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經行法 第一講

  海雲繼夢法師 講述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 行法

  西元二○○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至 十一月一日

  於 美國‧芝加哥 藥師經行法

  藥師經行法第一講

  大家請放掌!這個宗教活動還是要有一個宗教儀式,雖然它是個儀式,它有它的歷史價值跟意義。你說它有沒有實質的作用,那我們只能用現代的話說,讓你先放下凡塵那些騷擾,把心靈先沈澱一下,然後我們再開始。在古代這地方用我們現在的話講叫做開場白,我們這個時代也是一樣,任何典禮開始先唱國歌,然後主席致詞,然後才正式展開要討論的內容。這個儀式的形式不同,那儀式的標準都一樣,但是它的宗旨,就是讓你把心神寧靜一下,在紛紛擾擾你抓不到中心思想,先寧靜以後我們再來談談中心思想要講的是什麼。

  今天我們要跟各位談的是《藥師經》,也就是藥師佛,有關藥師佛這個是甚麼東西。那麼從我們現代人的立場來看佛法,這樣的一部經我們有必要瞭解它的歷史背景,這一點大概在歷史上沒人這樣講過。你知道《藥師經》講在什麼時候嗎?沒有人能研究,因為它只有「如是我聞,一時」,他從沒講過這個「一時」是哪一時,所以你現在很難,很難。我們唯一就是從這部經裡頭提到一個相對比的,就是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可見這部經的出現一定是比《彌陀經》晚一些,它既然比《彌陀經》晚一些,那我們就要看看《彌陀經》是什麼時候所誕生的,大概你就可以捉到一個相關的理路跟它的背景。《彌陀經》在歷史上很多人講,註解也一大堆,假如嚴格要講,有關《彌陀經》的講法大概不下一萬種以上。但是呢我們也很難去掌握到底《彌陀經》是什麼時候講,那你沒有辦法從真正的時間上去考證,我們只能夠說從法義上去考證。我們可以說《彌陀經》是《華嚴經》的眷屬經,假如說《華嚴經》的眷屬經,那它應該是《華嚴經》的哪一部份?這是第一個要考慮的,然後再確定《華嚴經》是怎麼形成的。像《地藏經》我們說它是從《華嚴經》裡頭出來的,它是﹝昇忉利天宮品﹞後面的一個部份,它是專講裟婆世界的狀況,這是一個。第二個,《彌陀經》的出現是在第叁十一品,叁十一品﹝如來壽量品﹞裡頭,講到裟婆世界以後,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麼《藥師經》呢

   一個是西方,一個是東方,它也應該是在這個時候出現,它也是啊《華嚴經》裡面的一部份,也是在叁十一品裡頭,這個大概很少人去留意到。因為透過法義來做研究啊,你比較能夠瞭解它的思想脈絡,你假如要用時間的考證,這根本無從考證起,這是一個。第二個,《華嚴經》它本來就是個大經集,它是匯合起來的匯集本,它跟這種小部經是一氣呵成的情況不同,不一樣,那它是一個經過時間,結合古代五大文明的精華所產生的一種狀態。這樣講可能會覺得很奇怪,明明就是佛陀成道的時候在菩提樹下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講的,這個你知道,我也知道。這個不要緊,我要講的是我知道你不知道的,大家都知道就不用再講了。因為傳統的那個講法,在古代這樣做交待就可以了,我們現代人沒有辦法這樣滿足這種求知慾。你要知道《華嚴經》雖然是在印度產生的,可是我們認為華嚴的故鄉是在新疆,西域這一帶不是在印度。因為整個佛教史裡頭看《華嚴經》是從罽賓國傳進中國的。而這個“十萬偈”是在罽賓國,不是在印度。為什麼不在印度產生?為什麼歷史上沒有從印度到罽賓、到西域這個地方的記載?而只有從罽賓到中國的記載?你就知道它產生的背景是不太一樣的。但是我們這樣講絲毫不會詆譭《華嚴經》的殊勝與崇高的地位。不要說講法不同你就認為怎樣,我們自己本身是華嚴宗人,對于《華嚴經》的那種崇高地位是不容許打折的。這個我們都很清楚,你不用擔心。

  我現在是依託著《華嚴經》來跟你講說《藥師經》是從﹝如來壽量品﹞上面講出來的,它的原因是一個基本上的出處。這裡頭有兩個東西是我們要跟各位講說這些經典到底它是在講什麼,這個是一個重點,因為很多人哪沒有辦法去體會,只是把它當佛經就來讀誦,然後你不知道這部經為什麼要出現。經之所以叫”經”,不叫書,因為不管叫經也好、叫書也好、叫冊也好,在整個歷史上,中國文字發展的歷史上,它有很大的差別。「書」是一種知識性的東西,「經」它不是知識性的東西,這是有一個明顯的差別,所以稱為經典的東西都是生命的,不是大腦的知識的。凡是大腦知識的,在中國文化的系統裡都叫「小學」,屬於生命上的東西就叫「大學」。很不幸的,這幾百年來人類所發展的知識,所有的 university 裡頭在,教的都是「小學」,沒有教「大學」,你去留意一下,這是一個非常荒謬的事。人類的文明發展到這裡啊,根本上它就走錯了,它只從小學上面發展,沒有從大學上面發展;所以大家都在讀書,沒有人願意讀經,讀經你會覺得沒什麼意思啊。為什麼沒意思?第一個,不增加你的生產力;第二個,不增加你的競爭力;第叁個,不值錢。人有修養又怎樣?人要會賺錢,不是要修養。修養又不能換成現金,對不對?這個就完了!所以很多人會罵現代人拜金,現代人重物質不重精神。不是,他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整個教育系統裡都是強調「小學」。

  「小學」教的是競爭,好聽啊叫競爭,講得現實一點就是掠奪;我搶你的,先搶到再講,搶到再講。你認為我不對?可以,上法院講,上法院講!你把你的汽車搶來用,然後你告我,我們上法院講。到最後證明是你的,好吧…那破銅爛鐵還你。法院可能搞個十年下來,那車子就還你,那到底要怎麼辦?怎麼辦,你說怎麼辦?這是你的啊!你的就是這一部啊!這個問題是「小學」裡頭一個必然的一個災難,那麼這種掠奪式到現在整個世界災難已經來臨了,誰也無可逃避,這個叫普世價值觀的錯誤,普世價值觀的錯誤。所以我們要告訴你,經典是生命的東西,它才是「大學」,才是我們所需要的,「小學」可以不必要。你不要以為現代的科技文明是前所未有的,告訴你,只是這一部份,古代的科技很多現代你都做不到。古代不是沒有科技,我們到石窟去看,那石窟怎麼鑿的?叫現代的建築專家再去弄一個石窟哦,告訴你,絕對弄不下來,那是古代的科技。它怎麼丈量的?在一個石頭山裡頭,如何在裡面塑造用原來山上的石材,在裡面塑造一尊大佛?它是怎麼規劃的?我們在想他們從下面往上刻,還是從上面往下刻?由左邊往右,還是右邊往左?這些都是科技,都是科技。它不是一尊石頭像在那裡,它不是扛進去的,它本來就在裡面啦,這要極高的科技文明,現代沒有一個人做。現代的科技不是以前的科技,所以你所專長的只是這一部份,古代人專長的是那一部份,只是這樣而已,並不是現代的人比古代的人厲害,沒有!因為你大腦就那麼一塊,腦容量都一樣,你往這邊發展,他往那邊發展而已。就好像有人讀農的,有人讀工的,有人讀化學,有人讀物理,只是這樣的不同而已,都屬於「小學」。

  但是「大學」不同,它經典就是這種狀況。所以我們告訴各位,這部經它基本上的結構在告訴我們一個狀況,告訴我們一種狀況,為什麼我要從法義上來講,我把這叁部經對著講給各位聽。第一個《地藏經》,主要是講娑婆世間的狀況,貪嗔癡所造成的這個娑婆世界的結構。六道眾生,尤其叁惡道,所以地獄惡鬼列了很多,閻羅王他講了很多,這就是講娑婆世界的大概狀況。那麼,它也教我們要怎麼樣免離這種痛苦,這個世間是痛苦的要怎麼免離。那他講要發大願,這是簡單它只提到這裡,所以講到地藏菩薩的前生,他都一再的發願;不管第一次從長者子一直到最後的這個光目女、婆羅門女,都是一再的發願,那是出離叁界的一個要領。那這裡我們就不跟各位談這些什麼叫凡夫種性、菩薩種性,到如來種性的整個演變的過程,那是理論的部份。那麼極樂世界它講的是離開娑婆以後的第一個休息站,你上菩提道以後的第一個休息站。它講得也很清楚,到了極樂就是「阿鞞跋致」,這是第一個出來了。「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就好像我們車開上交流道你不能倒退,你只能前進,前進可快可慢,但是就不能倒退,就是這種狀況。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要領,好,除了這個部份以外,那現在就是從娑婆到極樂,這一段路要怎麼走。那這個地方所講的,就提出《藥師經》來了,叫「本願功德」。這個是文殊師利菩薩講的。我跟各位講,這部經主要的功能有兩個:第一個是佛的本願功德,第二個是消除業障,聽聞佛名可以消除業障。就是這兩個,你的業障不除啊,那你去不了淨土,因為你有很多障礙。不是說帶業能不能往生的問題,你假如發不起願,你根本就無法上道,上道是很重要的,你假如有俗事把你糾纏著,你就上不了高速公路,對不對?菩提道也一樣,假如你世俗的事太重,你無心上菩提道啊。

  所以呢你必須把你要上菩題道的一些障礙給除掉,你才有可能上菩提道;這是個關鍵,所以拔除業障是很重要的。那如何拔除業障?那這法門啊它教你,這個就是「藥師經」的特色。所以我們跟大家講說,要修學佛法兩個下手處:第一個是《地藏經》,第二個是《藥師經》。《地藏經》是透過發願的方法來轉入淨土;《藥師經》是拔除業障轉入淨土。那麼裡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發菩提心,你不能發菩提心沒有用。發菩提心以後發大願,來超越自己,這個通常我們叫做圓融道。發大願不要講甚麼修行,所以《地藏經》裡頭沒叫你怎麼修行,大概就叫你多行善,印經、造塔、繞塔、然後發願度眾生、對叁寶具足信心、大概就是這樣子。它沒有告訴你甚麼一心不亂、置心一處,沒有!《藥師經》就不一樣,為了拔除你的業障,你要怎麼做,所以它這裡頭就有詳細的行法在,你要先把這個東西給弄清楚。那麼要討論這個部份之前,我們還有一個就跟剛…

《藥師經行法 第一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