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啊﹗
第二個他講到,「若行聲聞獨覺乘者」,這是二乘(聲聞、獨覺)小乘、中乘,「皆以大乘而安立之」,你會覺得說這好像瞧不起聲聞獨覺,這是名義上區別,區別你的心性,只為求自己解脫的,這個生命因素會開啟他,讓他把心量打開,不要只求自己生命解脫。因為只求自己生命解脫的人,很容易跟邪道碰在一起,因為它是封閉型的。那你開啟你的生命覺知以後,你是開放型的,這是不一樣。
大乘是一種開放的,所以大乘的心量是聲聞獨覺亦能包容。但是在教化他的過程裡,它有一個特別的教化方式,因為這些封閉型的人,不太喜歡跟人家來往,那大乘會推他出去。推他出去做什麼﹖人家請客你去,我們道場就這樣,那個只想自己解脫的,那你就去解脫吧﹗不過有人要怎麼樣做佛事,就叫他出去應供,為什麼﹖要去跟人家結緣呀﹗那一結緣人家會請法,他總不好意思要講幾句嘛﹗講多講少都是阿彌陀佛,就要去結緣,那天他一想到他就轉了。但是你必須給他機會,這個是「若行聲聞獨覺乘者」怎麼用大乘來安頓。那你要教他,也是儘量教。他聽不來,像摩訶迦葉,就這樣,你若跟他講,他就發脾氣了。所以他結集的藏經,只有阿含藏,大乘的都不要。迦業你都弄不來,你還要度誰呀﹖這個大阿羅漢,對不對﹖好,這個是第四大願,你要留意到那生命因素的作用。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叁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
這裡頭談到修行的問題。修行梵行一切皆得具足,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這聞名就是你的生命因素有在啟發了,那麼所犯的戒,或者修行修錯的,統統會矯正過來。這個很神奇啊﹗神奇不是外來的佛給你的矯正,是你的生命因素成長以後,你自己會矯正。就好像你的手會抖,寫字寫不好。現在你的手不抖了,字當然寫得好。
這個生命因素就是有這個效果,所以你在修行,因為我們都還在凡夫的階段裡,你的修行你會用你的方法修。那你的方法本來就不對嘛﹗那不對要怎麼辦﹖你說我沒人教啊﹗那有人教,他教他的,我想我的,現在我的修行就是這樣噢﹗師父講師父的,我修我的,回到家自己轉彎嘛﹗那都是依教奉行嘛,師父說直直(行)走我就直直(行)走,走到那裡他沒看到就自己轉彎了。那這樣怎麼辦呢﹖你說不對嗎﹖我告訴你,這裡佛法的一個基本理論跟思想,你只要去修,總比不修好。你要知道,你修錯了總比不修好。
你看,你修到邪道去,前一大願,你看這個生命因素會把你矯正過來,對不對﹖就是你修到破齋犯戒,不要緊,這個生命因素會把你補過來,會把你矯正過來。所以我們在講生命因素是非常重要。那你假如把它解釋成外面有個佛站崗,在看你修行,那也可以,反正大家都這樣解釋。不過我是這樣告訴你,你要是從自己內在因素來看的時候,我想這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瘖、啞、攣躄、背僂、白癩、顛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就是說你這個人為什麼會諸根不具。各種身(心)份,就是五官四肢不全,所以它舉了這些「醜陋、頑愚」,這個醜陋不是我們現在所講的醜陋,它講說眼睛瞎了,耳朵聾了,這些都叫「醜陋、頑愚」啊,這是通稱。那「盲、聾、瘖、啞、攣躄、背僂」,這古代營養不良所造成的這種現象。「攣躄、背僂」怎麼講﹖就是“彎腰駝背”這一類的,就是各種有身心殘缺的狀況。「白癩、顛狂」是一種精神病症。那麼這些病苦的人,你只要聽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那就統統會好了。可是我們藥師佛號一直給他聽,他也沒好啊﹗對不對﹖那怎麼辦呢﹖
不是聽不聽的聲塵和耳識的問題。這個地方就牽涉到,你聽了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以後,你有沒有啟發起你自己的那個生命因素。這怎麼啟發啊﹖就是這個佛怎麼這麼偉大啊,他可以這樣子,我什麼時候可以像他這樣,這個你就啟發了,這個佛怎麼都一直為別人想﹖他都沒有為自己想過。說我成佛的時候,我坐在那裡,人家都一直來拜,那水果好吃的,蘋果最大的,最新鮮的炸雞腿,他都沒有為他自己想,他只是在想這些眾生,尤其這些苦難眾生,要讓他轉變成為他所喜歡的,發展他的才華,這個叫「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那你看到這個生命因素有這樣的功能,那你也要跟著它發起。所以這個你就有在啟發了嘛。那什麼時候可以像他這樣﹖不要緊,我現在開始,什麼時候能像他這樣,不管。我只有現在開始就不為遲。過去如何不管,未來怎麼樣也不管,現在就要開始起步,你就開始,修行就是這樣。你要成就不難,你可能說「唉呀,我現在都五、六十歲了﹗」你要活到一百二十歲,五、六十歲還算年青哪,對不對﹖你說「我活到六十二歲,大概快走了﹗」還沒了,牆壁上沒有寫你的位子,你只要現在開始做,不嫌遲。所以學佛人這樣講,「六歲娃兒不嫌早,八十老翁不嫌遲。」你不要看六歲小朋友太早了,他要是七歲就死了怎麼辦﹖你要不要給他趕快修?八十老翁不嫌遲,他可能活一百二,還有四十年,怎麼不能修,對不對﹖所以這個沒有遲早的問題,你只要激發起你的生命能量,激發起你那個生命因素,這樣子就好了。就算現在死了,下輩子來你佛緣都很深,你留意啊。
這個是比較特別的一個大願,而這個大願幾乎所有的菩薩都有,尤其是智慧型的菩薩,像文殊師利菩薩也有這種願。他特別對那些長得奇奇怪怪的孩子們,他有一種特別的眷顧,這就是智慧的偉大。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你看每一願都是以這個做起頭。「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這個大願我跟各位講,你很可以用,家裡有病人,這個是很好用的。因為你不受「無救無歸,無醫無藥」,因為常常會得了莫名奇妙的病,你就找不到藥,那你就會陷入這個情境。這什麼病嗎﹖但是「無救無歸」,要怎麼辦﹖尤其家裡有這種人的時候,那你很痛苦。「無醫無藥」,有醫院你無藥也沒有用。又有一堆的藥,也沒有一個藥能夠產生效果,那這個時候很麻煩,尤其是沒錢的人,孤苦伶仃的人。
那這個時候他有這句話,是佛法中一直沒有人能解的,「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那你最好不要迷信,藥師佛號聽過以後,你的病就可以好了,身心安樂,絕對沒錯。但是你一直唱「南無藥師佛」給他聽,保證無效。那要怎麼辦﹖這個問題就在這裡,你要激發它的這個生命因素,就這麼簡單。總共一句話,就是激發啟發它的這個生命因素,那你自己要能夠這樣反觀。
所以當時我在跟各位講,大家不知道,醫師宣佈說,我剩下二十一天,我說:「我可以不死嗎﹖」他說:「哼,哼,你看著辦吧﹗」過一個月我去,「呀,你怎麼沒死啊﹖﹗」再過一個月,我再去向他拿請假單,「嘿,奇怪,你怎麼會不死呢﹖」我說:「不死很簡單嘛﹗就不要死嘛﹗那有醫師一直叫人去死,這什麼醫師嗎﹖」第叁個月再去,「好了,好了,等我退休以後,跟你去佈教﹗」這裡就有一個東西,當時我持的就是藥師咒,而這個我的病不是到這個時候,那個時候已經是沒有辦法了,我只好跟菩薩講說,「反正這一刀要開,你就給他開﹗你不要跟他為難。為難的話,我出去就進不來了。」嘿,就那麼快啊﹗禮拜六講,禮拜天他就說好,就開刀。但是他跟我說:「現在還不知道要怎麼開﹗」我說:「那不管,你只要對病體––這個生病的身體,做最好的處理就好。」當時心臟要換,肝要換,腎臟要切一個,胃要除掉,脾藏要拿掉,什麼胰臟除掉,腎臟換一個,腸子要割掉,大腸小腸不能要,我說:「那要怎麼辦﹖」他說:「沒辦法﹗」我說:「那就看你了﹗」
這個時候你要怎麼辦﹖只有一個,我當時是已經很賭定了,我肯定死不了。可是現在換你的話,就不能這樣,因為你沒有前行功夫。我因為那個時候,是前行功夫是已經夠過了,我自己知道我有變化嘛﹗醫師跟我講,「奇怪,你怎麼都不緊張﹖」好,我是跟那個打坐時看自己一樣,根本我就看你們像笑話一樣,我死不了的,因為我知道。但是這一刀,我必須要挨這一刀嘛﹗所以就給你挨一刀。但是這裡頭有一個很重要,就是行者的心境,那心境很重要。你這個時候要去想一個問題,也有人講用想的,你只能用想的了,你也無法起觀,因為你不入叁昧就無法起觀嘛,你只能想。想什麼﹖想這個佛菩薩那麼的偉大,他在我的生命中無所不在,我這生命的一切,全部要由這個佛菩薩來激發出來,那他到底在那裡﹖我只有祈求那個佛菩薩,那你來替我作主,就這樣子。到底你要求誰來﹖像我們心不專一,「南無大悲觀世音、大願地藏王、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菩薩摩訶薩」,然後南無…,又念了一大堆,那些菩薩聽了頭都暈了,到底那一尊要跟你作主﹖那你來吧﹗
但是這裡頭有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各種生命因素你要去 RUN 一遍,可是我告訴你,你要是平常沒有訓練,真的你起不了作用。你光是緊張就不得了,醫師沒有跟你說「你會死」,開刀前沒說你會死,開刀後才說「你要死啊﹗」那開刀以後說那些都不要換了,你一個人換七、八病人的器官,那些器官可以救七、八個人,那你就死吧﹗他就是這樣想啊﹗那你呢﹖你要能不死給他看嘛。但是這個時候,你的運作,你的生命那個本質要去改變它,那對你生命因素的激發就很重要。要激發起你的生命因素來,要是激發不起來,那你就被拖下去。所以修行為什麼一直講“定位”﹖為什麼要講“定力”﹖你要有能夠自己作決定的能力。假如沒有的話,那外在因素,我跟你講,光是嚇你就嚇死了,那時候我太太是個護士,她一聽到這個,當場就哭了﹗我說:「你不要哭了,哭什麼﹖」沒有辦法,因為世間法就只有這樣子嘛﹗這個叫「無醫無藥」。有醫有藥也沒用,用不上了,這個就是最主要的關鍵,我們要保護自己的,就是把你的生命因素激發出來,就算死了都無憾。為什麼﹖因為你下輩子來,你的生命品質那水平是很高的。因為你能夠激發出這些生命因素的時候,你一定會珍惜。會珍惜的人,是有福報的。所以你在現有的基礎上學,再加上福報,福報就更大。
那麼你會激發你的生命因素,你的善根更增長,善根福德都在增長。所以修行的重點在這個地方,所以你不要看這一大願,它都有它的作用。這個是第七大願的部分。這個「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希望各位不要變成迷信,一直念就會有效嗎﹖但是對於作為一種媒介,它是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期望各位,能在這裡獲得利益。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講。
《藥師經行法 第五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