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t">
「力能竭水主風神,得能破無邊惡魔衆解脫門。」這「惡魔衆」不一定指具體的人,不過就算是具體的人,我們也不見得有能力看得出來。譬如現在流行把小孩送出國當小留學生,然後拼命賺錢供他們花用,可是人隔兩地無法教導他們,哪天孩子成了問題少年,父母還不知情。像這些事相,讓我們分不清誰才是你的惡魔衆。常常很多周遭的朋友需要你時,衆人擁戴,擡你上花花大轎,風光十足;等到苦業來臨,惡魔衆就出現了。所以往往一輩子的努力,臨到最後關頭,才發現那根本就是空!
因此,我們學佛最得力的一點就是「活在當下」!不管過去和未來如何,掌握住現在這一刻。現在的繁榮富裕,你要能馬上享用,但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而是去感受生命,去珍惜它!因爲這些可能轉眼成空,我們根本無法在已知的立場去預測未知的未來。講這段話就是告訴各位,應如何破除惡魔衆。這位主風神的法門就是「能破無邊惡魔衆」。
「大聲遍吼主風神,得永滅一切衆生怖解脫門。」衆生最大的怖畏就是無常。我們舉一個公案,這個公案在東、西方都發生過。在西方是那先比丘和彌蘭陀王。那先比丘說人生無常,彌蘭陀王不信,于是那先比丘要彌蘭陀王找個死刑犯做實驗。他要死刑犯頭上頂著一盆油,再請劇團演一出戲給犯人看,若戲演完後沒有灑出半滴油,就無罪釋放,否則照死不誤。結果戲演完了,油沒有灑出來,但是問死刑犯剛才演些什麼?竟然全不知道。
寶智和尚和梁武帝也發生類似的故事。當寶智和尚與梁武帝一同看戲後,梁武帝贊賞很好看,寶智和尚卻表示不知道在演什麼?梁武帝不信,于是寶智和尚就建議做相同的實驗,當然,那死刑犯也不知道戲演些什麼。梁武帝很笨,竟然還問寶智和尚:「他是死刑犯,你又不是,爲何你也不知道?」寶智和尚說:「我怕無常啊!無常隨時會來抓我,所以我要守著正念,不敢看戲!」
我們今天有沒有守著正念呢?守著正念不動的人,不管外面境界如何,他是不受影響的。因爲他看外面的境界變化,就像看戲一樣,是空的,每一幕都會演完。不像我們,境界風一起,就隨風飄落。守著正念不動的人,是超越唯心的;而只知唯心的人,則故作潇灑與人論戲,都在用心,卻也都被境界所轉。
今天我們就是對怖畏的情境不知情,所以無法將之「永滅」。想「永滅一切衆生怖」,就必須守住正念,而這大聲遍吼主風神,能守住正念不令忘失。
「樹杪垂髻主風神,得入一切諸法實相辯才海解脫門。」不能入諸法實相,就無法展開辯才海。「入一切諸法實相」就是得根本智,而「辯才海」的展開,就是後得智的應用。套用禅宗的話,「入一切諸法實相」是宗通,是自覺自證的部分;而「辯才海」是說通,乃教化衆生的方便門。將自證自覺的部分(亦即覺悟的經驗)告訴別人,就是「得入一切諸法實相辯才海」。所以,若使用中國人的語言方式,這句經文就是:「樹杪垂髻主風神,得入宗通、說通解脫門。」此處希望各位能自己體驗、證得。
「普行無礙主風神,得調伏一切衆生方便藏解脫門。」此主風神的解脫門是「調伏一切衆生方便藏」。調伏一切衆生有很多方法,此處提到「方便藏」。
方便藏有很多,我們可從衆生周遭發生的事件來契入,然後引導他認識人生無常的存在,如此兩叁次下來,他就會認真與你面對面探討人生大事。
「種種宮殿主風神,得入寂靜禅定門滅極重愚癡暗解脫門。」「定」包括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這叁種都是定的功夫,有正、有邪。想要進入禅定境界中,也有叁種方法,分別爲叁摩地、奢摩他、禅那。此處所謂的「禅定」,大概是指禅那。叁摩地是隨緣止,指身隨著我們的生活境界做各種變化,而心如如不動。奢摩他是體真止,指將心安住在真如之上。禅那是兩方面都可安住,亦即不執著于真如或世俗的狀況。「寂靜」是指本來面目,換言之,「寂靜禅定門」是指于一切境界中都能見到本來面目,所以它不只是奢摩他,同時也是叁摩地。而入此禅定門,就能滅除極重愚癡暗。
通常我們說「笨」就是愚癡,而佛法中所說的愚癡,是指我們對于本來面目缺乏了解的能力,易言之,我們錯認假相爲本體。而無明,則是指明明知見錯誤,又堅持其錯誤認知爲真實。一般說來,「無明衆生」是指我執和法執都很重的人,而「愚癡衆生」則涵蓋每一位衆生。衆生因爲缺乏自覺的能力,所以無法推開愚癡和無明。「入寂靜禅定門」即是因定發慧,有了智慧,就有能力滅除極重愚癡惑。
「大光普照主風神,得隨順一切衆生行無礙力解脫門。」「隨順一切衆生行」與大光普照主風神的名號相呼應。風怎會「大光普照」呢?風本身有一種隨緣順勢的特質,它會隨著地形而起作用。當我們見到風的相時,可如此觀想:「當願衆生,隨順一切,所行無礙。」這是〈凈行品〉的行法。「隨順一切」就是恒順衆生。若有普行無礙的能力,才能「大光普照」。
無礙力是一種大力,因爲它沒有障礙,世界上沒有一種力量能與之相抗衡。換句話說,若能恒順衆生,一切都能圓滿。有時候沒有自己的意見反而好,尤其當別人有其它看法時,一定要試著將自己的意見完全放下。大家真的都沒有意見時,那你再作處置,如此才是真正的恒順衆生。所以,「恒順衆生」並非做不到,只是平常我們的「我執」表現得太剛強,所以不知道「恒順衆生」是件多麼美好的事。
爾時,無礙光明主風神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主風神衆,而說頌言:
一切諸佛法甚深 無礙方便普能入
所有世間常出現 無相無形無影像
「一切諸佛法甚深」,佛法深在何處呢?關于這部分我們可從行門了解。諸佛法甚深,但是用「無礙方便」就能通通攝入,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能了解「無礙方便」是什麼嗎?在這兒簡單說明一下。
站在行者立場來看,修學佛法只有一個關鍵點,就是抓住核心。所謂核心就是《華嚴》講的「一佛乘」。「一佛乘」,指的是只要能抓住凡聖之間有何差別的關鍵點,就可成佛。各位可能認爲這個關鍵點很抽象,但是現在師父又不能告訴你是哪一點,因爲你可能又會執著在那一點上,所以希望各位能找出屬于自己的關鍵點,並將之擴大。例如前面我們談到:「心能轉境是如來,心被境轉是凡夫。」「凡夫心是對立性,如來心是圓融體。」凡聖之間的差別也只有這一點而已。只要能掌握住這關鍵點,再深的佛法都能契入通達,這是一個法。所以,佛法有無量無邊的法門,佛能在一念間都能入。只要能掌握住核心點,你馬上就能契入了。
汝觀如來于往昔 一念供養無邊佛
如是勇猛菩提行 此普現神能悟了
只要能掌握住佛法的核心,你在一念之間就能供養無邊佛。「一念」是指一念清淨心,也就是沒有意識形態。
如來救世不思議 所有方便無空過
悉使衆生離諸苦 此雲幢神之解脫
這首偈說的是如來救世不可思議,他以種種方便法來救度衆生,絕無空過。如來救世之所以不空過、不缺漏,是因爲他能窮盡。我們不能窮盡,所以對于這個部分感受不到。
衆生無福受衆苦 重蓋密障常迷覆
一切皆令得解脫 此淨光神所了知
衆生因爲無福才受種種痛苦,現在又被無明暗障所覆蓋,唯有以智慧除掉這些蓋章,衆生才不會再受苦。
如來廣大神通力 克殄一切魔軍衆
所有調伏諸方便 勇健威力能觀察
「如來廣大神通力」是指自性的因緣和合力。「魔軍衆」則包括剛剛所說的種種重蓋密障,還有貪、瞋、癡、慢、疑等。前兩句說的是自性的因緣和合力,能夠摧伏一切重蓋密障及貪、瞋、癡、慢、疑。
爲何自性有這麼強的能力,能夠摧伏一切魔軍衆?希望各位好好體會,佛法的整個內容即在此。
佛于毛孔演妙音 其音普遍于世間
一切苦畏皆令息 此遍吼神之所了
即使只有像毛孔那般小的覺悟,只要能發揚出來,就是在演妙音,也能普遍世間而令一切痛苦怖畏止息。我們常講,在學佛的過程中,只要能感受到一點點像雷光電影一閃即逝的覺悟,我們都要深深地體驗它,一切苦畏便可完全消除。
佛于一切衆剎海 不思議劫常演說
此如來地妙辯才 樹杪髻神能悟解
佛在一切國度中,盡未來際常爲一切衆生演說種種法門。佛演妙音弘法利生,這裏面含有剛才所說的「宗通」部分,沒有「宗通」,就無法「說通」。「宗通」是自己本身對真理及生命的體驗,若是體驗不夠,是無法「說通」的。至于體驗的部分是否只有像一毛孔那般少,這就不是重點所在了。即使是一刹那際的佛光片影,都是你自己內心的感受,對于提升生命質量是絕對有效用的。同時,我們以體會的部分運用種種因緣來告訴衆生,這樣你就能發現「不思議劫常演說」的意義。
佛于一切方便門 智入其中悉無礙
境界無邊無與等 此普行神之解脫
「方便門」指種種度衆生的方法。想運用種種方便門而沒有障礙,必須要有大智慧。一般人在運用方便門時之所以會産生障礙,是因爲沒有智慧去分析這樣做是否正確。譬如慈悲這個方便門,很多人用了之後反而害了衆生。假如你有智慧爲先導,就有無量無邊的妙用境界了,一般人因爲缺少這部分,所以才會有無力感。學佛人常有這種感受,覺得學佛很好,想跟人說,又不被接受。所以若想弘法,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實際行動去幫助他人。
如來境界無有邊 處處方便皆令見
而身寂靜無諸相 種種宮神解脫門
如來是自性,自性的境界超越一切心思所及的部分。「心量所及」只是一個文字上的符號,它是爲了讓我們方便了解。自性是超越這個部分的,所以才不可思議。同樣地這裏講的「無有邊」,也不是說那兒真的有個邊,而是指超越邊際。因此禅宗在訓練時,就轉過來看話頭(話要提起前的那個頭,要去看那個境界)。同樣地,「念頭」也是,念起之前的那部分,就不是心思所及,所以是不可思議。
「處處方便皆令見」,但是實質上我們還見不到,要等證入了,才看得到自性那無邊的境界。這是自證自覺的部分,也就是「宗通」的部分。「而身寂靜無諸相」,是指自性境界本來寂靜無諸相。本來面目是本體,本體是不能用相來表達的。
如來劫海修諸行 一切諸力皆成滿
能隨世法應衆生 此普照神之所見
「一切諸力」的「力」是指波羅蜜。「一切諸力皆成滿」,是指各種波羅蜜都圓滿。波羅蜜是到彼岸,各種波羅蜜是指各種法門和善根都圓滿,然後隨著世間法相應于衆生的需要,教化衆生。
這偈的關鍵在于「如來劫海修諸行」。相對于現代人一切講求快速的心態,像吃方便面一樣來談修行,是不可能成就的。其實想要了生死、出叁界,也可以很迅速的,但是你有沒有找到要領呢?要領就在于能夠見性,掌握得住凡聖之間的差別在哪兒。至于其它的都是方便門,不是實質的法,由方便法去修行便想很快成就,那是不可能的。
(講記圓滿)
《習氣,性德,解脫門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卷叁講記 - 十叁 主風神衆——無礙》全文閱讀結束。