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药师经行法 第五讲▪P3

  ..续本文上一页我啊﹗

  第二个他讲到,「若行声闻独觉乘者」,这是二乘(声闻、独觉)小乘、中乘,「皆以大乘而安立之」,你会觉得说这好像瞧不起声闻独觉,这是名义上区别,区别你的心性,只為求自己解脱的,这个生命因素会开啟他,让他把心量打开,不要只求自己生命解脱。因為只求自己生命解脱的人,很容易跟邪道碰在一起,因為它是封闭型的。那你开啟你的生命觉知以后,你是开放型的,这是不一样。

  大乘是一种开放的,所以大乘的心量是声闻独觉亦能包容。但是在教化他的过程裡,它有一个特别的教化方式,因為这些封闭型的人,不太喜欢跟人家来往,那大乘会推他出去。推他出去做什么﹖人家请客你去,我们道场就这样,那个只想自己解脱的,那你就去解脱吧﹗不过有人要怎么样做佛事,就叫他出去应供,為什么﹖要去跟人家结缘呀﹗那一结缘人家会请法,他总不好意思要讲几句嘛﹗讲多讲少都是阿弥陀佛,就要去结缘,那天他一想到他就转了。但是你必须给他机会,这个是「若行声闻独觉乘者」怎么用大乘来安顿。那你要教他,也是儘量教。他听不来,像摩訶迦叶,就这样,你若跟他讲,他就发脾气了。所以他结集的藏经,只有阿含藏,大乘的都不要。迦业你都弄不来,你还要度谁呀﹖这个大阿罗汉,对不对﹖好,这个是第四大愿,你要留意到那生命因素的作用。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这裡头谈到修行的问题。修行梵行一切皆得具足,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这闻名就是你的生命因素有在啟发了,那么所犯的戒,或者修行修错的,统统会矫正过来。这个很神奇啊﹗神奇不是外来的佛给你的矫正,是你的生命因素成长以后,你自己会矫正。就好像你的手会抖,写字写不好。现在你的手不抖了,字当然写得好。

  这个生命因素就是有这个效果,所以你在修行,因為我们都还在凡夫的阶段裡,你的修行你会用你的方法修。那你的方法本来就不对嘛﹗那不对要怎么办﹖你说我没人教啊﹗那有人教,他教他的,我想我的,现在我的修行就是这样噢﹗师父讲师父的,我修我的,回到家自己转弯嘛﹗那都是依教奉行嘛,师父说直直(行)走我就直直(行)走,走到那裡他没看到就自己转弯了。那这样怎么办呢﹖你说不对吗﹖我告诉你,这裡佛法的一个基本理论跟思想,你只要去修,总比不修好。你要知道,你修错了总比不修好。

  你看,你修到邪道去,前一大愿,你看这个生命因素会把你矫正过来,对不对﹖就是你修到破斋犯戒,不要紧,这个生命因素会把你补过来,会把你矫正过来。所以我们在讲生命因素是非常重要。那你假如把它解释成外面有个佛站岗,在看你修行,那也可以,反正大家都这样解释。不过我是这样告诉你,你要是从自己内在因素来看的时候,我想这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瘖、哑、挛躄、背僂、白癩、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就是说你这个人為什么会诸根不具。各种身(心)份,就是五官四肢不全,所以它举了这些「丑陋、顽愚」,这个丑陋不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丑陋,它讲说眼睛瞎了,耳朵聋了,这些都叫「丑陋、顽愚」啊,这是通称。那「盲、聋、瘖、哑、挛躄、背僂」,这古代营养不良所造成的这种现象。「挛躄、背僂」怎么讲﹖就是“弯腰驼背”这一类的,就是各种有身心残缺的状况。「白癩、颠狂」是一种精神病症。那么这些病苦的人,你只要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那就统统会好了。可是我们药师佛号一直给他听,他也没好啊﹗对不对﹖那怎么办呢﹖

  不是听不听的声尘和耳识的问题。这个地方就牵涉到,你听了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以后,你有没有啟发起你自己的那个生命因素。这怎么啟发啊﹖就是这个佛怎么这么伟大啊,他可以这样子,我什么时候可以像他这样,这个你就啟发了,这个佛怎么都一直為别人想﹖他都没有為自己想过。说我成佛的时候,我坐在那裡,人家都一直来拜,那水果好吃的,苹果最大的,最新鲜的炸鸡腿,他都没有為他自己想,他只是在想这些眾生,尤其这些苦难眾生,要让他转变成為他所喜欢的,发展他的才华,这个叫「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那你看到这个生命因素有这样的功能,那你也要跟著它发起。所以这个你就有在啟发了嘛。那什么时候可以像他这样﹖不要紧,我现在开始,什么时候能像他这样,不管。我只有现在开始就不為迟。过去如何不管,未来怎么样也不管,现在就要开始起步,你就开始,修行就是这样。你要成就不难,你可能说「唉呀,我现在都五、六十岁了﹗」你要活到一百二十岁,五、六十岁还算年青哪,对不对﹖你说「我活到六十二岁,大概快走了﹗」还没了,墙壁上没有写你的位子,你只要现在开始做,不嫌迟。所以学佛人这样讲,「六岁娃儿不嫌早,八十老翁不嫌迟。」你不要看六岁小朋友太早了,他要是七岁就死了怎么办﹖你要不要给他赶快修?八十老翁不嫌迟,他可能活一百二,还有四十年,怎么不能修,对不对﹖所以这个没有迟早的问题,你只要激发起你的生命能量,激发起你那个生命因素,这样子就好了。就算现在死了,下辈子来你佛缘都很深,你留意啊。

  这个是比较特别的一个大愿,而这个大愿几乎所有的菩萨都有,尤其是智慧型的菩萨,像文殊师利菩萨也有这种愿。他特别对那些长得奇奇怪怪的孩子们,他有一种特别的眷顾,这就是智慧的伟大。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你看每一愿都是以这个做起头。「若诸有情眾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这个大愿我跟各位讲,你很可以用,家裡有病人,这个是很好用的。因為你不受「无救无归,无医无药」,因為常常会得了莫名奇妙的病,你就找不到药,那你就会陷入这个情境。这什么病吗﹖但是「无救无归」,要怎么办﹖尤其家裡有这种人的时候,那你很痛苦。「无医无药」,有医院你无药也没有用。又有一堆的药,也没有一个药能够產生效果,那这个时候很麻烦,尤其是没钱的人,孤苦伶仃的人。

  那这个时候他有这句话,是佛法中一直没有人能解的,「我之名号一经其耳,眾病悉除」,那你最好不要迷信,药师佛号听过以后,你的病就可以好了,身心安乐,绝对没错。但是你一直唱「南无药师佛」给他听,保证无效。那要怎么办﹖这个问题就在这裡,你要激发它的这个生命因素,就这么简单。总共一句话,就是激发啟发它的这个生命因素,那你自己要能够这样反观。

  所以当时我在跟各位讲,大家不知道,医师宣佈说,我剩下二十一天,我说:「我可以不死吗﹖」他说:「哼,哼,你看著办吧﹗」过一个月我去,「呀,你怎么没死啊﹖﹗」再过一个月,我再去向他拿请假单,「嘿,奇怪,你怎么会不死呢﹖」我说:「不死很简单嘛﹗就不要死嘛﹗那有医师一直叫人去死,这什么医师吗﹖」第三个月再去,「好了,好了,等我退休以后,跟你去佈教﹗」这裡就有一个东西,当时我持的就是药师咒,而这个我的病不是到这个时候,那个时候已经是没有办法了,我只好跟菩萨讲说,「反正这一刀要开,你就给他开﹗你不要跟他為难。為难的话,我出去就进不来了。」嘿,就那么快啊﹗礼拜六讲,礼拜天他就说好,就开刀。但是他跟我说:「现在还不知道要怎么开﹗」我说:「那不管,你只要对病体––这个生病的身体,做最好的处理就好。」当时心臟要换,肝要换,肾臟要切一个,胃要除掉,脾藏要拿掉,什么胰臟除掉,肾臟换一个,肠子要割掉,大肠小肠不能要,我说:「那要怎么办﹖」他说:「没办法﹗」我说:「那就看你了﹗」

  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办﹖只有一个,我当时是已经很赌定了,我肯定死不了。可是现在换你的话,就不能这样,因為你没有前行功夫。我因為那个时候,是前行功夫是已经够过了,我自己知道我有变化嘛﹗医师跟我讲,「奇怪,你怎么都不紧张﹖」好,我是跟那个打坐时看自己一样,根本我就看你们像笑话一样,我死不了的,因為我知道。但是这一刀,我必须要挨这一刀嘛﹗所以就给你挨一刀。但是这裡头有一个很重要,就是行者的心境,那心境很重要。你这个时候要去想一个问题,也有人讲用想的,你只能用想的了,你也无法起观,因為你不入三昧就无法起观嘛,你只能想。想什么﹖想这个佛菩萨那么的伟大,他在我的生命中无所不在,我这生命的一切,全部要由这个佛菩萨来激发出来,那他到底在那裡﹖我只有祈求那个佛菩萨,那你来替我作主,就这样子。到底你要求谁来﹖像我们心不专一,「南无大悲观世音、大愿地藏王、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摩訶萨」,然后南无…,又念了一大堆,那些菩萨听了头都晕了,到底那一尊要跟你作主﹖那你来吧﹗

  但是这裡头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关键,各种生命因素你要去 RUN 一遍,可是我告诉你,你要是平常没有训练,真的你起不了作用。你光是紧张就不得了,医师没有跟你说「你会死」,开刀前没说你会死,开刀后才说「你要死啊﹗」那开刀以后说那些都不要换了,你一个人换七、八病人的器官,那些器官可以救七、八个人,那你就死吧﹗他就是这样想啊﹗那你呢﹖你要能不死给他看嘛。但是这个时候,你的运作,你的生命那个本质要去改变它,那对你生命因素的激发就很重要。要激发起你的生命因素来,要是激发不起来,那你就被拖下去。所以修行為什么一直讲“定位”﹖為什么要讲“定力”﹖你要有能够自己作决定的能力。假如没有的话,那外在因素,我跟你讲,光是吓你就吓死了,那时候我太太是个护士,她一听到这个,当场就哭了﹗我说:「你不要哭了,哭什么﹖」没有办法,因為世间法就只有这样子嘛﹗这个叫「无医无药」。有医有药也没用,用不上了,这个就是最主要的关键,我们要保护自己的,就是把你的生命因素激发出来,就算死了都无憾。為什么﹖因為你下辈子来,你的生命品质那水平是很高的。因為你能够激发出这些生命因素的时候,你一定会珍惜。会珍惜的人,是有福报的。所以你在现有的基础上学,再加上福报,福报就更大。

  那么你会激发你的生命因素,你的善根更增长,善根福德都在增长。所以修行的重点在这个地方,所以你不要看这一大愿,它都有它的作用。这个是第七大愿的部分。这个「我之名号一经其耳,眾病悉除」,希望各位不要变成迷信,一直念就会有效吗﹖但是对於作為一种媒介,它是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期望各位,能在这裡获得利益。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讲。

  

《药师经行法 第五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