空。你講唯識,唯性。。。你講什麼,我就講什麼,反正佛法顛叁倒四,翻來覆去,怎麼講都對,那在這個時,你就亂成一團,那我們很多人就墮入這個漩渦裡。後面講了一句,『百行邪見,復令無量俱祗有情墮大險坑』,這些同修們跟著這樣講,就無量俱祗有情墮大險坑,這以盲引盲,相牽入火坑,通通要掉進去,此諸有情,這些人都應該在地獄,傍生,鬼趣流轉無窮。

  大家學佛都不知學哪裡去,我不是說各位,但是我相信很多。這邊轉來轉去,結果都轉到叁惡道去,這個很冤枉。學佛修行什麼都沒學到,至少要升天,這是最愚蠢最愚蠢的行者,別的沒學到,也應該學到天上去,學到叁惡道去,那莫名其妙,但是你光是在這些不同的知見裡頭繞來繞去,這些人你會看到他有幾個,第一個佛理佛氣,第二個怪裏怪氣,你知道嗎?他就是怪裏怪氣。佛理佛氣就是開口閉口都是佛經,理論都是佛經,講的好像都對,翻來覆去都對。然後呢,怪裏怪氣,看他學得不錯,但是動作行為有一點怪。另外一種叫妖裏妖氣,啾啾啾,我跟你說這個不行喔!我有個什麼,這裡摸一摸,那裡摸一摸,這個都不對。學佛真的學到後來,你假如要這樣,它有第四個,還比較正確的,那個人叫土裏土氣,你看這個學佛學得好不好,你看他土裏土氣,他一定學得不錯,開口閉口佛理佛氣的,你不要理他,妖裏妖氣你大概會迴避,怪裏怪氣你應該也會迴避啦,你要不迴避這兩個,那叫共業。基本上看哪個比較好,我看你是跟土裏土氣的人比較好,有沒有人會裝成土裏土氣我就不知道,至少我還沒碰過,不過大部份所有的人,我執重,法執重都是佛理佛氣。我執重就妖裏妖氣,怪裏怪氣,他不會裝得土裏土氣,阿真得修得好的,他倒是真的土裏土氣,臺灣有個法師被人家誣告,誣告鬧緋聞,人家放錄音帶給他聽,他一聽說:這個聲音好像我的聲音唉!人家說:是不是你的聲音?我,我,我,好像我的聲音。我們都會講那你就說不是就好了嘛!什麼好像你的。這叫土裏土氣嘛!有沒有做壞,我們不管,土和尚當然就土裏土氣,這一聽好像是我的聲音,這不管,我是告訴各位,你在修學的過程裡要留意一下,要不然這個滾進去,到叁惡道去就太可惜了,但是為了避免,反正你也不知道,那激發你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這個生命因素,你現在可要翻一翻,炒一炒,能不能兌現現不管,但是你總要把這個生命因素激發一下,所以我告訴各位,最好,最有效的方法,你不知道怎麼去激發,啟發這個生命因素,就是每當你遇到人生中的任何挫折問題的時候,那你想想看,我生命裡應該怎麼樣的重來過,生命裡頭怎麼樣重來過,你就剛才那個方法,這個佛像也好,那一張都不要緊,你要坐在他前面,讓你的心神寧靜下來,我用什麼方法把我內在的智慧給激發出來,我相信你自在會找到你的方法,不管是念佛,誦經,拜佛,你一定會有的,不會笨到那種程度,我叫你坐十五到半個鐘頭,你就真的坐十五分鐘到半個鐘頭,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坐在那裡,你一定會想辦法,說不定你會想一想,我上個香。說不定你想一想,我供個水。說不定你想一想,我明天買個花,買個水果,那就供養啊!然後你會想一想,我是不是該誦個經,是不是該拜個佛,就在那個當中,你會激發出來,而你那個動作是真正的供養,你知道嗎?現在跟你講弄個佛堂壇城在那邊,你一個禮拜就變慣性了,半年後你就像最好都不要換,花也用塑膠花,那水也不用添,那供養已經變假的啦!將來你會很漂亮,那個漂亮大家都沒看到啦,因為你都假的嘛,你要真心。所以我跟你講,你掛著就好,當你認為需要,你要加什麼,你加上去,那都是真的,絕對是真的。你不要問,師父說,師父說,去死好了,不要老是師父說,你自己想怎麼做?要有獨立思惟跟行為的能力,而我認為我怎麼做好,我怎麼嘛。我認為上個香好,有求於他嘛,對不對!上個香,跟他講可能好溝通,我講那麼多,他講什麼我也沒聽,可能會口渴,加一杯水,加水可能不太好,我泡個茶,對不對!那都是你真心供養。你一定要這樣做!這個是你自己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你用來激發你生命因素的一個因緣,那你好不知道怎麼樣認真修行啊!什麼長期有計劃,有規律的去開發你的靈性的寶藏,那就不用了,反正在家噢,你遇到挫折,就告訴你要好好拜懺啦!好好做功課!那這個就是做功課,你從這個地方來,不怕你晚,不怕慢,只要你開始做,它會自然成長,那個成長都對,你不要問人家怎麼做好?知道嗎?你認為怎麼做,你就怎麼做。香爐要用什麼樣子?你高興的都可以,你不要家裡吃完飯,那個碗沒洗就拿來當香爐,洗乾凈都可以,只要你喜歡的,好吧。這個地方它講得很清楚了,經文的部份,我想把重點跟各位提一下。這個生命因素一翻,你原來不識善惡的地方就通通都改了,所以後半段講你夠正見,多聞,解甚深義,離增上慢,不謗正法,不為魔伴,然後漸次修行諸菩薩行。有沒有?它沒跟你指定怎麼樣,但你自己就會修了,而且會自發性的來,因為這是從生命因素中發起的。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慳貪、嫉妒,自讚毀他,當墮叁惡趣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受劇苦已,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作牛、馬、駝、驢,恆被鞭撻,饑渴逼惱,又常負重隨路而行。或得為人,生居下賤,作人奴婢,受他驅役,恆不自在。若昔人中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此善因,今復憶念,至心歸依。以佛神力,眾苦解脫,諸根聰利,智慧多聞,恆求勝法,常遇善友,永斷魔罥,破無明殼,竭煩惱河,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愁苦惱」。這是講一般人通常會犯的,這個好像也沒錯嘛,我有錢留給子孫用也正常的,在社會上競爭,講好聽叫競爭,其實就是鬥爭,無所不用其極,搞了一堆錢,然後慳貪嫉妒,他賺多少我也要賺多少,為了達到要賺多少不擇手段,這些都有,那不管。是不是要墮叁惡道他不管,是不是要受種種苦也不管,但是這裡頭最重要的是,在你受種種苦的過程裡,你有沒有剛才講的那種狀況,自己把自己的生命因素整理一下,它這裡講的就是『由昔人中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此善因,今復憶念,至心皈依』,這個是傳統語言是這樣講的,語言模式是這樣,它的用意就是要你在你的生命因素裡頭把它激發出來,所以你最好的訓練是現實生活裡,遇到種種的不如意事,那你就更應該要了,因為我們遇到的種種挫折,困難,無奈,幾乎就是經文所講的那些,只是沒那麼痛苦,事實上你想一想,我不理他也可以,那問題是你要理他,你不理他你又受不了,你要裡他怎麼辦,那麼痛苦要怎麼辦,這個時候,你把你的生命因素整理一下,其實我告訴各位,你在整理你生命因素的時候,不一定是藥師佛這個生命因素,你可能會出現地藏菩薩的生命因素或觀世音菩薩的生命因素都無所謂,這任何一個生命因素足以讓你超越一切痛苦,那你的目的是在超越痛苦,你不是學者在求證,我現在就是要激發藥師的生命因素,怎麼跑出觀世音菩薩來,那沒關系,因為你的本質就適合觀世音菩薩,只是這個因緣是藥師佛,佛陀的法是平等的,你激發那個生命因素,佛都讃賞,藥師佛不會說你是我的專利,你是我的財產,怎麼跑到觀世音菩薩那邊去,不會!只要你能夠激發你的生命因素,不管哪個因素,諸佛菩薩都會隨喜贊嘆,那你生命中的那種愚癡,無智,無明就破除了,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往下講。

  

《藥師經行法 第七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